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2018-08-15 10:41杨鸿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策略

杨鸿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提升教师能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元素,善于借助课题模式和信息技术提升融合效果。同时,要积极强化地理学科地位,实施开放性教学,在此基础上,发挥环境主题的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使高中地理教学中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历来广受重视,其原因不仅源于地理学科的缜密知识性,更在于其知识背后蕴含的教育性。环保教育就是地理教学蕴含思想之一。当前有关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融合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专门聚焦于高中学段的并不多。本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出发,尝试探求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以为后续教学或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体现地理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另外,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地理学是一门主要以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为对象,研究它们关系的学科,综合性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

环境教育的核心是更好的协调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地关系,地理这一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并且同时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交叉学科。环境教育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和地理学科的研究主题是相互关联的。一切的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就是地理学科研究的思路。所以由此看来环境教育与地理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高中地理教育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比其他一些学科都能更好的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因此,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的高中地理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地理教材为基础,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地理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以地理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尤其是与环境教育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解温室效应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等;同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抽象、复杂的地理问题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具体化,调动学生各个感觉器官,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系统的认识。除此之外,实验法也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对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进行实验,在了解环境知识的同时,了解地理污染的危害,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运用课外活动进行宣传教育

课堂教学虽然是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由于学习内容的限制,不能够多方面地向学生展示环境保护的知识 ,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可 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比课堂教育更加有效 ,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世界水日等。学校可以结合这些重大的环境保护日适时的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走向街头或是一些公共场所,向公众讲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学校周围的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水体 污染源、生态农业基地等,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切实的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中。

四、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环境教育

校园文化可以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环境教育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熏陶。学校要以校园环境作为地理教育的隐性课程,比如在日常的班级环境管理和宿舍环境管理中制订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环保行为评比增强学生积极性;比如,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植树节、地球日等开展主题活动,展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发出倡议不要焚烧秸秆、不要使用一次性碗筷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全新的环保观念。

五、创新环境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不要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区别开来,也不要将环境教育与其他课程割裂开来,应该将环境教育融入地理教育與其他教育中,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更加快速地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良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破坏环境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将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六、设计问题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许多科学成果将造福于人类。但是很多事物对人类的发展既有利又有 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存在矛盾性的。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其存在的价值和弊端。很多因素都制约了环境问题,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人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在教学中经常没计一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然后发动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从激烈的争论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高中地理 “新能源”这一章节,就“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问题进行深刻的讨论.核电站的出现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一些学生觉得核能是廉价、清洁、地区适应强、能量密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所以发展核电站是有益的:还有的学生觉得若是核电站出现了大事故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就如本次日本核电站因地震引起的爆炸.现在地球处于一种不稳定时期.核电站就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发生危险,就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应该停止对核电站的开发所以每个学生的观点不一样.对核电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经过激烈的讨论.其中的意义将是深远的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必须着眼于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教育的相通之处,在彼此契合点中寻求策略机制,以上几点可作为参考性策略。另外,环境保护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还要采取多种举措与生活相融合,在提升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同时,有效实现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生活的“三位一体”,在不断融合中促进彼此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策略
环境保护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Passage Four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