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的多样化评价

2018-08-14 10:03李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小学

李骏

[摘 要]小学科学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体现启蒙性的特点,而不是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的评价改革,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改变,关注学生的过程性,主体性和的多维性,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未来,促进他们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素养;启蒙性 ;小学; 科学教育 ;评价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一定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在科学课程标准里,明确地定义了小学课程的性质,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一定义有两个内涵,一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二是科学启蒙;前者是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后者是这门课程的任务和价值。

要落实小学科学课程的这些性质和任务,我想,必须在现有的评价基础上进行改革,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遵循科学的评价理念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应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变革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关注对学生学习研究过程的评价,关注评价的全程性

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伴随着学生的探究过程,也要贯穿于形成科学素养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课前的材料准备过程;课堂上的活动过程;课后的延伸活动过程等。在实施过程中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过程的诊断及学习结果的评定。学习目标的设定是让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感受这一阶段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目标。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为达到期望目标而进行有效的准备、研究。学习过程的诊断,可以这样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手段,如了解課前准备情况(包括资料的收集、材料的准备)、课堂提问、动手操作、观察记录、课后的延伸活动的反馈等。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学习结果的判定:不仅包括传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平时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在一节课的结束时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鼓励。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评价渗透到研究科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变革评价的受动者为主动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让其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表现负责

过去的教学评价学生是被动者,所以,学生根本没有评价的积极性,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当然也微乎其微。而现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同伴的学习,甚至于让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年龄小(如三四年级)自我评价的分析能力还很弱,所以需要教师悉心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具体的评价项目,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情况,而对于等级或分数评定的准确性,则可以相对弱化,目的是让评价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树立自信,促进他们自我评价能力的成长,我们的科学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四、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变一维为多维,这多维包括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一)评价内容全面。可以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方面考察学生科学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在科学探究方面 ,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在科学知识方面,教师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二)评价主体多元。倡导学生、家长、教师、社区、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参与科学课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请家长参与我们的科学课教学评价。

(三)评价方式多样。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五、变静态评价为发展行评价,关注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科学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我想,只有广大教师积极实施评价改革,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使评价不再成为对学生所作的终结性评判,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强大动力,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去,才能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才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与理论反思》,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齐管社《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发表于《科技辅导员》2001.3.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2009.

[4]张康桥《儿童是什么》人民教育,2007.

[5]约瑟夫克奈尔《与孩子共享自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

[6]张春莉《走向多样化的评价--小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理念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小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