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背后的秘密

2018-08-14 09:25马少华
特别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微子朝歌周文王

马少华

说起“武王伐纣”,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按照几千年来的说法,这场战争的场面是这样不可思议:还没等双方交战,70万商军便集体倒戈,杀向朝歌!延续五百多年的商朝就这样灭亡了,没有出现期待中的大决战,却出现了一幕极其吊诡的临阵倒戈!

几千年来,这次事件被无数次地传扬,周武王就此成为明君的代表,商纣王也就此成为昏君的典范,而70万商军的临阵倒戈,也被定论为反抗暴君的弃暗投明。以有道伐无道,以至仁伐至不仁,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然而,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顺理成章”的背后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70万商军的临阵倒戈,看似自然,却充满了说不清的吊诡。

说它吊诡,首先得了解奴隶社会的特点。在奴隶社会,奴隶从属于奴隶主,没有自主权,也没有人会想到反抗,所谓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都是后人强加到人家头上去的,奴隶们还没有这个觉悟。所以,在奴隶社会的巅峰时期——商朝末年,发生奴隶大军临阵倒戈,实在是很可疑。其实翻开那时的史料,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身影,这个人叫胶鬲。在孟子著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有這样的记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其中“举于鱼盐之中”的胶鬲,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仁兄。

孟子的意思是想说这些人虽然都是起于微贱,但自强不息,创下了不朽的功勋,激励大家“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实这个说法用在胶鬲身上是不合适的。

在江苏扬州、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一位是人工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一位是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管仲,第三位就是胶鬲,是贩运食盐的祖宗。自古盐商都是身家巨富,作为盐商祖宗的胶鬲更是不在话下。

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商纣王讨伐东夷,耗资无数,眼看国库日渐空虚,连酒池肉林都快供应不上了,这时,周文王向商纣王举荐了胶鬲。对商纣王来说,胶鬲无疑就是救命稻草,其巨额财富让商纣王一下子摆脱了困境。为了报答,商纣王封胶鬲为少师,上演了一幕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钱权交易。但是,胶鬲终究是周文王的人。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亡商朝的倒计时。

有一次,商纣王派自己的哥哥微子和胶鬲率领使团访问周国。就是在这次访问中,周武王成功地跟胶鬲对上了暗号,又成功地策反了微子,并许诺事成之后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封地运城盐湖地区,全权发展当地盐业。

回到朝歌后,胶鬲开始行动了,成功地将几位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派到了东夷前线,等到周武王讨伐朝歌时,70万商军正是由胶鬲率领的,“临阵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自《历史不是镜子》山东画报出版社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微子朝歌周文王
朝歌情
成都龍泉驛北周文王碑及宇文泰治蜀之道
云纹铜禁
往者不可谏
周文王即位另有隐情?
睢阳微子墓
周文王即位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