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艳
摘要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是目前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针对多年来制约水稻机插秧发展的育秧技术瓶颈,芒市引进水稻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通过改良,使技术本土化,大面积推广应用到水稻机械化生产中。本文总结了芒市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期为指导芒市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云南芒市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032-02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是一项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和机械化收割等技术,其中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应用已有10多年,机械化栽插技术也有近10年了,但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整个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却一直采用软盘手工播种后直接摆放到小搭棚进行管理的方式育秧。针对近年来因不利气候影响、管理不善或技术不到位,造成出苗差、出苗不整齐、秧苗素质偏弱、栽插后漏插率偏高等制约水稻机插秧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芒市于2015年引进了由中国水稻所朱德峰研究员领衔的技术团队首创的水稻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通过3年来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和总结,现已将该技术本土化,并应用于芒市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同时机械化插秧和相应的大田管理技术等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已正式进入推广应用中。现将芒市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 育秧
1.1 材料准备
种子准备:准备符合质量标准的当地主推水稻品种,杂交稻19.5~22.5 kg/hm2,常规稻30 kg/hm2,并于浸种前2~3 d晒种。
细土准备:选择肥沃、无污染的壤土(忌用沙土),粉碎过筛,大田需备细土1 500 kg/hm2。
硬盘准备:大田准备硬盘杂交稻330片/hm2,常规稻360片/hm2。
其他物资准备:每袋旱育保姆拌种6 kg,1.5 kg稻种用87.5 g;准备宽2 m、厚0.04~0.06 mm的农膜5 m,2 m宽遮阳网5 m;准备长2.2 m、宽3 cm的竹片(两头削尖)4根。
1.2 配制营养土
播种前10~15 d,每100 kg细土用复合肥1 kg、旱育保姆87.5~117.0 g,将三者均匀搅拌后用薄膜盖严实。
1.3 苗床准备
选择靠近大田、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稻田或蔬菜田作苗床。大田需准备苗床150~180 m2/hm2,苗床宽1.5 m(摆放2行秧盘)、长7~8 m为宜。秧墒之间留深10 cm、宽40 cm的排灌水沟兼管理通道。
1.4 种子处理
先用清水洗净稻种,然后每1 kg种子用强氯精2 g浸泡12 h后,用清水将种子表面的药物冲洗干净后,再用清水泡12 h。将冲洗干净后的稻种捞出并沥去多余水分。
1.5 机械播种
播种前首先确定播种量,秧盘先不装细土,将10只空盘置于播种流水线上,开动机械试播。取中间6只秧盘,将种子倒出,计算每盘种子量。调节落种阀,使籼稻每盘播种量为干种子68 g(湿种子为85 g);常规稻干种子为83 g(湿种子为108 g)。
在播种机的播种流水线上,按照播种量、营养土和水分用量标准调好播种机,在放土料斗里放入细土、种子料斗里放入种子,接上水管,放好硬盘,待播。
正式播种时,接上电源,开动播种机,使每盘细土厚度在2.0~2.2 cm之间,浇水使基质湿透,但盘底不能有滴水,播种,再覆盖0.5~0.6 cm厚的细土,使种子不露出。
1.6 叠盘暗出苗
首先是叠盘。将播好种子的秧盘放到育秧大棚暗化场地上,每叠21张,第21张是空盘(只放细土不播种),顺序排列成宽1.2 m、长6~9 m,叠好后用宽4 m的黑膜加遮阳网覆盖,将四周压实。其次是暗化出苗。暗化期间注意观察大棚的温湿度,最适宜温度为30~32 ℃,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约48 h种芽立针(0.5~1.0 cm)后,即可揭去黑膜、遮阳网,将已立针的秧盘运到统一育秧的大棚或者小拱棚进行摆盘管理。最后是摆盘。立针状白色秧苗放入育秧地后,应立即用遮阳网进行遮阳,防止阳光烧伤幼苗,造成死苗。秧盘摆放整齐后,用细土围好秧盘四周,防止秧床四周水分及早挥发,保持棚内温、湿度尽量一致,然后搭好棚架,盖好拱膜和遮阳网,并用细土将棚四周压实。
1.7 苗床管理
将秧盘移到育秧棚后即进入苗床阶段管理,棚内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上,温度应保持在28~35 ℃之间,阴雨天应揭开遮阳网,不必通风;如遇晴天要盖好遮阳网,适当通风。秧苗出齐转绿后应及时通风、浇水,1.0~1.5叶揭膜炼苗,可以先揭保温膜,保留遮阳网多盖1~2 d。因为秧盘土层薄,应注意浇水保湿。一般在二叶期(播后10~11 d)追肥1次,傍晚用尿素兌水喷施,每喷壶水(8~9 L)放尿素50 g,溶解搅拌后浇22盘左右,施肥后5~10 min用清水喷洒洗苗1次。
育秧时在秧床上撒少量地虫灵等药物杀死金龟子等地下害虫,秧苗出齐后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对症下药防治。移栽前3~4 d用硫环唑或富士一号和吡蚜酮喷施,预防稻瘟病和稻飞虱。
一般二叶期之后则不用盖膜,但注意观察秧盘水分,若秧苗出现卷曲时需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移栽前3~5 d控水炼苗,秧龄20~25 d。在起秧栽插前,应保持秧块含水量适中,雨前要盖膜遮雨[1]。
2 移栽
机插秧移栽规格为行距26~29 cm、株距13 cm,扩大行距,提高茎蘖成穗率,抑制茎、叶伸长,增加茎秆强度的抗倒能力,降低群体内湿度,减轻病虫害和便于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操作。
浅插是促进秧苗早生快发,获得足够分蘖的关键。要获得足够的分蘖,必须进行浅插,浅插的标准为入泥一个指节即1.5 cm左右,每丛栽1~2株苗[2]。
3 及时控水
机械插秧移栽后分蘖多,因此在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穗苗数的80%左右时必须撤水晒田,晒到田块开裂、叶色明显落黄的程度[3]。
4 适时施肥
机械插秧移栽时秧苗较弱,为使其及早返青分蘖,应在移栽后5~7 d轻追施1次返青肥,约施尿素75 kg/hm2 [4];移栽后15~20 d追施分蘖肥,施用25%复合肥(10-10-5)300~37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移栽后45~50 d酌情适量追施促花肥,施尿素45~75 kg/hm2、硫酸钾45~75 kg/hm2 [5]。
5 病虫草害防治
机械栽插的秧苗较小,容易被福寿螺啃食,造成缺塘。因此,移栽后需及时撒施药剂进行防治;水分得不到保障的田块于杂草萌芽时撒施除草剂防治草害;整个大田期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选用适宜的药剂进行喷施防治;始穗期喷施1~2次三环唑预防穗瘟,肥力高的田块可与井冈霉素混合后喷施,防治稻曲病[6]。
6 适时收割
机械收割应在水稻9成熟时及时抢晴天收割,以减少稻谷的损失,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7 参考文献
[1] 符策强,韩义胜,孟卫东,等.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稻麦科技,2015,33(1):89-91.
[2] 乔乃中,伏广成,房保亚,等.江苏省水稻超高产机械化栽培关键技术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5(1):42.
[3] 张维官,胡惠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及主要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76-77.
[4] 孙健,洪建军,张建民,等.水稻双季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0(3):44-45.
[5] 黄根元,李国雷,林百合,等.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生育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9(6):1115-1117.
[6] 秦国文,王淑梅,王瑞琴,等.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9(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