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剑
1988年11月生,字七尺,号漏江居士,杭州桐庐人。闲云斋青少年书法培训创始人。现为杭州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杭州市硬笔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桐庐县书法家协会会员,桐庐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硬笔作品曾入选日本国第八十一回硬笔书道展,杭州首届艺术大赛。
书法,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悠久而辉煌的一个艺术门类,从原始的符号至今,书法艺术已产生了真、草、篆、隶、行,软笔、硬笔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书法,也不是简单的笔墨技法,更蘊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每个字体都代表着书者的心境、品格、知识与情怀。我研习书法已历8年,初时的主攻方向是小楷,后由于教学需要,对硬笔书法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钻研,久而久之,在创作与教学中触类融合,我在软笔与硬笔之间发现大大小小的相似与微妙的差异,逐渐生发出一些理解。下面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谈谈在硬笔书法创作中的一些感悟。
首先,硬笔书法创作与小楷在字形大小上接近,技法层面要做到“小”“精”“逸”。“小”指结体大小,字虽作小但要表现出大字绰约宽阔的气势,需与笔法结合而实现;“精”指用笔方法,因书写空间较小,小楷与硬笔书写同样要将力量集中在笔尖部分,起收笔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下笔“稳准狠”,行笔过程要通过提按充分表现线条的粗细变化,点画交待精准清晰,写出小巧和精美;“逸”多针对章法而言,整篇作品气息飘逸,字间或独立或组合,上下贯穿一气,和谐统一于一体。从创作实践的章法布局上来看,我认为应当上下空阔,四旁通透,如写小楷条幅,天头地角的留白可以多一些;横幅或手札,左右的留白可以适当多一些;扇面,则应一行长,一行短,参差错落,且每行首字在一个水平线上,使其左右疏密有致,清新自然。我在自身的创作中常采取两端严密,中宫疏朗的章法,使作品疏密有致,增强表现力。
其次,在用笔上,《书谱》中说道:“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硬笔创作与小楷书写一样,用笔须交待清楚,组成小楷结构的点画,在转折、交换、连络、衔接处要自然。硬笔书法字形虽微,但用笔要精到,端坐书写时候,思想要集中,一念不可它移,一毫不可苟且,一心一意地注意到笔尖在每一点画中线上的运动,尤其是发笔、收笔、转换、过度、中间走笔处,速度要适中,太缓则无力,过疾则伤形,太忙则失势。收笔要留得住,不使其飘忽浮滑。尤要注意一些较长的笔画如垂露、悬针、长撇、捺脚等。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含蓄收敛之意,从容不迫之态,不可势尽力竭。此外,我们常说“气韵生动”,气韵可通过用笔的提按顿挫、起承转合以及轻重缓疾的节奏变化来表现。用笔结字、章法气韵,要给人平和简静不激不厉的感觉,看上去如闲庭信步,秋夜听蝉,安详静谧,清新自然。
在硬笔书写过程中,姿势往往也决定着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执笔当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手腕要松动灵活,不可过于紧张,用力过甚,反使手腕僵硬。唐太宗在《笔法决》说道:“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书写时应气不局促,目不旁视,神不他虑,心静方能腕实,腕实方能指稳,指稳方能使心中所思所想生发于毫端,即古人所谓心法统摄手法,如此方能风度潇洒,格调淡雅,笔调自然。
赵孟頫道德经选抄
但是一幅作品的工整、均匀、端正平和,只是外在的一面,更应力求表现内在的神韵和气势,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池尽墨”“退笔冢”的勤奋刻苦,更需要重视内在文化修养的提升,书法不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人格品行和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我欣赏现在的一些书法作品时,常有感慨,乍看潇潇洒洒,云烟满纸,风流倜傥,可当驻足停细看时,却发现许多作品书法固然不错,但是文辞与字法却错漏不通,让人叹息。这些“硬伤”,反映了作者创作态度及其文化修养的高低。试看王羲之、苏东坡等古代书家,无一不是书法、诗文俱通。
最后,在书法创作中,技法和韵味是对立统一的。技法要靠不断地锤炼于腕底,而韵味要靠个人长期修为出的文化涵养及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积累,将之了然于心,创作时自然奔赴腕底指间。故而韵味与技法互为表里,于创作中有机结合才可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另外,创新,也是历代书者所追求的,学古而要不同于古,在前人的小楷名迹中吸取精华,去其不足,取诸家之精髓,琢磨提炼,参入自己的面目,不受古人的框框束缚,自成一派风流。学书之路曼曼而修远,无论软笔、硬笔,每位书者都应潜心钻研,不懈努力,执着前行,更好地把我们的国粹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节临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李依婷(女)11岁 330000 江西南昌外国语九里象湖城学校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