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静
内容摘要:一线城市作为我国综合发展的重要城市,相比于二线城市而言,经济状态和社会消费水平差异性巨大,致使不同级别城市的商贸流通业产出效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而要想实现全国商贸流通业产出效应的整体性扩大,就要依赖于一线城市该行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本文从此视角出发,以全国商贸流通行业范围切入分析其整体产出效应,据此进一步深入分析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在综合分析一、二线城市行业差异性之后提出应放大一线城市溢出效应,提出实现一、二线城市该行业扩大产出的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产出效应 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溢出效应
所谓一线城市,百度百科给出的概念指的是包括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在内均位于全国领先位置,且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具有一定主导、带动和辐射效应的大型城市。国内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极大改善了流通方式(孙锦、王宏斐、曹秀丽,2015),而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更是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前沿阵地。目前我国能够进入一线城市范畴的仅有四个,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些城市的主导、带动和辐射效应的生成和体现源于诸多方面,经济水平作为重要组成,对于各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可想而知。在众多产业当中,商贸流通业所具有的最为鲜明的特点即表现在行业渗透率之充分和覆盖率之广泛两大层面,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增长,为该行业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猛增直接反映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进步态势,该指标于2016年已经突破33万亿元,同比增长数值将近10万亿元,且该行业在全国GDP当中所占的比重更是达到12.9%,其强大的经济作用力显而易见。虽然结合诸多研究能够看出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于经济的影响力巨大,但产业和经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却可归为一体,也就是彼此之间相互推进又相互制约,正相关效应明显。我国除了一线城市之外的二线城市等更多地区经济实力均难以与一线城市相提并论,产业差异性因此而生成。加之新形势下传统产业结构重组之迫切性使然,很多地区的商贸流通业更是受此影响而在缺失产业整体规划的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乱状态,如此反倒通过对比进一步映射出了一线城市该行业的良好格局。发挥并扩大主导、带动和辐射效应是一线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不同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差异性为背景分析一线城市该行业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对于更好地推动全国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化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产出效应
从加入WTO开始,直至当今国际贸易格局不斷重塑,我国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大众消费活跃值不断上升,由此为商贸流通业的全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该行业与更多其他行业之间均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无论是行业渗透率抑或是覆盖范围均无比庞大,这种基于多个行业所整合的巨大影响力,决定了商贸流通业具有其他行业所不及的优势(赵霞、蔡文浩、徐永锋,2014)。作为生产方和消费者中间的桥梁产业,该行业态势的衡量标准大可依据社会消费零售指标加以判断,纵观2000年至2016年间,行业增加值的年均增幅高达12.9%,从2000年的3.9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已超过33万亿元。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乃至于一国发展之根本,既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环境,同时也受益于各个行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所有行业的产出效应最终都会殊途同归而对经济起到直接性影响。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领域重要产业,产出效应更为巨大,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数据能够看出,自2006年至2016年间,以每两年为单位的商贸流通业各项相关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状态,整体产出效应亦会借此形势而被不断放大。尽管商贸流通业已于现阶段获得了明显的阶段性进步,但以消费为基础的行业地域性差异却客观存在。也就是说,我国各地区经济状况不同,决定了社会消费能力不同,而商贸流通业必然受制于此,会依据不同城市的经济导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我国一线城市担负着全国主导、带动和辐射其他城市的重要职能,经济的相对发达必然更有益于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5);与之相比,二线城市综合实力显然不及,甚至可能拉低行业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分析一线城市行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影响因素的挖掘寻找一线城市溢出效应的放大策略,具有极其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
(一)一线城市对二线城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一线城市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体,各方面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以2016年一线城市GDP指标为例,四个城市该指标值分别为2.30万亿元、2.51万亿元、1.81万亿元和1.75万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当中除香港和台北之外稳居内地前四位。该指标直接反映城市经济水平,据此优势,对于二线城市发展所起到的带动作用也就能够体现于以下方面:首先,一线城市经济具有强大的周边辐射效应,更多二线城市将受益于此,为经济建设创设更好的环境;其次,政策、资金、人才、金融等方面均能够对各产业起到更强大的保障支持,集群效应的形成与推广力度明显,很多产业能够据此打造榜样工程,为二线城市提供示范性引导;再次,经济水平相对发达,同各产业之间架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通过产业的协同而面向二线城市不断扩大产业辐射范围,助力于二线城市经济的增长。据此,商贸流通业作为现代城市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产业,利用一线城市的综合环境优势致力于通过溢出效应的不断扩大牵动二线城市该行业的稳步发展大有可为。
(二)一、二线商贸流通业产出效应差异性对比
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溢出效应的生成,需要以一线城市该行业发展态势优于二线城市为前提。至于该行业某个领域溢出效应的生成,很多现有研究均通过实证检验等方法借定量分析给出具体结论(詹浩勇、冯金丽,2016)。但本文认为,商贸流通行业本身范围巨大,且在各个行业领域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产出效应也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从此角度来讲,要想更清晰地把握住一线城市行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最直接的方法即是通过相关指标的对比寻找二线城市商贸流通业各相关指标同一线城市之间的落差。
目前我国一线城市仅有四个,依据八大区域划分之后的结果来看,四个城市分别位于我国沿海北部(北京)、沿海东部(上海)和沿海南部(广州、深圳)。相比之下,二线城市数量众多且遍布各区域,若仅以几个城市为例分析难具代表性。而一线城市主要功能定位于对周边城市的主导、带动和辐射作用,那么通过对八大区域商贸流通业相关指标的对比,即能够透视出一线城市行业的产出效应。以一线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社会消费零售指标、就业指标和GDP指标均处于我国领先水平,而除此三个区域之外的城市,各指标的差异性则相对明显。详见表2所示。
依据表2,对我国一线城市所在区域和非一线城市区域商贸流通业相关指标对比能够看出,该行业在一线城市当中的发展处于领先水平,由此对二线城市行业产出的溢出效应即客观成立。而二线城市相比之下所存在的不足,则涉及多方面影响因素,放大一线城市行业溢出效應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二线城市该行业的发展,那么即有必要通过差异性影响因素的对比以扩大一线城市溢出效应为基础加速一、二线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均衡化。
我国一、二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
依据一线城市所处宏观背景和发展现状,商贸流通业产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可大体归为四个方面,具体见图1所示。正是此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
首先,地理区位。一线城市均处于我国沿海地区,流通渠道兼具海陆运输便利性。作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根本基础,流通的便利性和成本关系重大。相比之下,更多二线城市分布于其他区域,不仅流通渠道限制性明显,同时更难以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获得更多人才支持,劳动力难以满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切实之需,成为商贸流通业产出差异性的现实阻碍因素(宋则、赵凯,2015)。
其次,经济水平。一、二线城市经济水平的差距实为商贸流通业产出差异的基础性影响因素。作为联通生产方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该行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必然要更多依赖于消费指数的上升。促进生产,才能促进消费,一线城市所在地GDP对经济贡献率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受此影响,二线城市的资源聚集度、生产要素、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必然受限,加剧着不同城市行业产出的差异性(徐丽等,2017)。
再次,工业化进程。回顾商贸流通业雏形,就是为各生产单位提供材料和成品的运输模式,只有工业发达,才能更好地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繁荣。而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工业发展的领先优势众所周知,无论是流通渠道抑或是行业的主体构成和运行机制等对于二线城市来说均具有极佳的借鉴参考价值,如此也为溢出效应的生成奠定了充足的保障。
最后,市场化状态。商贸流通业的产出规模,直接受到市场决定性影响。之所以行业发展至今能够取得良好成就,最直接动力即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越发完善(徐永锋等,2015)。一线城市市场经济体系优于二线城市,市场活跃度也更高,商贸流通业所处环境优越,决定了行业发展对于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巨大。
具体对策措施
我国商贸流通业因城市建设水平的差异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繁荣程度的窗口(吴爱丽,2015),一、二线城市之间存在的多方面差异致使商贸流通业产出效应明显不同,一线城市该行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也是基于这种落差而存在。放大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溢出效应并以此促进行业的均衡化发展作为必要举措,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两个视角入手:
首先,一线城市视角。一线城市作为我国重要城市,应明确地位确保主导、带动和辐射效应的最大化发挥,以为其他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据此,要想进一步放大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一方面应当深化与更多二线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力度,构建优势互补格局,以实际行动强化对二线城市的综合支持,重视协同效应联合更多二线城市共同做好商贸流通业环境的创新,比如用一线城市的技术优势交换二线城市的资源优势等,以此架构整体化模式放大联盟合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市场体系的统一化建设。一、二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差异性实为市场体系缺乏统一的必然结果。对此,一线城市应当进一步发挥市场体系相对完善的优势,通过资源基础建设更多的大型商贸物流实体,借联盟效应促进资源的共享。同时重点强化行业基础设施保障性建设,进而不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二线城市与之接轨,放大对二线城市该行业的牵引力。
其次,二线城市视角。二线城市作为一线城市主导、带动和辐射效应发挥的目标城市,应更多地受益于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对自身的溢出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紧随一线城市行业发展步伐而不断加速缩减与之距离。一方面应结合地理区位做好交通枢纽建设,毕竟很多二线城市经济水平难以上涨与地理区位有直接关联。对此,二线城市应当对发展商贸流通业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只有架构更多的渠道,才能更好地同一线城市接轨,使商贸流通业跟上一线城市发展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结合地方实际状况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具体而言,应由二线城市政府带头有针对性地放大自身的资源或产业优势,完善相关制度,迎合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取长补短,并将行业置于更高地位确保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行业实体经营更需引入一线城市的先进经验与模式,整体化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锦,王宏斐,曹秀丽.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2.赵霞,蔡文浩,徐永锋.欠发达地区流通产业的关联特征与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宋则,赵萍.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5(3)
4.詹浩勇,冯金丽.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4)
5.宋则,赵凯.商贸流通服务业外溢影响力表现在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经济研究参考,2015(31)
6.徐丽,曾蓼.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17(6)
7.徐永锋,吴,王志增.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区差异与动态比较[J].商业研究,2015(6)
8.吴爱丽.基于城市商业圈布局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三维动态模型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