跳不出的农门

2018-08-16 20:33韦星
南风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家乡人小作坊英雄主义

韦星

最近,我到深圳采访。结束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显示地址的微信。很快,几个随打工潮涌来的老乡约见我,为显示我“乡情不褪色”,我赴约了。

他们20岁出头,平时在村里属于较木讷的那种,但此时,他们抽烟、喝酒、吹水—通常吹打斗的事。看起来,他们对深圳非常熟悉。看起来,他们正长成这个城市的主人—他们将偶尔的打斗成功,视为在城市成功立足的标志,想象着自己正掌控和主导城市的一切,这真是年轻人的通病。

早些年,逞凶斗狠普遍被小女孩视为“英雄”,很多小男孩因此莽撞得不顾一切,这种“英雄主义”的情结不知害了多少年轻人。近年来,韩风劲刮,“英雄主义”逐渐褪色,时代开始以“变娘”为荣了。不过,村民出来后变坏、变狠的情况依旧不少,以至于,每次回家过年,我常常不敢说自己在广东上班,一度曾想把手机号码换成新疆、西藏等家乡人很少去打工的区号。

要知道,当你身处一个老乡遍地的区域,麻烦事真不少:领不到工钱的,请不了假的,交通事故的,车辆被扣的,都会找你,何况,你还是他们眼中“神通广大”的记者。还有些是想让你帮忙介绍工作,或惹事后,案件要开庭了,他们父母希望你到庭听听……

背井离乡的人,希望在陌生城市遇到有城市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人帮忙和温暖,可以理解,但我自己也有工作和家庭要忙,何况很多事,我完全没有能力去帮忙。再说了,也不是什么事,我都会帮忙,明显违法犯罪的,我也丢不起这个脸去说情。但“城一代”的人都知道,家乡人求你,不要说伸手向对方拿好处了,请客和烟钱都得你掏,否则,你吃喝他们的,他们会觉得你“也不是那么好说话”或“付了不少代价,他才帮忙”。

有些求助让人啼笑皆非。比如去年,一陌生人找到我,他是通过我村的出嫁女拐弯找到我的。因为他亲戚所在的小作坊排污,小作坊被端,老板和他作为工人的亲戚一并被抓。他找我的理由是:他亲戚就一个打工的,什么事都得听老板的,排污也是老板指使的,为什么也抓他亲戚?他希望我帮忙捞出。

我听后,想笑又不敢笑,我哪有捞人的本事呀?可人家一口一个舅舅地叫我,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就冒出这么多外甥。

更为难的是,人家一不做二不休,在街上买两斤猪肉就直奔我老家拜访我哥哥。我知道后,劈头盖脸骂我哥:“你缺他那两斤猪肉吗?要知道,我跑到那個城市(发生地在我居住城市旁的另一座城市),光来回的路费就能给你买10多斤肉,还浪费我不少时间呢,何况还真帮不了呢。”我哥也很委屈:“农村社会都是这样的,你不收或把猪肉扔出门去,会被视为很无礼或一点想帮忙的诚意都没有。”

就这样,明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因为两斤猪肉,我得跑到那座城市去一趟和他的亲戚见见面,听他们没完没了的诉说,然后敷衍式地说:“我想想办法找人。”当时,我都知道我在撒谎,但没办法。

之后,在大排档,我请他们吃一餐,安慰他们,之后这事,我还陆续接到他们的几次电话,再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之后,我还得继续我不愿意但无法直接拒绝的很多事儿—当然,法律框架内、合情合理的,我尽量找同行和朋友“出一把力”,那是没办法的办法。

很多人曾以为考了大学,远离家乡工作,那就是跳出“农门”了,想得真美啊!对“城一代”而言,农门是注定跟一辈子的事儿,他永远无法跳出,因为即便他可以不考虑村里人对他的评价,但他那还在村中生活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感受,他也需要适当顾及。

猜你喜欢
家乡人小作坊英雄主义
陈吉瑞:创业有成不忘根 致富情系家乡人
安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安徽:启动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
家乡记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