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2018-08-15 00:44郑传飞游元鸿陈谦艳陈亚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胃轻瘫艾灸膀胱

陈 震 郑传飞 游元鸿 陈谦艳 陈亚萍 石 瑜*

(1 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2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3 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或伴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现代医学对此有广泛的研究,但是治疗手段仍然有限,西医治疗糖尿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等,副作用较大,容易导致低血糖等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1]。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历史悠久,且在其治疗上方法多样化,为现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其中,穴位疗法作为一种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缓解具有显著疗效。此文介绍了穴位疗法(针刺法、灸法、敷贴疗法、耳穴、穴位注射)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1 针刺法

1.1 针刺法在调节糖代谢中的应用 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上,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有效抑制β细胞凋亡[2],从而对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孙娜等[3]认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辨证论治、循经取穴,可分为胃肠实热证、脾胃气虚证、真元不足证。胃肠实热证以消谷善饥为主要临床症状,多采取清泻胃肠实热法,以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胰俞为主穴可明显控制食欲及促进胃肠蠕动,并可降低血糖;若多饮、多食明显者,可配梁丘、漏谷、阴陵泉等穴。脾胃气虚证则以“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为治疗原则,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隐白,施于补法或平补平泻,调节气血阴阳,使脾胃功能恢复;若气虚症状明显者,可加气海、中脘等穴。真元不足证以补益三焦元气、通调水道为主,以足三里、阴陵泉为主穴,配伍支沟、照海、章门、中脘以补益元气。

1.2 针刺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以肢体麻木、疼痛、无力、萎缩等为其症状,发病率高达55%~85%[4]。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憨兰[5]以阴虚发热,经脉阻塞及经脉失养为其病因病机,主张“活血络脉”,采取针刺八脉交会穴(照海、申脉、内关、外关、公孙、列缺、后溪、足临泣)的方法,在针刺时,每对配穴可形成循经感传的现象,从而达到活络通脉、通行气血的作用,可缓解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对久病成瘀导致的肌肉萎缩也得到有效缓解,总有效率达95.24%。李崖雪等[6]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上应以六经并重,原穴位于腕踝附近可疏通足部经气,经气通畅则疼、麻自消,于是提出六经原穴并用针法,以太冲、冲阳、京骨、太溪、太白、丘墟为主穴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达90%。陈玉等[7]则将“辨经、辨证、辨病”相结合,以太阳、阳明、太阴、督脉、任脉经络穴位为主,开发出四组固定穴位,用循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达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凉、麻、痛等症状,还可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总有效率达90%。李洁[8]运用针刺背腧穴(肝俞、脾俞、肺俞、肾俞、胰俞等穴)达到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达93.5%。

1.3 针刺法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糖尿病胃轻瘫(DGP)为糖尿病自主神经并发症之一,以胃排空延缓或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薛翠丽[9]应用芒针中脘配三合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以达健脾和胃、通腑降浊之功,可明显改善患者“痞满”症状,并协助降低血糖,总有效率达86.67%。史庆为等[10]采用胃俞募配穴(胃俞,中脘),行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有效促进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血浆中MOT及GAS水平下降,有效率达86.7%。徐静[11]以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天枢(双)、三阴交、太溪、脾俞、胃俞为主穴,应用辨证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达到理气止痛、消痞除满、和胃降逆之效,有效率达85.37%。金海珍[12]运用针刺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的亢进或减弱使机体机能达到正常平衡与稳态的理论,针刺中脘、足三里(双)、内关(双)、公孙 (双)、天枢(双)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总有效率达91.43%。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包括腹泻、便秘、尿失禁、尿潴留等。秦文[13]以关元、中极、水道、阴陵泉、三阴交为主穴,运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改善症状及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疗效优于甲钴胺肌肉注射,总有效率达86.67%。冯卓等[14]以针灸可使支配膀胱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进而改善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指导,取百会、中极、大赫、三阴交为主穴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总有效率达81.1%。王伟臣[15]应用针刺刺激相应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胃肠功能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治疗组30例患者临床痊愈3例,好转1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临床痊愈1例,好转5例,有效9例,无效15例。

1.4 针刺法在糖尿病合并肥胖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素体脾虚或病程日久、脾胃虚弱,导致痰、瘀、湿等病理因素互结,形成肥胖。杨媛[16]应用腹针疗法,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天枢、大横、气穴、上风湿点、太乙、水道,皆取双侧,可有效降低血糖及胰岛素,并可降脂降压,减少肥胖程度,总有效率93.3%。包扬等[17]盐酸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取曲池、气海、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照海、太渊、胃俞、肝俞、肺俞、胰俞、脾俞、肾俞,补虚泄实,针刺后发现FGP、BMI、HbA1c均有明显下降,可减轻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控制血糖,总有效率达86.7%。

2 灸法

2.1 灸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吴乃君[18]采用隔姜灸(取生姜1~1.5 kg,打碎后平铺于后背,姜上置艾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s-CR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后2组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隔姜灸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进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及体征。赵永[19]观察“双固一通”(关元、足三里、胰俞)灸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和白介素 (IL-6)的影响,结果发现“双固一通”灸法改善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高血糖状态,从而使胰岛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6减少,进而减轻对胰岛β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减轻胰岛素抵抗。

刘海芳[20]对阴阳两虚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艾灸足三里(双)、太溪 (双)、三阴交(双),每穴每次30 min,以局部皮肤发红范围约10 cm×10 cm为度,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并伴有发冷的症状,总有效率达90%。岳萍等[21]选取2组穴位(第1组:肾俞、脾俞、关元、中脘;第2组:阳池、曲池、阳陵泉、悬钟)应用隔姜灸,2组穴位隔日交替施灸,可温补脾肾、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改善神经传导,进一步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木、疼痛等症,总有效率达89.5%。消渴日久,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日久坏死致糖尿病足(DF)。刘爱珍[22]应用艾灸局部创面和相关降血糖腧穴(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灸局部创面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加快坏死组织的脱落和正常组织的修复,并可减少脓液的分泌,而艾灸相关腧穴可改善身体机能,降低血糖,促进创面愈合,总有效率达100%。俞年塘[23]采用艾灸配合推拿治疗0级糖尿病足,可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足症状,总有效率达89.74%。齐静等[24]以采用循经穴位(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上巨虚、解溪、内庭;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商丘、公孙;足少阴肾经照海、复溜、太溪、涌泉为主穴) 艾灸法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总有效率达87.1%。

2.2 灸法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应用 在糖尿病自主神经并发症中,黄六妹等[25]以回旋灸、温和灸施灸神阙穴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可调理胃肠气机,促进胃肠运动以泻下通便,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症状,总有效率达90%。周建民[26]取气海、关元、中极为主穴配秩边、脾俞、肾俞、阴陵泉、三焦俞、三阴交、太溪行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促使逼尿肌收缩,改善括约肌协调功能,使残余尿量减少或基本消失,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93.3%。王文学[27]采用秩边、气海、关元、肾俞、脾俞、三焦俞穴位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结果显示艾灸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残余尿量以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韦正坤[28]选取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照组取常规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行隔盐灸并配合口服中药疗法,2组均取膀胱俞、气海、关元、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80%,因此,隔盐灸法在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 敷贴疗法

潘立民[29]用当归四逆汤(当归10 g,桂枝10 g,木通3 g,细辛3 g,白芍3 g,甘草3 g) 研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肾俞、涌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达86.7%。麦美秀[30]将肉桂、吴茱萸按5:1的比例研末用白醋调成膏状敷于足三里、涌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温经通络,祛湿除瘀,进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总有效率达96.0%。陈佩仪[31]利用热蜡可改善皮肤穿透力之效,运用桂蜡热敷涌泉穴可达温补脾肾、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效,在治疗寒凝血淤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时,可提高患者涌泉穴、足大趾温度,改善患者手足畏寒的症状。

曾庆明[32]用熟地黄30 g,肉桂15 g,黄芪30 g,山茱萸15 g,炮附子15 g,怀牛膝15 g,泽泻15 g,车前子15 g研末后用姜汁调成膏状敷于中极、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膀胱气化功能,有效改善症状,使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92.86%。张坷炜[33]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源性膀胱时,取黄芪30g、淫羊藿15 g,山茱萸15 g敷于中极、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总有效率达88.5%。檀雪松[34]将冰片、木香、大黄(1∶2∶10 g) 制成药饼外敷天枢 (双)、涌泉 (双)、神阙(双)、足三里(双),并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改善便秘症状,总有效率达91.67%。

4 耳穴

有研究表明[35],耳穴治疗糖尿病具有较好的降糖效应,降糖范围为0.1~1.5 mmol/L,有效率为76%。贾荣娟[36]认为肥胖、腹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及高尿酸为糖尿病前期危险因素,因此以胰胆、屏间、阿是穴为主穴耳穴按压,脾胃虚弱配脾、胃,阴虚火旺配肺、胃,气阴两虚配脾、肺、肾,阴阳两虚配脾、肾、三焦,可明显改善体质指数、血糖以及血脂水平,从而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胡静[37]对糖尿病便秘实证取直肠、大肠、肺、三焦、便秘点行强刺激手法,虚证取直肠、大肠、肺、三焦、便秘点、脾、肾行中度刺激手法,可达通调肠腹、下气通便之效,总有效率达60%。徐蕾[38]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时,取脾、胃、三焦、内分泌、交感、耳背脾、十二指肠、腹等穴耳穴贴压,并以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点穴按压,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总有效率达87.51%。陈依静[39]以心、神门、内分泌为主穴,并辨证选皮质下、肝、脾、肾等穴治疗糖尿病失眠,可调理脏腑、内分泌系统,致使阴阳平衡,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总有效率达87%。

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具有活血行气、疏通经络的功效,可发挥针刺、药物、穴位对经络的协同刺激作用。王燕华[40]予丹参川芎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总有效率为82.2%。温晓新[41]取红花黄素可修复损害的神经组织,并可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及抗炎、镇痛的疗效,予红花黄素取曲池(双)、手三里(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阳陵泉(双)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总有效率66.7%。陈会君[42]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中,试验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弥可保针剂,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弥可保针剂,结果发现弥可保可改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且穴位注射的疗效优于肌肉注射。

刘建梁[43]用穴位(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注射腺苷钴胺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明显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胃电节律,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药物。段玉红[44]以针刺足三里穴在胃弛缓时可以使胃肠道收缩增强,胃紧张时可以变为弛缓,从而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为理论基础,予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总有效率达82.4%。

6 结语

现代医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以控制血糖、血压为主,而并发症以预防或对症处理为主,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传统中医则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穴位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外治法之一,具有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上,针刺、艾灸疗法主要采取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以多经脉、多穴位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疗效;而穴位敷贴、耳穴以及穴位注射则以药物治疗和穴位刺激发挥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但就目前而言,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中医治疗上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上尚缺乏规范化的取穴和用药,且多局限于近期疗效,缺乏远期观察。其中,穴位敷贴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通过药物直接敷贴和刺激体表腧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且药物还可通过经络贯通循行,由表入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对于患者来说,穴位敷贴疗法无口服药物及针灸治疗的痛苦,可不经过肝脏的“首剂效应”以及对胃肠道的刺激,还可利用其在皮肤间层的储存作用使药物浓度曲线更加平缓,从而避免了口服或静脉给药所引起的“峰谷现象”,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作用的时间,维持较为稳定和持久的血药浓度,而其毒性及不良反应非常之小,使用较为方便[45]。因此,穴位敷贴疗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凸显了良好的治疗前景,在今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我们应更进一步规范其用药及取穴,以便更好地将穴位疗法应用于临床。

[1]陈丹,孙志,陈理.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7(28):76-78.

[2]孙志,韩海荣,马丽,等.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6(31):966-967.

[3]孙娜,刘慧娟.辩证取穴治疗糖尿病[J].中医学报,2014,29(4):490-491.

[4]刘彦辰.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5]憨兰.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7,32(1):46-48.

[6]李崖雪,李晓陵,张帆,等.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情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185-4186.

[7]陈玉,虞梅,任小娟.循环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3):173-175.

[8]李洁.针刺背腧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36-37.

[9]薛翠丽.芒针中脘配三合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J].福建中医药,2014,45(3):36-37.

[10]史庆为,张林,李瑛,等.针刺胃俞募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02-404.

[11]徐静.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3):391-393.

[12]金海珍.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7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246-247.

[13]秦文.针刺配合温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J].光明中医,2016,31(1):92-93.

[14]冯卓,等.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6-47.

[15]王伟臣,罗亚男.针刺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4):24.

[16]杨媛.薄氏腹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4):330-334.

[17]包扬,白玉,吴巍.针刺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2):34.

[18]吴乃君,刘颖,魏剑芬,等.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4):24-26.

[19]赵永,向婷,王天沛,等.“双固一通”灸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校报,2015,17(6):8-9.

[20]刘海芳,薛原,宋倩倩,等.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1):111-112.

[21]岳萍,郑霞.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临床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5,33(6):30-32.

[22]刘爱珍.艾灸疗法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方面的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8):86-87.

[23]俞年塘,许成华,刘颖东,等.艾灸配合推拿治疗0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3):294-296.

[24]齐静,刘晓明,郑秋月等.循经穴位艾灸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6):63-64.

[25]黄六妹,罗素萍.艾条灸神阙穴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4):132-133.

[26]周建民,樊斗霜.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2):45-48.

[27]王文学,曹瑞.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6例[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56-58.

[28]韦正坤.隔盐灸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48-49.

[29]潘立民,孙素芹.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3):96-99.

[30]麦美秀,林红霞,莫桂英.中药贴敷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50-51.

[31]陈佩仪.桂蜡热敷涌泉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2):49-51.

[32]曾庆明.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34-37.

[33]张坷炜.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4):90-91.

[34]檀雪松.六味地黄丸联合中药方剂穴位敷贴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7):3797-3799.[35]钱拉拉.耳穴即刻降糖效应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7(51):521.

[36]贾荣娟,等.干预治疗加耳穴按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研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3):116-120.

[37]胡静,顾炜萍,翟敏.耳穴贴压护理改善糖尿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6):32-33.

[38]徐蕾.耳穴贴压及点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11):56-59.

[39]陈依静,郑建芬.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54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4):261-262.

[40]王燕华.丹参川芎嗪足三里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71-72.

[41]温晓新.红花黄素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1):23-24.

[42]陈会君.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41-42.

[43]刘建梁,古力沙尔阿·吐尔逊,景福权.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8):920-922.

[44]段玉红,刘爱霞,杜娟.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10):1387-1388.

[45]袁久荣.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4):243.

猜你喜欢
胃轻瘫艾灸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夏天怎么做艾灸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