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劲,孙毅,胡耀仁
血流感染指致病菌入血生长繁殖后释放细菌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急性重症感染性疾病。血培养作为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耗时长、阳性率低且易受抗菌药物影响等缺点。鉴于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对血流诊断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因此探讨新的炎症指标用于血流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一直以来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27例进行血培养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价值,为指导临床及时、准确的使用经验性抗菌药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年龄11~100岁,平均(62.60±17.40)岁,其中血培养阳性患者505例,血培养阴性患者122例。
1.2 研究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并送实验室,置 BACTE9120 BJ全自动细菌培养仪,菌落形成后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血清 PCT检测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DAS全自动荧光定量分析仪和配套原装试剂盒,血清CRP检测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常规检测采用希森美康XT-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M(P25~P75)]表示,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敏感性为纵坐标,以特异性为横坐标制作曲线。<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宁波市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627例,其中男414例,女213例;
2.1 一般资料 50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G-)菌感染 236例(46.73%),以大肠埃希菌(69例)、肺炎克雷伯菌(68例)、鲍曼不动杆菌(24例)、铜绿假单饱菌(15例)、洋葱克雷伯菌(9例)为主;革兰阳性(G+)菌感染230例(45.54%),以人葡萄球菌(5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表皮葡萄球菌(27例)、溶血葡萄球菌(13例)、屎肠球菌(11例)为主。
2.2 血培养阳性与阴性患者不同炎症指标的表达水平比较 除PLR外,血培养阳性的PCT、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LR和CRP均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均<0.05)。见表1。
2.3 不同炎症指标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 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对血流感染的诊断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PCT、中性粒细胞比例、NLR、CRP、WBC、PLR,其中PCT的AUC大于0.70,以0.22g/L作为截断值时,其敏感性为 84.60%,特异性为52.50%。见封三彩图1和表2。
2.4 不同种类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各炎症指标的表达水平比较 除 WBC和PLR外,G-菌感染患者的PCT、N%、NLR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感染患者(均>0.05)。见表3。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导致血流感染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1],而且病死率仍高达26.8%[2]。血培养仍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检测周期长、费用昂贵、普及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自1993年Assicot等发现PCT以来,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表现出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到临床的广泛推崇,但国内外对PCT、CRP等多种炎症指标诊断血流感染以及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的水平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仍较少。正常人血浆PCT含量极低,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2~3h内开始升高,12h达到高峰,且半衰期短,是早期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3-4]。PCT浓度还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5]。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正向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遭受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等炎症刺激时,可在8~12 h内升高,且有效治疗后可在3~7 d恢复正常[6-7]。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经典的、临床上最常用的炎症指标,常被用来辅助诊断感染的有无以及细菌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NLR、PLR则是在一般血常规指标基础上衍生的炎症标志物。
表1 血培养阳性与阴性患者不同炎症指标的水平比较
表2 不同炎症指标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表3 不同种类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各炎症指标的表达水平比较
本研究发现在这6种炎症指标中,PCT对诊断血流感染有最好的临床价值,以0.22 g/L作为截断值时,有最高的敏感性为84.60%,而且G-菌感染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G+菌感染患者。郑辉等[4]通过对1106例血培养患者PCT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以0.24 g/L作为截断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0%、48.40;朱天川等[7]认为 G-菌感染患者PCT显著高于G+菌,上述观点与本文结论基本一致。
G-菌感染患者PCT显著升高,其原因在于G-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可直接促进PCT的T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的翻译;同时,脂多糖还可抑制PCT分解为降钙素,从而使机体内的PCT水平快速上升。而 G+球菌虽然可刺激机体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降介素-6等细胞因子,进而刺激神经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PCT,但作用不及脂多糖强,所以整体上PCT的升高水平不及G-杆菌[8]。但必须注意的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创伤等疾病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进而导致PCT水平上升,引起PCT假阳性[9],临床上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联合其他炎症指标予以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PCT对诊断血流感染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用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同时不同种类病原体(特别是G-菌和G+菌)感染之间水平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