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 胡朋蕾
前几天,小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班级的绘本剧《长城》里需要用到的道具及其制作材料,在讨论到“狼烟”时,大家兴趣高涨,纷纷发言。有小朋友提议直接点柴,但被否决了,因为这样不安全;有小朋友说可以在烽火台里蹲一个人,拿一根木棍,在木棍上绑上黑塑料袋,然后这个人慢慢站起来晃动木棍,黑塑料袋飘起来就像“狼烟”了。
用黑塑料袋当“狼烟”,外观上是可以的,但一个塑料袋想轻松地飘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怎么改进呢?乐乐说:“可以把黑塑料袋剪成条绑在木棍上。”这个方法不错,可是如果里面蹲一个人总是站起和蹲下,那“狼烟”也是忽上忽下,就不像了。“狼烟”是往上的,怎么才能让黑塑料袋条一直向上飘呢?小涵说:“用嘴吹!”但用嘴吹太累了,能不能让它自动往上吹呢?含含说:“下面放一个电风扇,插上电源,需要‘狼烟’的时候就让在烽火台里的人打开电源。”插上电源让小朋友来操作有触电的危险,而且电扇那么大,也不太合适。含含灵机一动:“街上有卖小电风扇的,就这么小(她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了一下,大约就是她的手掌那么大),不用插电源。”
讨论最后,在幼儿选择自己制作哪一种道具环节时,含含选择了制作“狼烟”,她说要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把“狼烟”做出来。
假期后的第一天,含含和爸爸妈妈就将制作好的“狼烟”作品拿到了教室,老师和小朋友们看到这件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的“狼烟”都惊呆了。大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用长约30厘米的树枝围成的正方形,作为保护“狼烟”的“狼烟台”,狼烟台最上方斜穿过一根树棍,长长的黑色塑料袋剪成的“狼烟”就绑在这根树棍上,四边形的狼烟台里面,一台小电扇和一个手电筒“藏”在其中。
我让含含对全班小朋友讲解她的作品,她有条不紊地边讲解边操作:她先打开手电筒,红色的光闪了起来,再打开电风扇的开关,风呼呼地吹了起来,紧接着她把手里握着的黑塑料袋条往上一捋,只见这些黑塑料袋条开始不停地呈波浪状被风吹向天空,配上红红的电光,一座“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的“狼烟台”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看到这么精美逼真的“狼烟”,小朋友们纷纷鼓掌。我十分意外,也很触动,没想到含含和爸爸妈妈为这件亲子作品投入了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巧思妙想,动脑动手,制作了一件完美的亲子作品。
随后,我打电话给含含的妈妈,想请她介绍一下这件亲子作品制作的过程,含含妈妈给我做了简单的介绍。
孩子回家之后就说要一起制作一个“狼烟”,还给我说了说想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因为我大学是学设计专业的,也喜欢琢磨点东西,听孩子说要制作“狼烟”,我也很兴奋,而且想,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得有水平。既然要做“狼烟”,首先得知道“狼烟”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和孩子一起看了电影《花木兰》,专门看里面的“狼烟”,看完之后我就问孩子做“狼烟”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含含把在班级里和老师同伴们讨论的结果告诉了我,说需要火、黑塑料袋、小风扇和木头。不能用真火怎么办呢?我让含含开动脑筋,想到了用手电筒光代替。
在准备材料时,我们发现小区花园里工作人员正在修剪树枝,就捡来了很多粗细相当的树棍,用锯子把树棍锯成差不多长短,还和孩子一起去买了小手电筒和小电风扇。
接下来就是制作了,做成什么形状呢?含含看了动画片,说锥形的最像了,但不好做,于是经过讨论,我们改成了正方形,用树枝搭起来。为了让黑色塑料袋条这个“狼烟”冒得更高,我们专门找了一个特别大的塑料袋,含含负责剪成条,本来想用绳子来绑树枝的,含含发现剪坏了的塑料袋也很像绳子,让我试试能不能绑上,我一试还挺结实,塑料袋条很有弹性,很容易将树棍固定,也是废物利用了,看我们母女俩做得热火朝天,爸爸也受到感染,被吸引过来参与指导和制作了。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突显出烟火是红的?如何把小电风扇摆放到最佳位置让“狼烟”正好能飘起来?如何使用和操作?不过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一起讨论都解决了,像手电筒发出的光是白色的,我们用小块的红布把手电筒包起来,发出的光就成了红色,因为手电筒有两个开关,第一个是一直亮着灯,第二个是闪灯,闪灯更像火苗,还有警报的意思。最后我们教给孩子如何操作和讲解,让她自己试着练习。
全部完工后,孩子特别高兴,每天都玩好多遍,还把我们当小朋友,在我们面前演示,睡觉也要把这个道具放在床前的桌子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也让我挺惊喜的,比如她能投入这么大的热情,一直参与,遇到问题时也肯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有时候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都没想到的。最终作出这个“狼烟”,孩子很有成就感,看到孩子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
听完含含妈妈的介绍,我对亲子作品的制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亲子作品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作品,家长的参与态度直接决定了一个亲子作品的好坏,一个完美的亲子作品就是一次良性的亲子互动的成果。
亲子制作的好处很多,比如在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的体验正是幼儿主动思考的绝佳时刻,是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能力提升的时机;其次,在制作中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密切配合和交流合作,是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以及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最后,当幼儿和父母共同完成一个有挑战的作品时,满满的成就感充溢在他的心间,这种成就感远比物质带来的满足感要强烈得多,有意义得多。
想到这些,我立刻意识到,以后要利用“狼烟”这个作品,多多跟班级里的其他家长沟通,让大家都认识到亲子手工的优点和作用,不要把亲子作品当成是家长的个人任务,因为它其实是一个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发展的好机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