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杰
(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电路设计中,技术上通常需要解决三大问题:电子元器件散热问题、可靠性问题以及印刷电路板的布线空间问题。电磁兼容问题是电路可靠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磁兼容又分为电磁干扰(EMI)和电磁耐受(EMS)。电磁耐受是考查电子电路在受到不同干扰情况下的可靠性情况。提高电子产品的电磁耐受能力,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减少电子产品接收到的电磁干扰;二是提高产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迈克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当变化的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有:
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ΦB为磁通量,B为磁感应强度,S为垂直通过磁通量的面积,Δi为感应电流元。在实际产品设计中,有些感应电流是有用的,如变压器初、次级能量的转递,没有这个感应电流就不可能实现变压器初、次级能量的传递[3];而有些感应电流则是有害的,如电子产品接收到的电磁干扰绝大多数是有害的,会对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产品出现工作异常。由图1可知,当有变化磁场通过电路板上大大小小的闭合环路面积元时,这些大小不等的闭合环路将产生大小不等的感应电流元Δi,感应电流Δi就是电磁干扰。当干扰的磁场一定的情况下,感应电动势与电路中闭合的回路面积成正比关系。闭合回路的面积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反之,则越小。对于确定的回路,感应电流i越大,电路所受到的电磁干扰越大。因此,实际产品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线路环路的面积,尽可能减少产品环路上的感应电流,从而将电路受到的电磁干扰减到最少。
图1 电磁干扰产生过程
要考察某产品能否经得住各种电磁干扰的考验,最主要是考查该产品电路中的环路是否可靠。也就是说,要考查电路中的控制环路的稳定性。电路的环路稳定性又将很大程度地决定电路的电磁抗干扰能力。因此,在验证电路的电磁抗干扰能力时,一定要看控制环路是否稳定。根据系统稳定性理论,在复平面中[5],若电路注入的干扰为r(t),那么应有:
如图2所示,当σ>0时,因为量值r(t)会无限增长,所以环路将出现不稳定。
如图3所示,当σ=0时,因为量值r(t)虽不会无限增长,但也不会收敛到0,环路临界稳定。
如图4所示,当σ<0时,因为量值r(t)随着t趋向无穷大减小为0,环路响应减小到0,因而环路是稳定的。
图2 不稳定的系统图示
图3 临界稳定系统图示
图4 稳定系统图示
因此,要看一个环路是否稳定,关键是看极点是落在复坐标的左边还是右边。如果极点位于复平面的左边,环路是稳定的;如果极点心位于右半平面环路,则是不稳定的。
工程上,通常用相位和增益来量化和判断环路的稳定性[6]。同时定义:
(2)当增益Gv=0时,环路的相移余量Δφ要大于45°。
同时满足上面条件时,则认为产品的控制环路是稳定和可靠的。以上就是工程上判断产品工作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图5为某高位刹车灯三极管恒流电路[4]。由于布局限制,控制三极管Q1、Q2和Q3不能同时先靠得很近,导致其环路面积很大,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造成整个环路的不稳定。
用示波器监测发现,输出电流出现掉落情况,说明电路板受到电磁干扰,环路不稳定,测试不能通过。为了减少环路面积,增加一个控制三极管Q4,使三极管Q2和Q3分开控制。如图6所示,可通过使Q1和Q2分别与Q3与Q4靠近,从而减少环路1和环路2的控制面积,从源头上减少耦合到电路板上的电磁干扰,增强环路的可靠性。
图5 高位刹车灯电路及布线情况
图6 调整后的电路
上面是环路大小允许改变的情况下提高电磁抗干扰能力的方法。在大多数设计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控制环路大小多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如图7所示,某远光灯的BUCK方案。做RI测试时发现,产品在2.7~3G频段出现闪烁现象,用光电探头监测可见该频段有明显的震荡现象。由于干扰源是空间干扰,电磁干扰从任何环路进入产品都是有可能的。依据系统稳定性理论,如果系统是稳定的,那么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环路的响应必将减少为零。因此,在反馈回路上的芯片U1的CS脚及Q1同时直接施加一定的频率干扰时。通过监测发现,输出电压及反馈同时出现掉落现象,说明可能有高频干扰通过环路进入控制芯片造成芯片的工作不稳定。由于结构的关系,环路大小不能改变,只能通过其他方法去掉干扰。于是,尝试在靠近芯片U1的CS脚处增加了一个大小为10 nF的高频滤波电容,使电磁干扰在进入芯片前被清除。
图7 产品的电磁干扰走向分析
在对产品进行改动后,产品震荡不再出现,顺利通过了测试,证实了电磁干扰在进入环路后其传播路径的正确性。
提高电子产品EMS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在敏感电路模块加金属屏蔽罩的方法[2],也是一种非常有效解决EMS的方法之一。但是,通过“减少控制环路面积”和“增强控制环路的稳定性”的方法是性价比最高的、较为廉价的两种方法,为工程师在今后进行电子产品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指导,从而可将电磁干扰问题解决在设计早期,从源头上减少EMS的问题发生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投入,提高其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