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刘 娟,赵秋艳,徐青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陕西 西安 710014)
创伤性骨折以畸形、疼痛、反常活动、骨摩擦音、功能障碍、肿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该创伤主要是因为高处跌落、交通事故以及塌方而导致,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2]。本文选取2016年01月07日-2018年01月10日我院接收的2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应用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对于术后疼痛产生的影响,下文将详细概述如下:
将2016年01月07日-2018年01月10日我院接收的2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展开分组。常规组男女之比59:41,年龄18岁-79岁,年龄均值(48.20±5.71)岁。实验组男女比为57:43,年龄19岁-80岁,年龄均值(49.24±6.29)岁。患者均进行了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创伤性骨折。患者诊断符合临床关于创伤性骨折制定的相关标准,患者出现了畸形、疼痛、反常活动、骨摩擦音、功能障碍、肿胀为主的临床症状。患者之中并无免疫系统疾病、药物过敏、精神障碍、脏器疾病、沟通障碍一起其他的治疗等,在了解病情、检查方案的基础之上,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常规组和实验组在临床资料上并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100例创伤性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换药护理、运动指导以及病情观察等。实验组100骨创伤性折患者进行了疼痛控制护理,主要如下:组建疼痛控制小组。小组主要由主治医师、麻醉师、护士长、护士组成,护士主要负责进行收集循证资料,医师按照患者病情、手术特征展开疼痛控制方案的制定,小组成员一起落实护理计划。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加强个体的心理辅导以满足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耐心的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树立起调整病魔的决心与勇气。镇痛和体位护理。在患者手术六小时需为其进行翻身,每隔六小时需要为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在手术后的24小时可经冰敷手术切口以缓解患者局部肿胀、水肿,放松训练。卧床的患者需要展开肌肉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收缩,从上肢开始收缩,告知患者吸气时进行肌肉收缩,呼气时需要放松,若患者感到痛苦,则需要告知患者进行深度护理训练,调节患者的气息,这样可有效的缓解其痛楚。
对比实验组、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治疗效果、VAS评分、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后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经(±s)进行表示,检验水准P<0.05进行结果的论述。
在治疗效果分析,常规组36例患者为治愈,35例患者有效,29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71.0%;实验组52例患者为治愈,40例患者有效,8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2.0%,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差异(P<0.05)。
实验组VAS评分、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1.4)分、(13.4±2.5)周、(14.1±2.3)d,常规组VAS评分、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1±1.7)分、(18.7±3.6)周、(21.9±3.5)d,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差异(P<0.05)。
实验组48例满意,47例一般,5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常规组29例满意,50例一般,2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差异(P<0.05)。
但创伤性骨折患者入院之后,一般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因为手术后会出现疼痛,而疼痛会致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无法配合医师进行治疗,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加强疼痛控制护理[3-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治疗效果、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复时间、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
概而言之,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时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可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