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晓萍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包含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两部分,通过分析失效模式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提出具体的预防改进措施,减少工作缺陷[1-2]。为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诊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60例。观察组:心血管内科26例,胃肠外科15例,神经内科14例,心胸外科5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65.32±4.04)岁;发病至送诊时间10 min~6 h,平均(65.36±4.44)min。参考组:心血管内科25例,胃肠外科15例,神经内科16例,心胸外科4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65.19±4.10)岁;发病至送诊时间10 min~6 h,平均(64.02±4.38)min,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参考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护、吸氧等处理,做好分诊治疗准备。观察组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副组长由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分别担任,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以往科室常见风险、护理事件等,共同制定抢救工作流程以及各种应急预案,核对护理工作记录文书,发现问题常出现的环节,并制定对应的措施。
1.2.2 预防改进措施 (1)接诊护理。接到急诊后,需3 min做出反应,立即安排救护车,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询问患者症状,做到心里有数,做好详细记录,判断患者所属科室;叮嘱家属勿随意挪动患者,注意患者保暖[3]。(2)转运中护理。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准备急救药物、器械,给予生命体征监护、吸氧等护理;若患者出现躁动、剧烈疼痛等,给予吗啡止痛、镇静;若患者心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安抚患者家属,使其保持冷静,疏导家属、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3)患者院内转运。转运途中,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护患者,适当固定患者,避免出现患者跌落、导管脱落等问题;由专人履行告知义务,若患者清醒,则将抢救目的、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配合事项告知患者;将抢救可能存在的风险、预后告知家属,争取其理解,共同承担医疗风险,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4)抢救中护理。医生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准确无误的提供药物、器械。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度及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发生率。
以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t检验,以双侧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4.68±0.62)min,短于参考组的(6.07±0.83)min,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评分(95.68±3.06)分,高于参考组的(87.21±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抢救期间未出现护理差错,参考组抢救期间出现2例患者跌落、5例导管脱落,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未出现纠纷,参考组出现11例纠纷,纠纷发生率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科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患者病情变化快,因此医护人员预见性的干预潜在危险因素对于降低不良事件,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4];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急诊护理有难以规避的风险,护理质量提高难度较大,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通过总结常见问题,在下次护理中预见性的避免,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5]。风险鉴别为急诊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连续性的识别潜在、客观的护理风险,并采取对应的应对措施[6-7]。急诊科常见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疾病风险;用药护理风险;护理操作风险;仪器风险;患者家属引起的风险[8]。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针对上述风险给予对应性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反应时间短于参考组,护理风险差错发生率低于参考组,证明了这一护理模式的有效性。观察组医生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这是由于医护人员通过前瞻性护理模式,加强了护理的准确性,有助于医护之间更好的配合;同时将患者家属纳入考虑范围,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总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科中使用有助于能够降低抢救过程中风险事件,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1] 夏菱,刘瑞琴,刘晶.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6):719-720.
[2] 张巧利,李兴革,吕小青,等. 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23):28-31.
[3] 张悦,夏玲.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护理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4):95-96,封3页.
[4] 魏丽萍,杨立新,李丹. 急诊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中的作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400-401.
[5] 雷轶芳.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9):230-231.
[6] 池洋. 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的急救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4):153-155.
[7] 殷振红.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53-54.
[8] 周彩玲,王荃,王雅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