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课堂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指导实践,在学、思、研中成长。追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进一步认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把落实三维目标,理解成三个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设计和践行三维目标,并从整体上把握目标,产生了不少困难与困惑,以至于教学中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把三维目标理解成三个独立的目标,;第二种: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却忽视了,结果使教学失去过程与方法、情感这两目标。因此,如何有效设计和落实三维目标,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及与同学科老师的探讨中,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是孤立的,互相割裂的,他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相互支持,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与技能”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人格的构建过程。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要以实现其它两个维度的目标为前提,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只有弄清它们的关系,才能有效的设计,并把目标的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落实 。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承担起“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使命。
二、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时,我们一般用:了解、理解、掌握来刻画目标,这样的目标我们怎么知道学生掌握了,理解了,了解了?这样的目标有效吗?在教学设计中落实了多少?这都是我们研究中思考的问题。
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前提。为了目标的设计有效,目标和过程一体化,需用行为动词来细化目标,如: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拨一拨等动词来刻画。从目标中体现出学生是行为的主体,过程变成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知识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时,创设问题“你能猜想一下学具铅笔的长度吗?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生通过量一量验证,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又能分享到别的同学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好途径,还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思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又是其它方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适时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抓紧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脉络,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既重“知识”又重“结果”,“过程”和“结果”并重
三维目标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也要看重学习的结果,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同时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課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四、践行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就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立意义,而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情感态度不是简单的兴趣问题,他包含了很多的兴趣,情感,习惯,另外还要有科学对待问题的态度。 如“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玩一玩、动手做一做”的方法把动态物体或图形抽象出平移或旋转现象,并亲自体验,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对体验过程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学生得出结论时,不但学习了探究数学知识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价值”;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知识,这样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数学课堂才会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这样才能把三维目标和教学设计结合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