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CT CT血管成像减影效果的比较

2018-08-14 06:03姜雪李王佳郭浩明郑婉琳张艳吕发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头颈手动视图

姜雪,李王佳,郭浩明,郑婉琳,张艳,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6;

CT血管成像(CTA)是头颈血管疾病的常用影像诊断方法,容积 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1-2]与匹配蒙片去骨(matched mask bone elimination,MMBE)[3-6]是两种常用的后处理技术。MMBE目前使用较为广泛[7-9];VCTDSA作为一种新技术,研究多集中在其对疾病(主要是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方面[10-12],而对图像质量方面的评估较少。既往研究对同步和非同步扫描MMBE法以及同步MMBE法和VCTDSA法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但研究中未涉及多个工作站的对比[13-14],而各工作站的减影技术不同,图像质量会存在差异。本研究拟对比VCTDSA法(GE AW 4.6工作站)和MMBE法(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评价正常人头颈CTA的减影效果,为两种减影方式的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名行头颈CTA检查显示正常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严重颅内及头颈血管疾病,如肿瘤、脑出血、血管闭塞等;②运动或金属伪影干扰。30名受试者中,男12名,年龄46~82岁,平均(59±11)岁;女18名,年龄27~75岁,平均(59±12)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HD750 CT机,患者取仰卧位,先以小剂量团注测试,后按照头颈部VCTDSA的顺序扫描患者。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平扫)、120 kV(增强),管电流250~450 mA,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 mm,螺距 0.969,视野20 cm×20 cm~24 cm×24 cm。原始图像重建层厚为0.625 mm。使用高压注射器(Medrad Stelant公司)经肘静脉先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含碘370 mg/ml),然后跟注生理盐水,流速均为4.0 ml/s。小剂量团注测试、CTA检查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 4.0、45.0~55.0 ml,生理盐水用量分别为15.0 ml、40.0 ml[1]。

1.3 图像后处理 将 VCTDSA图像分别导入 GE AW 4.6工作站和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由同一名操作者对其进行减影后处理,并在完成减影后存图以供评价。减影过程中记录各工作站对头颈CTA的自动减影时间、手动减影时间、总减影时间,不计算图像储存时间。所存容积再现(VR)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包括,①整体图:包括自动减影原始图像、手动减影图像、下切上视图;②100层图(图1):包括上切上视图、左切左视图、左切下拉左视图、右切右视图、右切下拉右视图、后切后视图、前切下拉前视图,其中100层图主要为根据原始图像层数选取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以上共100层的图像,保证两种减影方法所使用的100层图相同。

图1 A~G分别为VCTDSA后处理100层图,其中A为上切上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整体的Willis环,包括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B为左切左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大脑前动脉近段;C为左切下拉左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右侧大脑中动脉;D为右切右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大脑前动脉近段;E为右切下拉右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左侧大脑中动脉;F为后切后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大脑前循环;G为前切下拉前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大脑后循环

上述图像主要显示的血管为:①整体图:(a)自动减影原始图像和手动减影图像:主动脉弓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部分锁骨下动脉;(b)下切上视图:上矢状窦及双侧桥静脉;②100层图:(a)上切上视图:整体的Willis环,主要包括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b)左切左视图、右切右视图:大脑前动脉近段;(c)左切下拉左视图:右侧大脑中动脉;(d)右切下拉右视图:左侧大脑中动脉;(e)后切后视图:大脑前循环;(f)前切下拉前视图:大脑后循环。

1.4 图像评价 由 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住院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2个工作站减影后所存图像进行质量评价,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评价标准:I级:血管全段显示好,无杂质干扰血管显示;II级:血管近段显示好,远段显示尚可,或少量杂质干扰血管显示;III级:血管近段或局部显示较差,或中量杂质干扰血管显示,但尚能进行影像诊断;IV级:血管显示差,出现中断或大量杂质干扰血管显示,无法做出影像学诊断。具体分级见图2。

图2 A~D均为VCTDSA后处理的整体图中的下切上视图,主要显示血管为上矢状窦及双侧桥静脉。A(VCTDSA)由于上矢状窦及双侧桥静脉显示好,边缘光整、清晰,被评为I级;B(VCTDSA)由于上矢状窦和部分桥静脉被少量头皮杂质干扰,血管少部分显示欠清晰,不影响诊断,被评为II级;C(MMBE)由于血管受颅骨影响整段出现伪影,上矢状窦及双侧桥静脉大部分显示欠佳,尚能判断无狭窄,被评为III级;D(VCTDSA)由于上矢状窦和双侧桥静脉被大量皮肤杂质干扰,无法做出影像学诊断,被评为IV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2个工作站自动减影时间、手动减影时间、总减影时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2个工作站减影后的图像等级评价采用两个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减影时间的差异 VCTDSA法和MMBE法的自动减影、手动减影及总减影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种方法图像质量评价 整体图中的自动减影原始图像、手动减影图像和下切上视图,VCTDSA法和MMBE法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层图中的上切上视图、右切下拉右视图、后切后视图、前切下拉前视图,VCTDSA法和MMBE法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比较,采用两种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0名受试者采用两种减影技术各获得 300张MIP图(整体图+100层图),其中采用VCTDSA法,I级、II级、III级、IV级图像数分别为 252张、13张、8张和27张,采用MMBE法I级、II级、III级、IV级图像数分别为248张、31张、13张和8张,两者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5,P=0.002)。部分受试者图片见图3。

表1 30名正常受试者头颈CTA采用VCTDSA法与MMBE 法进行后处理的减影时间比较( ±s ,s)

表1 30名正常受试者头颈CTA采用VCTDSA法与MMBE 法进行后处理的减影时间比较( ±s ,s)

注:VCTDSA: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MBE:匹配蒙片去骨

?

表2 30名正常受试者头颈CTA采用VCTDSA法与MMBE法进行后处理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名)

图3 女,65岁。A、B为VCTDSA自动减影原始图像(VR、MIP),C、D为MMBE法自动减影原始图像(VR、MIP)。A由于遮挡过多,图像质量被评为IV级,C由于双侧颈内动脉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段及双侧横窦显示欠佳被评为III级,两者MIP图均显示较好,为I级;E为VCTDSA法手动减影局部放大VR图,F为MMBE法手动减影局部放大VR图。E双侧颈内动脉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段及双侧横窦显示可,少许海绵窦干扰,而F双侧颈内动脉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段及双侧横窦(箭头)显示较差,伪影重

3 讨论

3.1 VCTDSA法与MMBE法的基本原理 VCTDSA是在X线管曝光起始点匹配平扫及增强的两组数据,后者减去前者,从而仅剩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图像。MMBE则是在平扫图像中设定一个阈值,高于该阈值者视为骨组织,从而提取一组骨蒙片,再使用增强图像与其匹配减影,在增强图像中去掉骨组织。

3.2 VCTDSA法的优点 手动减影后的整体图及下切上视图,VCTDSA法优于MMBE法。VCTDSA法手动减影的图像中近骨血管(颈内动脉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段及上矢状窦)及Willis环显示好,上述血管为颅内血管疾病的好发部位[15-16],若怀疑病变位于此处,则VCTDSA法有助于诊断血管疾病。而MMBE手动减影的图像中近骨血管显示较差,伪影较多,其原因为它们均与骨头紧贴,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和骨头阈值相近时可能会误认为骨头而被减掉,此外,当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对比剂充盈较好、密度较高时,邻近的锁骨下动脉也可能受到影响而被减去小部分。吕发金等[12]提出,MMBE减影时近骨血管可出现边缘的伪影,或许会导致血管的假性狭窄,或者漏诊其他血管病变,如动脉瘤等。

本研究结果与张丽娟等[13-14]的结果一致,该研究认为VCTDSA法减影图像质量优于同步MMBE。张丽娟等[13]对猪前肢进行同步和非同步扫描,并分别比较同步与非同步扫描MMBE减影图像质量以及同步MMBE与VCTDSA减影图像质量。本研究较该研究有所改进:①本研究纳入正常人的头颈CTA检查图像,而非模型,实用性更强;②张丽娟等[13]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同步扫描可以提高MMBE法减影的图像质量,重在扫描技术本身,而本研究中的所有受试者均通过同一种扫描方式,控制了该变量,重在减影技术的研究;③张丽娟等[13]认为VCTDSA可以避免同步MMBE技术的部分不足,但仅限于模型,而本研究从减影时间、图像质量(血管显示及杂质干扰情况)等方面对VCTDSA及MMBE两种减影技术进行评估,结果更丰富。在后续研究中,张丽娟等[14]还评估了GE AW4.4工作站的VCTDSA法和MMBE法对头颈的减影效果,以及对动脉瘤的显示,但是该研究仅局限于一个工作站,各工作站均有自己的优劣势,本研究着重研究了不同工作站的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

3.3 MMBE法的优点 自动减影后的整体原始图像,MMBE法优于VCTDSA法。自动减影后的原始图像,VCTDSA法留有较多皮肤及肺尖动脉,遮挡大多头颈血管,显示较差,增加了后续手动减影的工作量和减影时间,直接导致 VCTDSA所花费的总时间过长。MMBE法后续手动减影工作量小,缩短了总减影时间。

3.4 100层图像及 MIP图像的比较 100层图像VCTDSA法略优于MMBE法,其原因可能是后者的后切后视图受到海绵窦的影响较前者大,两者均可清晰显示头颈血管。Huang等[17]通过 MIP图评价减影图像的噪声,而Venema等[6]认为,当MMBE去骨效果欠佳时,MIP图对血管的显示较好。邹志敏等[18]研究显示,MIP成像的优点在于可显示脑血管的细节。本研究中,VCTDSA法及MMBE法的MIP图均可清晰显示头颈血管,评分多为I级,可辅助诊断。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①作为初步探索 2个工作站不同减影方式的减影效果,所纳入的受试者均为正常人,且大体扫描较好,伪影较少,未显示扫描较差者的对比结果;②2个工作站投入使用的时间不同,可能在自动减影时间上有所影响。

总之,MMBE法较VCTDSA法对头颈CTA的减影后处理更节约时间。VCTDSA法对近骨血管及Willis环显示好,当怀疑病变位于此处时,VCTDSA法可作为首选。两种减影方式的 MIP图像均显示较好,可辅助诊断。本研究仅针对正常人,后续研究将通过对比 VCTDSA法及 MMBE法对颅内血管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栓塞等)的减影效果,为两种减影方式质量评估方面提供更多数据。

猜你喜欢
头颈手动视图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视图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风行S5001.6L手动尊享型
宝骏5601.8L手动豪华型
C4世嘉 1.6L手动豪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