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华市婺城区畜牧兽医局,浙江金华 321000; 2.金华市婺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蜜蜂养殖是金华市婺城区的传统养殖业,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速效农业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畜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的推进,大批低小散养殖户退出了传统畜禽养殖业,目前全区畜牧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转折期。如何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考验,浙江省农业厅适时提出了蜜蜂产业发展振兴计划,在今后一个时期予以重点扶持和发展。为抓住有利契机,充分利用优越的养蜂条件,发展养蜂业,增加农民收入,现就金华市婺城区蜜蜂产业现状作一深入调研,客观剖析。
1.1自然资源 婺城区植被覆盖率高,蜜源植物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开花作物,花期长,为发展养蜂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本地主要蜜源植物除传统的油菜、花生、芝麻等外,还有桔子、草莓、西瓜、枇杷等水果,兼有冬青、无患子、茶树等苗木和上百种蔬菜。近年来,油菜、桔子等蜜源植物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影响了定地蜂场的早春繁殖和生产,而绿化树冬青则数量逐年增加,为蜜蜂提供了稳定的蜜粉源,对养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生产现状 据调研,2016年底全区蜜蜂饲养量达3.2万群,其中意蜂2.7万群,中蜂0.5万群,主要分布在白龙桥、雅畈、沙畈、塔石等乡镇,养蜂基础良好。年产蜂蜜3756 t,蜂王浆96 t,蜂花粉112 t,蜂胶3 t,实现蜂业产值1.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15%左右。饲养模式意蜂主要以转地饲养为主,中蜂为定地,少部分为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饲养蜜王的蜂场规模在130~160箱,饲养蜜浆王的蜂场规模在110~130箱;定地饲养以生产王浆为主,产品通常自产自销,人均饲养30~50箱。中蜂饲养主要以定地辅以小转地为主。全区现有养蜂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0家,蜂具加工企业1家,二级中蜂种蜂场1家。
1.3开拓新领域 近年来,婺城区蜜蜂授粉产业迅速兴起,对降低种植业劳动力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加蜂农收入,提高水果、油料作物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对接与双赢。授粉蜜蜂以中蜂为主,意蜂为次。应用蜜蜂授粉作物种类较多,其中西瓜、油菜、柑橘、茶树、枇杷等作为蜜蜂的蜜粉源,蜜蜂在采集的同时间接进行了授粉,养殖户和种植户天然联接,互惠互利。95%以上的草莓大棚都采用蜜蜂授粉技术,大大提高了草莓质量和产量,其产品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大棚西(甜)瓜蜜蜂授粉技术也日趋成熟完善,约50%种植户采用蜜蜂授粉。蜜蜂授粉不仅可提高瓜果蔬菜产量,增加种植户收入,也大大增加了养蜂经济效益。据调查,一个标准授粉群出租价位在200-300元之间,通过蜜蜂授粉的西瓜市场价高出0.4元/kg,且供不应求。生产绿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今后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主导方向,市场前景广阔。
2.1养蜂人员老龄化 我国南方虽然气候温和,蜜源丰富,但阴雨天居多,只适宜发蜂繁殖,发好蜂后要运至东北、西北、内蒙等地采蜜。这些地方虽然蜜源充足,光照时间长,但养蜂场多处荒郊野岭,风餐露宿,过着蚊叮虫咬的日子,一遇灾年困难很多,所以后继乏人。调研发现,婺城区蜂业生产方式通常以单家独户为主体,多为夫妻蜂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53岁,其中50岁以上占50%,35~50岁占40%,35岁以下仅占10%。
2.2标准化程度不高 调研发现,婺城区蜂场规模普遍较小,饲养方式较为传统,不敢尝试新技术、新设备,尚无蜂场应用王浆全自动生产线和放蜂车等机械化设施,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中蜂饲养普遍采用桶养方式,饲养规模小,饲养技术普遍较低。
2.3组织化程度偏低 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蜂产品价格偏低,质量不能达标,所以影响蜂产品出口数量,造成外需小,内需压力大,所以价格偏低,由于价格问题,蜂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少生产成熟封盖蜜,蜂产品质量降低,导致恶性循环。
2.4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一是长期以来,该区蜂产品缺少知名品牌和龙头加工企业,只有一些当地的小品牌,市场认知度不高,缺乏对产品品牌的诠释和内涵提升,缺少龙头带动,所以直接导致了蜂产品利润不高,品牌知名度欠佳等,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销售渠道不畅,因为传统蜂产品很大程度上无须加工就可销售,因此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销售方式上,蜂农自行销售,部分通过合作社销售,都是一些传统的销售,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仍有假冒伪劣蜂产品充斥市场,影响消费信心。
3.1意蜂蜂种由浆王向蜜浆王、蜜浆王向蜜王方向发展 蜂蜜、蜂王浆是养蜂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生产蜂王浆费时费力,对眼力要求高,且养蜂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雇工工资逐年上涨,大部分蜂场出现了雇工难问题。因此,部分蜂场开始将蜂王更换成蜜浆王,减少蜂王浆生产,有的甚至换成蜜王,不生产蜂王浆。
3.2生产成熟蜜和巢蜜 蜂农受蜂蜜市场的影响,通过取蜜勤、取稀蜜来提高蜂蜜产量,但蜂群过分消耗,蜜蜂体质衰退,蜂病乘虚而入,往往得不偿失。生产成熟蜜和巢蜜可以提高蜂产品品质,减少劳动力,提高饲养规模,是未来养蜂生产的趋势。
3.3中蜂数量逐年增加 中蜂因为采集零星蜜粉源,具有抗逆性好等特性,即使采用粗放管理,多数蜂群也可一年取一到两次蜂蜜。山区自然条件优越,中蜂随处可见,而且受土蜂蜜价格高的影响,中蜂养殖数量迅速增加。很多上了年纪的养蜂人无法转地放蜂,开始回家饲养中蜂,预计今后将有更多蜂农放弃转地放蜂,改养中蜂。
3.4蜜蜂授粉范围扩大 蜜蜂授粉摒弃了激素的使用,让授粉回归自然,而且蜜蜂授粉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提高。随着蜜蜂授粉的示范推广,蜜蜂授粉将更加深入人心,蜜蜂授粉的面积和授粉品种将不断增加。同时,也将带动养蜂业的转型升级,改变养蜂生产方式。
4.1以项目为依托,加快转型升级 开展“机器换人,重点扶持自动挖浆机、电动摇蜜机、养蜂车等设施,从总体上降低养蜂生产成本,提高养蜂效率。通过“机器换人”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蜂农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养蜂后继无人的发展趋势。
4.2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建立授粉示范基地 婺城区蜜蜂授粉尚在发展初期,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认识不足,多数蜂农的授粉工作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蜂农与种植户双方缺乏深层次合作。通过布点试验、媒体宣传、实地观摩、经验传授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建立一批蜜蜂授粉示范点,树立蜜蜂授粉多方受益的典型事例,同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试验,推动整个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同时打造蜜蜂授粉农产品的品牌,提升蜜蜂授粉产品的档次和经济效益。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发展专业化授粉蜂场,给予授粉蜂群一定的补贴,以促进蜂农开展蜜蜂授粉的积极性。
4.3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蜂养殖 发挥中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采集力强、利用率高、采集出房时间早,采蜜期长及抗逆性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利用婺城区天然的山区资源,集中力量保护并发展中蜂养殖。将在沙畈、莘畈等乡镇,重点发展规模化中蜂蜂场,在传统与改良相结合的情况下,推广活框饲养技术。
4.4完善质量管理,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要加大蜂产品标准化力度,从源头监控产品质量。抓好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养蜂标准化技术,建立健全“协会+合作社+蜂农”的标准技术推广网络和“协会+合作社+企业”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蜂产品质量:二要引导蜂农和企业加强蜂产品管理,实施诚信制度建设,杜绝弄虚作假行为,把信誉和质量当作生存之根本,通过加强与合作社的合作,建立优质蜂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追溯体系建设将以蜂产品的生产、流通做到“可管、可防、可控、可查”为目标,通过企业和相关部门建成集“管、防、控”于一体的覆盖养蜂业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严把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三要加强农业、卫生、质监等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严格规范蜂产品的生产、销售,以确保蜂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蜂产品的信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4.5开展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蜂产品来自大自然,具有天然的色、香、味、形和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作用;在医疗方面,具有抗辐射、抗微生物、抗菌消炎镇痛、抗毒素、抗肿瘤等功效;蜂产品还是药食同源、食药兼备的特殊物质,可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保健药品等。近年来,蜂产品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癌症等方面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可见蜂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蜂产品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资源。引进蜂产品深加工生产企业,开展QS认证和GMP认定,努力推进全行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加大品牌建设和扶持,利用蜂产品开发医疗、保健、美容产品,提高蜂产品附加值,利用电商、互联网等实施网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4.6加快蜜蜂文化和旅游互助发展进程 围绕如何壮大蜂产业,挖掘、提升蜜蜂文化,发挥蜂业观光、旅游等休闲功能。目前婺城区集垂钓、采摘、休闲游于一体的基地众多,但蜂旅游结合的基地还未有涉及。根据省农业厅《浙江省蜜蜂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婺城区养蜂现状,开展蜂旅结合、蜂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基地建设,基地内可以建设蜂产品展示区、蜜蜂文化博览馆、蜂产品现场生产和销售品尝区,深入挖掘蜜蜂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宣传其功能效用,促进农业经营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健康”转变,改变蜂业发展单一生产功能,推动现代蜂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实现养蜂业与旅游文化、养生文化互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