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义
昨天,在杨清波主编的《新编菜根谭·治家卷》中,读到林则徐几封写给夫人的信,感触颇深。我们知道,林则徐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及时给家里写信,向夫人报个平安,或者说说工作中的情况,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子女的教育以及自己为官为政的清廉情况,让家中放心,自己一定会做一个好官廉官。
这几封信,都是写这些内容的。1838年12月,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按理说林则徐应该成立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开往广东。可人家林则徐1939年初从北京启程时,就发出传牌,宣布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当然,林则徐发这个传牌的目的,就是怕自己到广东要几个月的时间,别有人在这期间招摇撞骗,打着林则徐的旗号干各种违法的勾当。但从另一个方面也看出,林则徐即使有重任在肩,大权在手,依然一切从简,一切从廉。
第一封信,就是在去广东禁烟前写给夫人的,林则徐就要奉命出使广东了,不少人前来庆贺,他给夫人写信说,地位越高,越要谨慎,越要低调,也只有在此刻,他才理解为什么古人每提升一次,都会更加恭谨一次的原因了,“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这不是做作,也不是故作姿态,这是从内心发出的谨慎之声。所以他反复告诫夫人,“务嘱次儿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次儿在家,实赖夫人教诲,大比将近,更须切嘱用功”。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读到这些,对于林则徐去广东轻车简从就不难理解了。林则徐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子女也不敢稍有懈怠,唯恐远在家乡的儿子因为自己的提升在地方胡作非为,那样不但对不起祖宗也有负皇恩了。
关于这些,林则徐在写给夫人的第二封信中,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白。在第二封信中,他先把在广东的一些日常生活情况,向夫人如实作了“汇报”。“粤中饮食,与闽相仿佛,尚堪适口。惟开支甚巨,恒虑入不敷出。而又自矢清廉,决不敢于俸禄而外,妄取民间或下僚分毫。务使上可以答君恩,下以见祖父。吾林氏素代清白,此种污手之钱,决不要一文也”。
林则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时,有次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就是1839年的这次广东禁烟,英国商务代表义律也曾送给林则徐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另外还有一盏精致的孔明灯和一把金簪,都是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看着这些贿品林则徐对义律说:“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讨个无趣,自寻其辱,只好灰溜溜地将礼品收回。
这又让我想起三年前在南京看的由京剧名家孟广禄、刘桂娟、石晓亮等联袂演出的新编历史剧《钦差林则徐》来,戏中的林则徐在禁烟途中不但严禁地方官员的迎送宴请和商人的行贿行为,还把为数不多的俸银资助给了遭受水患的灾民。在舞台上饰演过包公、袁崇焕、郑和、项羽等历史人物的“中国花脸第一人”孟广禄深有感触地说,每当唱到“夫人哪,我林则徐为官多年,官居一品,可在京城我连一处为你养病的宅子都买不起”这句唱词时,他都会鼻子发酸。林则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于此也可见一斑了。
扯得太远了,咱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读林则徐写给夫人的信。对于置办产业之事,林则徐则在第四封信中向夫人说得非常明白,将来退休了,按照国家规定购些田地,也就心满意足了。在这方面不能多求,多求就是侵占了他人利益,就是造孽。“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如今的确有不少贪赃枉法者多贪多占,“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多的是,但我们不能跟这些人学着,,别人做别人的家事,我们做我们的家事,互不干涉。“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風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
做人低调,不是明哲保身,不是为官不为。对于夫人对他“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嘱咐,他在第三封信中是这样回答的,夫人的话虽然是保住自身,保护家庭的好办法,“然非人臣事君致身之道也”,况且我任职已经很久了,也稍有生活阅历,决不至于做事草率苟且,不负责任,给自己和家庭留下隐患。更何况“而圣天子明烛万里,八聪四达,苟非自行获咎,亦不致殃及其身”。在林则徐的心目中,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都非常明了。对国家对民族有利的事,就要积极去做,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就坚决不去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忠实大臣,才是一个老百姓真正喜欢的好官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