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 为民编创

2018-08-15 11:19袁凯
人民音乐 2018年5期
关键词:作曲家声部创作

这两年,合唱界的热点确实不少!从金承志的神曲《张世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和《感觉身体可以被掏空》在互联网一夜走红,到甘霖、温雨川等作曲家的作品遭到“淘宝”“咸鱼”中无良卖家的盗卖,再到百合合唱团20年团庆音乐会刘晓耕、松下耕、艾森瓦尔兹的新作集中上演,这些牵动全国合唱人神经的事件都围绕着“合唱新作”这一焦点。人们突然发现严肃的合唱音乐可以玩到爆款,精英文化的外壳可以包装大众文化的诉求,而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不断推动合唱新作的传播时,也深深伤害了作曲家们的权益……中国合唱正在迈着大步朝前,但在这个蒸蒸日上的发展过程中,业界必须不断审视合唱为谁创作?合唱如何创作?合唱版权如何保护?等基本问题,从而使业内形成良好的合唱生态。在此背景下,2017年10月上旬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合唱作品编创讲习班,能够指明方向、重视基础、关注当下,无疑在引领我国合唱作品编创方面又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薪火传承的培训机制

2017年10月8日至13日,由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四届合唱作品编创讲习班在“金城”兰州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三十余名学员聆听了专家讲座与辅导。

10月8日上午,开幕式在西北民族大学文津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先生、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张弦女士,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坚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温展力博士,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邓光玉先生、校长赵德安教授及甘肃省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左霞女士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紧接其后,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窦铁民指挥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为莅会专家及学员在该校大礼堂前厅举行了专场合唱音乐会,演唱了Even when he is silent、Cantate Domino、Nyon Nyon、《在水一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地之声》等十多首风格各异的合唱作品,向与会者展示了西北民族大学近年来在合唱作品编创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参训学员还未进入培训课程,就已经置身于美妙的和声当中,浑身的音乐细胞被浓浓的合唱氛围迅速激活。

此次授课专家团队,由赵季平、陈国权、张坚、温展力、温雨川等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为学员授课。他们当中“30后”一人、“40后”两人、“80后”两人,这不仅能够促进新老专家的思想交流和拓展学员的创作观念,也体现了国内合唱创作梯队的薪火相传。此次编创班的课程设置沿袭了首届(开封)编创班务实有效的授课传统,依旧采取讲座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方式。白天的讲座课针对所有学员进行理论讲授,晚上的小组课针对学员作品进行辅导。合理的时间安排使学员可以大小班兼顾,授课专家因而可以实施分层次与立体化的教学。编创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般普及与个别提高相结合的设计,符合多样化的听课需要,得到了广大学员的认可。

以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赛音教授为首的会务团队在编创班的日程安排、场地布置、设备调试、专家接待、学员生活等细节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编创班的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得到了授课专家与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为民编创的培训主旨

“人民群众需要合唱艺术”,前中国音协主席、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一开讲,就让所有的学员精神为之一振,他将自身丰富的创作经历总结为清晰的创作理念,明确地传递给每个人:“去亲吻土地,去拥抱百姓……在采风中不能居高临下,要平视。要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亲切朴实的话语,寄托了老一辈作曲家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授课中他不仅围绕人声的独特性、歌词是合唱艺术的核心、人声的多样性、不同语言的表现力、和声写作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民族音乐元素等六个方面展开理论讲述,还重点围绕其舞剧音乐《大漠孤烟直》,影视音乐《乔家大院》、新版《三国》《1942》、交響乐《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等作品中合唱的写作手法详细地展开分析。特别是赵老师的创作始终坚持围绕民族音乐元素这一点,这使大家更加明确了“音乐的个性”才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他强调:“文化自信的建立真要去爱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不能猎奇,临时抱佛脚不行。爱要体现在听到东西时‘耳朵要尖,要捕捉到、记住它。不光要听音响,要注意语言、方言特点、生活方式、山川地貌,这些都是‘大的气场,这个气场在你创作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启发。”

赵老师讲座的另一个亮点是合唱编创中如何运用先锋派的写作技法。“早在80年代新潮音乐的探索中,英国戈尔教授就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讲授十二音体系,当时大家没有任何抵触的情绪”,他谈到,在《红高粱》野合一段中运用了30只唢呐、4支笙和一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唢呐奏出了夹层和声模拟人声呐喊,渲染高粱染红了天的场景,来表现中国传统人性的喷发。之后王西麟教授评价:“季平,你在80年代迈着大步用了先锋音乐的创作技法。”在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的高潮部分是无调性的,庄周的思维是天人合一,在最高潮它是不受任何约束的,乐队在此处演奏音块持续三十秒。他认为,要以开放的胸怀学习不同的技法,对先锋技术来说是“吃透、用好”。音乐的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西方的技术不能生吞活剥,民族元素也不能照搬照抄。

重视基础的培训内容

重视合唱写作的基础是本届合唱编创班的特色。除赵季平先生外,陈国权、张坚、温展力、温雨川等四位作曲家在四天的时间里为参训学员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内容。

作为经验丰富的培训专家,陈国权教授承担了本届讲习班最为繁重的授课任务,四场讲座课及三场小组课,他精力充沛、一气呵成,使人们不能想象他已步入耄耋之年。陈老师的讲座理论体系严密、论证详实、情理兼备,围绕合唱编配的基本手段、合唱编配的再创作及合唱指挥教学新论三个专题展开讲述。他结合自己大量的创作实践授课,使学员不仅能够在细节上关照到如:人声音域、合唱记谱、声部的音程结合及和声暗示、二声部合唱织体写作、四声部写作注意的问题等基本的写作技术,又能够使学员在宏观上学习到如:合唱声部的进展、原歌曲结构的扩展(增写引子,尾声和段落)、原歌曲旋律的派生和延展、调性节拍的转换对比、合唱变奏及合唱全曲分析等合唱再创造的基本手段。更令学员兴奋的是,陈老师为大家深入讲解了指挥理论,从关注拍点的形成、用多个落点使图示多样化、打出旋律线的重要性,到探究预备拍、起拍、分拍、合拍、后半拍、力度、双手使用等技术的表情意义,再到提出“打词不打曲,打句不打拍的自由境界”及“指挥气场”的宏论,他都亲自示范,并带领大家进行实际操作。这种将作品编创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学员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效果是如何通过指挥家来实现的。

张坚老师根据他的创作经验、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合唱创作与合唱编配两方面阐述自己的合唱编创观念,可谓以小见大、细致入微。在谈到合唱创作时,他以《祝酒歌》《十五的月亮》《贵妃醉酒》《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围绕短词长谱、长词短谱、散词正谱、正词散谱等四个方面重点讲解词曲关系,并以《长江之歌》“你有母亲的情怀”一句中“母亲”的旋法为例,提醒学员要处理好“倒字”现象。在列举《再见吧,妈妈》《我像雪花天上来》《酒干倘卖无》《梁祝》《卖报歌》《孟姜女》等作品中他强调: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要抓住核心材料,把握好集中统一与对比变化的关系,在乐句发展中善于体现句间起承转合的关系,巧用倒装重复、鱼咬尾等技法加强旋律的紧凑性。在合唱编配中,他以《婚礼进行曲》《马刀舞曲》《中国的星星》《把一切献给党》为例,亲自示范四声部和声写作,讲解同节奏织体与主从式织体的差异,带领学员通过演唱感受开放式与密集式写作效果的不同。他提出复调的写作要有和声意识的控制,在对比复调写作中要突出你动我静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小星星》《小河淌水》《我和我的祖国》等实例讲解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等二声部对比复调写作技术,并以《同一首歌》《月之故乡》为例讲解变化模仿、逆行模仿等复调写作技术。最后,张坚老师通过详细分析自己的混声合唱作品《高腔山歌》《板车号子》,向学员介绍音块和弦、镜式和声等非传统的和声写作手法以及综合运用复调技法发展民歌素材。

温展力博士以《合唱写作技巧初探》为题从合唱写作的常见问题、合唱写作的注意事项、合唱作品分析三方面展开讲座课程,体现出学院派的严谨与细致。温老师曾是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团员,儿时受到杨鸿年教授的长期教导,使其对合唱的认识极为深刻。他从事交响乐、歌剧、民族管弦乐、室内乐、合唱、歌曲、电子音乐等多种体裁、题材的创作经历使其对合唱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认识颇为独到:合唱的“声部”就像京剧中的“行当”,创作中应从音色和角色两方面考虑声部的功能;合唱的唱法分为宗教合唱(外置共鸣腔)与歌剧合唱(内置共鸣腔);写作中要把握好各声部音域,尽量“溜中段”;旋律的声乐化写作要好唱,避免倒字与无规律的半音进行;在对待先锋派技法的态度上,他认为人声依赖调性,现代的写作技巧要与表现的内容相结合,要用得好才行;写作合唱的歌词一定要精练;在合唱的写作思维要多用声部关系去表达音乐的内容,要注意声部的细分会使群感减少。在论及合唱写作的注意事项时,他强调:同声二部、三部合唱的和声式写作要保持和弦功能的清晰感,要学会省略和弦音以最少的音去体现和声功能,对位式写作中音区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要保持旋律的独立性,使声部在相近的音区保持音色统一;同声四部合唱的和声式写作由于音区较窄,为保持和弦的饱满,会牺牲声部的独立性;混声四部合唱的写作首先要照顾到音色中女柔男刚的差异,在和声式写作中可采用二分法(音层式)、三分法(混合式)、四分法(四声部),在对位式写作中“让声部运动起来是难点”,可采用二声部(2∶2,1∶3)、三声部(1∶1∶2)、四声部等不同的对位形式。在对《西风的话》《飞来的花瓣》《在山顶》等合唱作品的分析中,他总结了较为实用的合唱编配技术:曲式的总体布局要与音色层次相结合,要考虑听众的感受,逐步加厚合唱织体,在不断丰富中形成高潮;在同节奏织体中,当旋律声部处在低音区时,和声声部可采用同音;多声部出现时,要在重要的表情处使用色彩和弦;离调和弦常出现在下句;声部的使用要尽可能的少,音型化声部要考虑其声乐性,学会让一个声部“干多个活儿”;母音的改变对作品情绪表达的影响。

温雨川老师作为新生代“网红”合唱作曲家,他的身份还包括了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的指挥和新锐钢琴演奏家,其作品《陌上桑》《大鱼》《月亮粑粑》等备受国内合唱团的青睐。在《让我们来写一首合唱吧》为主题的讲座中,他谈及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也许创作冲动、责任感、友情、体验成功、创作收益都可能成为作曲家的创作初衷,但写作前必须考虑好为什么而寫(创作动机)、为谁写(创作对象)、写什么(创作题材),创作要针对不同的团体突出作品的训练价值。要“怀揣一颗童心”去进行童声合唱的创作,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写出孩子喜欢的作品,创作的过程也是寻找自己的过程。无论童声合唱还是混声合唱的写作,都应充分了解各年龄、各声部人声特点,包括音域、音区、音色、发声能力、声部组合等等。合唱中的钢琴写作要有熟练的演奏技术做基础,用室内乐的思维进行创作,应明确钢琴伴奏是对合唱的补充和对音乐形象的强化,并在创作时把钢琴伴奏与合唱创作作为整体进行构思。通过讲座课和小组课的学习交流,学员们能够感受到这位年轻的80后作曲家精细老练的创作风格:作品中的标记一定要准确规范、清楚细致,即使作曲家不在排练现场,也依然能够通过精确的记谱实现应有的艺术效果;要注意作品的意境与留白;注意织体的灵活转换及声部的旋律形态;创作是非常艰苦的工作,需要日思夜想,但多思会变成多虑,又会阻碍创作,我们要善于从成熟作品中提高审美情趣,从会欣赏到模仿创作,再到学会真挚的表达。他建议大家:不要停留在最初的创作设想和固定的创作模式当中,要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去写,努力挖掘与探寻;要练习不借助钢琴、电脑,在大脑中组织音乐,不要担心好想法会忘掉,留下来的才是精华,做减法胜于做加法;要善于聆听指挥者及演唱者的意见。

总结与展望

自2014年起,中国合唱协会顺应合唱艺术的发展趋势,引领我国合唱编创的发展方向,连续举办了四届合唱编创班讲习班,为全国各地的合唱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大家在此展示作品、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当下合唱的创作方向与存在的问题。本届培训班给学员带来的不仅仅是合唱编创的技术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大家明确在合唱作品的编创中要关注当下,与时代共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定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合唱作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其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创演与欣赏的人数众多。合唱作品的编创绝不能逞一时之快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更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粗制滥造,只唱一己悲欢、杯水风波。创作者要深深融入人民的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去表达梦想和期望、爱和恨,要让歌者、听众在其中找到启迪。同时,要维护好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如今,互联网虽然加快了优秀合唱作品的传播,但也催生出盗版抄袭的毒瘤。它伤害了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对当下合唱创编的发展极为不利。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面对这种为了一己之利、不惜伤害作曲家权益的卑劣行径,所有从事合唱事业的有识之士都应坚决抵制,共同维护良好的合唱生态,使合唱佳作层出不穷!

袁凯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作曲家声部创作
小小作曲家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一墙之隔》创作谈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创作随笔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