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常学
河北地区每年风沙天气频繁出现,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进行营林造林的关键区域,但同时也是造林难度较大的区域。塞罕坝机械林场机械林场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已形成了一套从整地到割灌较为完善的造林技术。
1.1 整地的目的和方式 整地的目的是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为树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整地需在造林前6个月或一年进行,且最好选择在雨季,使土壤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整地的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2种,全面整地适用于土壤环境好、地势较为平坦的林地,而局部整地是对部分土地进行重新开垦,适合地质和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区。
1.2 整地技术要点 整地技术包括小直坑整地、防风背阴整地和沙地、沙丘整地,不同的整地技术有不同的整地要求。
1.2.1 小直坑整地 小直坑整地适用于植被覆盖率高,整地后雨水冲刷不流沙的林地。在土地东西方向挖一条不超过50 cm的坑,并回填15 cm的表土。小直坑的深度为35 cm,干土层的深度为40 cm。实际造林后,树木的根系可延伸至地下50 cm,扎根在湿润的土层,为幼苗的生长营造良好的水土环境[1]。
1.2.2 防风背阴整地 在整地后雨水冲刷不流沙的土地上挖一条深度为35 cm,向东北方向倾斜、西南方向直立的深坑[2]。种植苗木时,将其栽种到南侧的背阴处,可有效防风背阴。
1.2.3 沙地、沙丘整地 沙地、沙丘土地的植被较少,且土壤较为稀松,雨水冲刷后土壤会淤积。因此,沙地、沙丘整地要模仿小直坑整地的方法,树苗栽种后,使用特定大小的塑料护苗筒套在树苗上,然后在树苗周围进行埋土。塑料护苗筒的作用是为幼苗营造一个独立的生长环境,避免外界环境对幼苗生长造成破坏。
由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影响较大,造林一般采用裸根苗和容器苗。为提高造林质量,坚持分级造林、选用壮苗的方法,用于造林的苗木必须达标。例如,作为裸根苗的落叶松,幼苗高度一定要达到35 cm,且对根长也有要求;樟子松、云杉、油松都属于容器苗,对于不同品种的要求不同。
整地和选苗工作完成后,即可实施最核心的步骤——造林。造林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造林密度、造林季节以及是否需要使用促根剂等。
3.1 造林密度 在确定造林密度时需要考虑造林目的、树种差别对密度的要求、造林地土地条件以及林地的成分结构等因素。一般要求因地制宜、见缝插针、适当密植。在地表裸露程度高,不适宜栽植树木的山地地区,要充分利用石沟、石坑等天然条件形成的小生物环境,配合恰当的树种进行栽植。如果小生物环境种群密度低,则可以通过种植具有攀援特性的植物来提高植被覆盖率。
3.2 造林季节 造林季节选择春夏之交的雨季或秋季的雨季为最佳,湿润的环境可以为苗木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根据林区差异,可选择在降雨前后较为潮湿的天气栽植树苗。
3.3 促根剂的使用 在树苗栽种前,适当使用促根剂浸泡树根,促进根系再生,有利于提高树苗成活率,并增强树苗抵抗逆境的能力。
4.1 抚育幼苗 造林后树苗还处于幼苗阶段,为提高幼苗成活率,林场的工作人员需对苗床进行覆盖,减少水分流失,待树苗发芽后再将覆盖物移开。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在造林10 d后对幼苗进行扶正,用手拔除杂草,切记保护幼苗及其根系。
4.2 整理穴面、浇水 在高寒地区造林后,由于降水稀少,需要对幼苗定期浇水,保证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供给。如遇降雨,雨后要及时检查幼苗状态,如果幼苗受到雨水冲压,要及时扶正,并整理穴面。
4.3 苗木防寒 塞罕坝属于坝上地区,冬春两季大风天气频繁,且气温较低,苗木易受冻害。所以,需要在造林后对苗木进行防寒处理。具体做法是,在苗木根部垫一层枕土,再延苗木枕土的方向盖土,直至把苗木盖严。
4.4 防虫 苗木虫害的发生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采取林业管理措施;研究影响病虫发生发展和消退的生态环境,改变虫害的生存条件;提高苗木抗虫害能力等,来有效防治虫害。
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工作,其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因此,需要造林人员克服恶劣的工作条件,共同解决造林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改善生态环境,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1]何宏刚.关于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266.
[2]何春梅.关于植树造林技术的问题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