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晖
〔摘 要〕唢呐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民族乐器,本文对唢呐在花鼓戏乐队伴奏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基本技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使我们能更加热爱民族乐器,更好地欣赏花鼓戏中的唢呐演奏。
〔关键词〕花鼓戏;唢呐;技巧
唢呐在花鼓戏伴奏中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京剧三大件一样,唢呐就是花鼓戏的大件之一。下面我就多年演奏的一些经验谈一些看法。
首先,必须勤奋学习,苦练加巧练。要把每一种技巧,每一个音都仔细练好。注意方法,不要搞机械重复,一味蛮练,需要在练习时反复摸索。因现在有许多唢呐演奏名家都已著书立说,并且音响资料也很齐全,为学习唢呐提供了方便。但同一种技巧有的说法又有一些不一致,使一些学习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举个例子:在唢呐的双吐技巧中有的说法舌头位置如同发“吐库”二音,有的说法用“搭哥”二音,符号标记都是用TK。一种认为吐库吐库较清晰,有的认为搭哥搭哥力度更好。我认为实际是一样的,我们要做到的是先单吐练好,之后把“库”音单独抽出来练习。争取做到把“吐”音和“库”音的力度,音色练得相当接近,甚至能一致的情况下,不管“吐库吐库”或“搭哥搭哥”就都能将双吐这种演奏技巧吹好。当然任何技巧都离不开气、指、唇各方面的配合。又比如争议颇多的呼吸法。众所周知,唢呐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在急换气情况下主张用腹式呼吸法,但这一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我就被这一问题困扰多年。我曾苦练气息多年,总感觉过分紧张,憋气。后经过努力学习前辈老师如天津音乐学院张宁教授著的《中国唢呐演奏与教学》中整体呼吸法的一些论述后,情况才有所改观。故而我现在在吸足气的情况下,更注意腹部的控制,也就是说不单要注意吸气,更加注意呼气的感觉,呼吸气不要一味地收腹往上顶气,更要注意保持吸气时的状态。通俗讲就是用边吸的状态下吹。(实际是没有吸气的,只是一种用力感觉的状态),也就是物理上所讲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只有在充分学习并理解的基础上去勤奋地练习,只有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湖南花鼓戏按地域特色,有长沙、邵阳、衡州、常德、岳阳、零陵六个艺术流派,那么唢呐在各流派中也有区别。我所演奏的是长沙花鼓戏,由于长沙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长沙花鼓戏成为湖南花鼓戏代表性的艺术流派。我作为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唢呐演奏员,在把握长沙花鼓戏演奏特色的前提下,又注意吸纳了其他流派的演奏特色来丰富自己演奏经验。现就本人多年的实践来浅谈一下花鼓戏的唢呐演奏。长沙花鼓戏唢呐一般是用筒音为小字一组C的小唢呐,有的也用筒音為小字一组D的小唢呐。小唢呐一般用于欢快、跳跃、高亢、嘹亮的音乐和花鼓调中,如用于成亲拜堂的《柳青娘》、小吹打《白沙调》、唱腔《花石调》等一类曲调中。花鼓戏主胡定弦一般是CG或DA。以DA居多。如CG定弦那常用的就是15弦C调,26弦bB调,63弦的bE调,52弦的F调,41弦的G调。如果是DA定弦,一般用的就为D、C、F、G、A等调高。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CG定弦用筒音为C的小唢呐,DA定弦用简音为D的小唢呐演奏,这些调也都是唢呐上较常用的调。分别是简音为1、为2、为6、为5、为4(小唢呐上这个指法较少用),指法上较方便,音准也较好。但有的演奏者用一支筒音为c的小唢呐不管在CG定弦或DA定弦的情况下把这所有的调都要演奏出来。尽管水平超高的演奏家控制气息长短,松紧的能力和在一个音孔上演奏出比本音高或低一个小二度,甚至大二度音的能力很强,但我个人认为不如用两支小唢呐分别演奏来得更自然,更准确,特别是在一些快速演奏中更是如此。尽管筒音为C的小唢呐感觉上要松弛一些。大唢呐有些特别,筒音为小字组D音。这种唢呐有别于我们平时所看到和理解的其他八音孔传统唢呐,它有九个音孔。(民间俗称九孔唢呐)就是在八孔唢呐简音下多了一个音。这种唢呐风格突出,音色圆润厚实,与大筒(花鼓戏主奏乐器,琴筒用竹不用木,蒙皮用比蟒皮薄的蛇皮。发音灵敏、高亢、略带金属沙沙声)很合得来。但同样这种唢呐在音准方面很麻烦,因为这种唢呐孔距平均,不管CG定弦或DA定弦均用一支唢呐演奏。因为现在的乐队已经不是简单的大筒、唢呐,而加入了众多的乐器如键盘乐器,西洋乐器等,这就对唢呐音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曾尝试用别的定调大唢呐替代,但音色和花鼓戏风格又有些不对,这就要求加强对这种唢呐的控制能力,主要是在气息和手指按孔上要掌握好,以期达到要求。在这里我也想对这种唢呐的制作师提一个建议,在不改变音色的情况下,可否量身定制更符合CG定弦和DA定弦情况下两支不同的唢呐,使音高更准确。(因为花鼓戏主要是这两种定弦)。大唢呐一般用于宏大、庄严、悲哀、发兵、点将(借鉴湘剧的方法及曲谱)极富有风格特色的花鼓曲调如《反十字调》《宁乡调》等等。
技巧方面,花鼓戏唢呐一般有:单吐、双吐、花舌、打音(指花)、气震音、腹震音、滑音等等。在这些技巧中我想强调一点,技巧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不要滥用,一切都要以乐曲为中心,要用的适当。如气震音和腹震音在小唢呐上用气震音较多,大唢呐上用腹震音居多,特别是在一些表现悲哀的乐曲时更要用上强烈的腹震音技巧,(气震音类似于主胡上的滚揉,腹震音类似于主胡上的压揉)。
风格方面,花鼓戏有它独特的一些风格,或者说味道,尽管这方面比较复杂,有的人唱花鼓戏像唱歌,不像唱戏,这都是方法不当导致的。比如咬字未用长沙话,未以字行腔等等,这里不赘述。而同样唢呐要演奏得有花鼓戏味道也有遵循演唱及大简演奏的一些技法,以达到与他们和谐,风格统一,并要求突出唢呐的一些特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此中间较为重要的演奏技巧就是震音和指花(有的称打音指本音上一个音与本音的快速交替)。在此,我们老一辈艺术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要遵守:
川子调 2||6
6 音用指花
5音强烈的震音有时比本音高半音
2音用快速的气震
1音用小幅的气震音
打锣腔 1||5弦
1 5音用指花
2音用强烈的气震音
3音用下滑音,高音有时用指花
调腔 2||6弦
2 5 一般用指花
3音用强烈的震音
1 7用一般气震
6音用轻微的气震或指花
反手洞腔 5||2弦
15用指花
6音用强烈的腹震
34用一般的气震
2音用较弱的震音或指花
各调的伴奏小乐等用相同的演奏方法,另外的弦看该曲目与上述几种风格更接近而用类似的方法。在此强调一个适度问题,上面所讲的只是大体应遵循的规律,在实践中应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比如借鉴川调的方法在《反十字》调中63音如过度用指花就不合适,因为该曲表现比较悲哀的情绪,如过度用指花,就会使曲调欢快起来,从而改变了曲子的风格和韵味。另在演奏一些开点,升帐等比较大气的曲子、曲牌时应少用一些技巧,而应注意气息饱满,时值吹满,使曲子演奏出来更显大气。
音量方面我认为要从几个方法稍加注意。在与锣鼓合作时,也就是说吹奏一些曲牌,过场音乐或吹打乐时,音量可以大一些,在与其他文场乐器合作时或有对白的过场音乐时音量要稍加控制。在纯器乐演奏时音量可以大一些,在与演员伴奏跟腔时音量应小一些。在室内演奏时,唢呐相对其他乐器而言声音格外洪亮,所以要尽量控制音量,室外演奏时可按正常音量演奏。
音准方面在唢呐演奏上是一个很大问题。唢呐本身制作就不那么规范,并受天气、环境、哨子和演奏者本人控制能力和情绪的影响,因为唢呐演奏者不单要演奏小唢呐,也要演奏大唢呐或其他调的唢呐故而使嘴唇的控哨位置,指距的大小,和腔体用力位置不同(一般认为大唢呐用力位置靠近腔体下部,小唢呐用力位置靠近上部)从而增大了演奏时的控制难度。由于唢呐是靠听觉来调整音准的乐器,有时其他乐手,或外界因素的原因都会影响到唢呐演奏者的音准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加强练耳,多听一些好的音像资料,在演奏中既要宏观控制,又要微观控制。宏观时,我们要注意唢呐进入时与整个乐队的和谐,又要在微观时注意自己唢呐音阶的准确,各方面(气、舌、唇、指)的细微控制。如再需用大幅气震音时不要过分强调风格而使音准过于偏高,在唢呐演奏和弦时更要很好地注意音的准确性,更不要加一些诸如气震音和手指上的一些技巧。
哨片方面也是唢呐演奏中很重要的方面,没有一个好的哨片是很难将唢呐演奏好的,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制作。(方法可参照一些唢呐演奏家介绍的方法),总的来说好的哨片应富有弹性,高低音,强弱控制比较自如,发音通透明亮,音色自然。并且应将哨片准备在一支唢呐上有大、中、小的分别,因为我们在冬天演奏时由于气温偏低,受到气温影响唢呐整个音程也会偏低,所以需小一点的哨片,夏天随着气温的变化,整个音程偏高,这时需要换上一个稍大一点的哨片。由于唢呐铜芯插入深浅调整音高的幅度有限,只有加强哨片调整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另外在哨片修削时应注意两面厚薄一致,使哨片振动时频率一致而达到最好的共鸣。在花鼓戏演奏中有时唢呐演奏员从效果出发有兼奏其他乐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哨片的濕润程度有时不能好好控制,特别是在夏天和野外风速较快的情况下,哨片干得更快,演奏者在兼其它乐器一下要加入唢呐的吹奏时,哨片干了,音准跑了,故我的经验是用一块小的海绵中间挖一个小洞,滴一些水在上面,在不演奏时将海绵套在哨片上面。这样需演奏时,哨片还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湿润度,但要注意海绵吸水不要过多,过多会使哨片胖口而吹不动。在演奏过程中遇到来不及更换唢呐却又不能停顿时,也会用一些塑料的哨片替代,我仔细对比过两种哨片,塑料哨片音色、音质还是不如芦苇哨片。
唢呐演奏是不易的,既要求有过硬的独奏水平又要求有良好的伴奏水平。所以我们花鼓戏唢呐演奏人员要以饱满的热情学好、用好唢呐,在练好气、舌、唇、指的基本功的情况下,努力演奏出符合作曲家的要求,观众叫好的花鼓戏作品来。
(责任编辑:蒋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