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说:“西湖大学的设立就是要填补我国在创建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高校方面的空白,致力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一所非营利性的高等学校,西湖大学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
高起点
学校从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学校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着力培养前沿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在西湖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之前,通过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目前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已于2017年9月入學,201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已启动,计划招生130名。
小而精
这是指西湖大学的学科设置。学校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等4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优先形成理学、工学、医学3门学科类。小而精同样体现在师资选聘上。目前,西湖大学正在面向全球选聘具有优秀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教师,目前已完成6次全球招聘,拟聘任学术人才58人,其中,前期入职的教师已有7人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研究型
这是指西湖大学的高校定位。2016年12月,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及筹建依托主体,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西湖大学创建工作驶入快车道。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聚焦基础学术研究和科技转化应用,致力于创造影响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同样,西湖大学也将坚持致力于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贡献。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世界舞台上开始亮剑。但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制约我国今后的发展。一年多前,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时,院长施一公的思考也正是今天西湖大学所有创办者的思考和坚持。
西湖大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代表中国实力、影响国家未来、推动民族进步”这几个方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是西湖大学的前身,致力于建立一所高起点、非营利、新型民办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造影响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支撑、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原动力。
西湖大学采用基金会筹资的办学模式,其经费的来源也备受各方关注!经费来源主要为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等,是西湖大学的一大特色。采用基金会筹资的办学模式,既能有效地保证学校办学的非营利性,又能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更好地支持高校发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除了社会捐赠、办学收入以外,还有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渠道,特别是创办初期,省、市、区政府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学校正常运行后,经费将主要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西湖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的简称)。基金会理事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甘中学、赵伟、陈越光组成。迄今,已有多位对教育充满情怀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助力西湖大学的创建。
“毫无疑问,创办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阻力、有风险。”施一公曾坦言,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需要一大批企业家的慷慨资助,也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者的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