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经验

2018-08-14 19:09胡莉敏
文理导航 2018年7期
关键词:图册时序课标

胡莉敏

【摘 要】在使用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如何有效应对新老教材的不同之处和如何充分开发使用现有的有限资源这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介绍教学经验。

【关键词】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新教材;有效应对不同之处;开发使用有限资源

笔者从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新教材进行教学,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特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探讨,望不吝指正与批评。

一、如何有效应对新老教材的不同之处

笔者首先对比了新老两套教材的单元标题,发现新教材每一单元的标题都与老教材有了不同的表述,新教材明确了每一单元所述的历史时期,对每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的表述更加科学、准确,这就体现出新教材较之老教材,更为强调时序性,更为强调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每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对历史发展线索的整体感知,笔者在设计教学课件的时候,在每一课的课题前都出示了所在单元的单元标题,通过重复强调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

而通过对新老教材课目的对比,笔者发现教材内容的总量是有所减少的,但为使历史发展线索更为清晰,更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新教材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如:一些朝代的历史,例如东汉、两晋、五代时期的内容,使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得以贯通,前后相连。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朝代时序表、时序图、时间轴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发展的线索。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起始课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一课的导入时,绘制了如图一所示的时间轴以此来回顾之前所学的第二单元的时序,进而再引出新单元的内容。再如在七上第四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多次借助如图二所示的时序表来跟同学们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纷繁复杂的政权更迭、分立的情况。又如在七年级下册的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多次使用了如图三所示的时序图来展现整个唐朝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把握唐朝是如何一步步从建立走向鼎盛再转而由盛转衰直至最终灭亡的。通过这些时序表、时序图、时间轴等的使用、绘制,学生对历史发展的线索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除了增加了一些朝代的历史以外,新教材中还增加了一些反映历史上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史事,如东汉、隋末、唐末、元末和明末的农民起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尤为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在七下第16课《明朝的灭亡》这一课最后的教学部分,笔者结合之前分析过的明朝灭亡的原因中有一点是由于政治的腐败造成的,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败的讲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来进行情感的提升,同时联系了当时的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用历史来警示现实,告诉同学们对于腐败问题,我们应该要时刻警钟长鸣!通过类似的引导,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新老两套教材中的不同之处还有很多,篇幅所限,笔者只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进行了对比并介绍了一些自己的应对方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二、如何充分开发使用现有的有限资源

由于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年,我们教师现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只有教材、教参、图册和课标这些资源,因此如何开发使用好这些有限的教学资源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1.教材。2016年部编版新教材的内容主要分为课文和辅文两部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除了课文以外,新教材每一课都设置了课文前设、课文旁设和课文后设三个部分的辅文内容。课文内容自然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这一资源的使用,笔者在此不予赘述,而是以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实践为例,来谈谈笔者是如何充分使用教材的辅文内容的。在教学中,笔者利用了书本P48的材料研读来分析秦代刑法严苛的特点,而为了分析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则使用了P50的材料研读所提供的史料,同时又补充了《史记·项羽本纪》中一段的史料“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来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部编版新教材中提供的辅文部分的资源非常多,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充分合理的使用好这些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教参。教参是一种辅助教辅资料。教参是教材编写者教育教学经验的结晶,给教者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各项教学目标,分为如下七个板块: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案例、板书设计、问题解答、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教学资源。这些板块都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提供非常多的帮助,特别是教学资源这一板块中的很多原始材料可以用于教学中来突破重难点。例如笔者在讲到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课P29的相关史事中提及“尊王攘夷”的口号时,就使用了教参P79提供的出自《左传·闵公元年》中的材料: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通过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使学生认识到尊王攘夷这一口号在当时起到了团结华夏诸侯的作用,然后再结合其他相关史料,来分析P29的问题思考部分设置的问题,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教参中可用的资源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研读和开发。

3.圖册。中学历史教学图册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骨肉难分。它既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历史面貌,又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图册意识,充分利用图册中提供的资源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七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这课内容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地图册上提供的相关地图,比如讲授海外贸易发展这一子目的内容时,笔者就使用了地图册P23的《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让学生进行观察,来找出当时的大商港以及商船所到达的范围,这样不用教师多作讲解,学生就能直观的掌握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两大基本知识点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4.课标。2016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是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而编写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研究课标,用好课标,吃透课标。笔者在每次备课前都会充分研究课标,结合教材内容,来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七下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备课过程中,先参阅了课标,确定了本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即:通过军机处的设置,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又确定了本课的另两个学习目标,即: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当代我国走中国式民主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只有充分使用好课标这一资源,才能确定教学目标,从而才能据此来开展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以上就是笔者在使用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粗浅经验,仅供各位同行探讨、指教,笔者也将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使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汤晓娟.《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图册的活用》,《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2007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

[3]王月龙.《浅谈怎样备好初中语文课》,《教育创新学刊》,

2012年11月

猜你喜欢
图册时序课标
清明
你不能把整个春天都搬到冬天来
地图册
溪南八景图册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光威4GB DDR4 2133
十铨4GB DDR4 2133
游乐园智能开发游戏图册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