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黄逢春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数,是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奠定基础。本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1 000以内数的认识的算理,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这是孙悟空,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他很聪明。
生2:我也喜欢他,因为他本领高强。
师:大家喜欢孙悟空都是有理由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也是“讲道理”的。
【评析】执教老师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奠定了本课的数学学习基调。
二、直观演示,建构数数的方法
(一)经历10以内数数数的方法,建构“一”与“十”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摆放凌乱的10个小方块(如图1)。
师:看,孙悟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小方块。
师:你觉得这里有多少个小方块?
生:大约有10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估算。
师:如果要精确地知道有多少个小方块,可以怎么做?
生:一个一个地数。
师:是的。一年级时,我们用小棒数数,10根小棒就是一捆。假如这些小方块就是一捆,想一想,“一”与“十”有什么关系?
生:10个一就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
【评析】迁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执教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凌乱到有序、由估算到准确数出小方块具体数量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忆10以内数数数的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经历100以内数数数的方法,建构“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摆放凌乱的100个小方块(如图2)。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里大约有多少个小方块?
生1:100个。
生2:100多个。
生3:90多个。
师:同学们心里都有一个估计的数字。如果让你来数一数,你会怎么数?
生:一十一十地数。
师:如果一十一十地数,首先要做什么?
生:先把十个十个分别整理好。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小方块?
生:100个。
师:把这些小方块组合排列在一起是多少个呢?
生:100个。
师:刚才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提出了“一与十有什么关系”的问题,现在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一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怎么回答?
生1:“十”和“百”有什么关系?
生2: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师:很好!当某种物品的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用“十”这个单位来数。
【评析】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后,继续设置难度让学生挑战,引导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掌握数数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和数学模型的建构夯实基础。
(三)经历1000以内数数数的方法,建构“百”与“千”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摆放凌乱的1 000个小方块(如图3)。
师:请你估计一下这里大约有多少个小方块?
生1:1 000个。
师:如果要数出这些小方块的数量,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生1:一十一十地数。
生2:一百一百地数。
师:这里有多少个一百?用什么数表示?
生:有10个一百,用“千”表示。
师: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可以怎么回答?
生1:“百”和“千”有什么关系?
生2: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师:回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会用“一”这个单位?“十”呢?“百”呢?
【评析】同种类型的数数活动在执教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凌乱到有序、由估算到准确数数的过程,建立起了系统的数数方法,培养了数感,还学会了模仿提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表征,建构数的组成
(一)建构计数单位表
师:这些计数单位分别在计数器上的什么位置?大家看,这是什么位?
生:个位。
师:谁知道百位在哪里?
生:从个位开始,往左数,第三位就是百位。
师:个位和百位之间是什么数位?
生:十位。
师:为什么百位在十位的左边呢?
生:百位比十位大。
师:那千位放在哪里?
生:百位的左边。
师:千位为什么放在百位的左边?
生1:因为10个一百是一千。
生2: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評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即便学生知道如何读写数字,但是为什么要这样读写却不是很明白。执教老师引导学生整理数位顺序表,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旧知与新知的联系,理解和巩固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数的组成
1.观察,思考数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摆放凌乱的235只小猴子(如图4)。
师:今天孙悟空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小猴子,想要知道有多少只小猴子,可以怎么做?
生1:十个十个整理在一起。
生2:一百个一百个整理在一起。
【评析】学生初步建立了有序的思维模型后,执教老师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汇报成果
师:下面同桌之间作为一个小组,数一数,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对又快。(要求:①想一想,你是怎么数的?②议一议,同学的方法好在哪里?③记一记,把好的方法写下来。④说一说,由组长负责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1:我们是十个十个地数,图中有23个十、5个一,总共是235。
生2:我们是五十五十地数,图中有4个五十、3个十和5个一,总共是235。
生3:我们先是一百一百地数,图中有2个一百、3个十和5个一,总共是235。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回忆一下,他们是怎么数的?
【评析】集思广益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执教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数数,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让学生直观感知数的组成,掌握多种数数的方法。
3.多元表征表示235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示这个数吗?
生1:我有以下几种方法表示235。第一种方法是用圆点;第二种方法是用小方块;第三种方法是用小棒,比如2捆小棒表示200,3捆小棒表示30,5根小棒表示5;第四种方法是用计数器。
师:想一想,这几种方法為什么都能用235这个数字表示?
生:因为它们都由2个一百、3个一十和5个一组成。
【评析】多角度思维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无限放大。执教老师通过多元表征,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相同的数,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4.归纳、概括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师:你能读出和写出这个数吗?
生:写作235,读作二百三十五。
师: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生1:写数时要用阿拉伯数字,读数时要读汉字。
生2:读数时要带上计数单位,写数时不用。
生3: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写数时也一样。
5.运用知识
师:请填空,( )+( )+( )=235。
生:(200)+(30)+(5)=235。
【评析】执教老师对题目进行了变式,让学生运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整理和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数数,数数的方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是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是一百一百地数。
生2:我学会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认识1 000以内的数。
【评析】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在相互交流中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知识的连续性。
五、巩固知识,灵活运用
师:请大家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从295数到300。
生:295、296、297、298、299、300。
师:用计数器数数,从38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410。
生:380、390、400、410。
师:填空( )、( )、( )、1000。
生1:1、10、100。
生2:997、998、999。
生3:970、980、990。
【评析】执教老师设计开放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发现表达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形结合,感悟新知
学生通过数一数摆放凌乱的小方块,掌握了数数的方法,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千”。执教老师这样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接着,学生数出小猴子的具体数量,并且多元表征出这个数,经历了操作、尝试、归纳和表达的过程,建立起抽象的数与真实的数量之间的联系。
二、重视估算,关注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教学中,执教老师先后出示了10个小方块、100个小方块、1 000个小方块,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让学生数一数,证实估算是否准确。学生通过想一想、猜一猜、估一估、数一数,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提高了估算能力。
三、多元表征,发展思维
数是抽象的。一个数表示多少,如何构建出来,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教学中,执教老师提出了一个逆向思维的要求,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将235这个抽象的数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以“画”为载体,多元表征出这个数,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四、开放性题型,关注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呈现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这也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结束教学时,执教老师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习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本课例在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