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束

2018-08-13 16:11
文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音乐剧鲁迅小说

●“鲁迅与马克·吐温图片展”在洛杉矶开幕

为期一周的“鲁迅与马克·吐温图片展”日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举行开幕典礼。本次图片展由鲁迅文化基金会、美国鲁迅文化传播协会和中国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介绍鲁迅与马克·吐温两位文学大师的生平与文学成就,展示鲁迅故乡绍兴风貌,旨在传播鲁迅精神、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文化领事王瑾出席图片展开幕式。她说,鲁迅与马克·吐温对本国和世界文学都做出卓越贡献。本次展览通过展示珍贵图片资料,让更多朋友了解两位文学大师,对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都具有积极意义。鲁迅先生的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说,鲁迅对美国文化非常关注,收藏大量美国文学著作。1931年,鲁迅请青年翻译家李兰把自己收藏的马克·吐温小说《夏娃日记》译成中文。鲁迅在亲自撰写的中译本序言中,高度评价马克·吐温及其作品,称“只要一翻美国文学史,便知道他是前世纪末至现世纪初有名的幽默家”,认为其“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通过“鲁迅与马克·吐温图片展”,让两位文学大师以这样的形式展开新的对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首届“梁羽生文学奖”在广西蒙山颁奖

2018年首届梁羽生文学奖颁奖典礼日前在中国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的故乡广西梧州市蒙山县举行。最受瞩目奖项杰出贡献奖被“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蔡骏收入囊中。梁羽生是广西梧州市蒙山县人,系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创作了35部著名武侠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享誉盛名。据悉,“梁羽生文学奖”在评选方式上,分为提名、初评和终审三个环节。以七家提名机构与网络读者提供的作品为基础来提名,之后由来自全国各大报刊的11位资深媒体人组成的媒体评审团初评,最后由七名评论家与出版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评出最终结果。中国悬疑作家蔡骏获杰出贡献奖;雨楼清歌的《一瓣河川》获得武侠玄幻类大奖;郝景芳的《孤独深处》获科幻小说类大奖;石一枫凭《借命而生》获侦探悬疑类大奖;林奕含(已故)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获爱情都市类大奖;酒徒的《大汉光武少年游》摘得历史军事类大奖。

●巴金《家》改编音乐剧电影将上映

巴金经典作品《家》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并将近日上映。《家》描写了旧式封建家庭的解体和青年人的反叛。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下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这部小说自发表以来,震撼了无数青年人的心灵,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6月12日,由中央戏剧学院出品的音乐剧电影《家》首映礼在北京举行。这部由巴金先生同名小说《家》改编的音乐剧电影,凭借其独特的题材,凄美的故事,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众主创过硬的专业水准,刚刚荣获美国迈阿密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最高奖“原创音乐剧电影奖”。本次電影《家》作为首部原创音乐剧电影,首次以音乐剧的形式将一部饱含复杂情感的悲剧故事搬上大银幕,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揭晓

第二届昌耀诗歌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吴思敬获得特别荣誉奖,张清华获得理论批评奖,宋琳诗集《口信》、阿信诗集《那些年,在桑多河边》、陆健诗集《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获得诗歌创作奖。昌耀诗歌奖2016年设立,由青海省作家协会、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主办。第二届昌耀诗歌奖评奖3月1日启动,其宗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当代诗人创新创造和人格修炼,倡导汉语诗歌的本土气质、原创精神、独立品格,推动新时代中国诗歌的发展。征稿期间,评委会征集到来自国内外的作品(含诗集、长诗、组诗)共291部。评委会经过提名、阅稿、初评、终评等环节,以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终获奖者。据悉,第二届昌耀诗歌奖颁奖典礼将于6月下旬在青海举行,还将举办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等采风、研讨和创作活动。

●迟子建称故乡的分量之于我就如血液一样

“你躺下来看看天空,看看我们兴安岭的天空,这么的蓝,这么的透明。然后白桦树的树冠在顶端,这是雪浴啊,真是一种清凉的感觉,无限美好。”这是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中作家迟子建的独白。迟子建一开始对拍这部纪录片是抵触的。“因为作家的生活,其实还是心灵生活。心灵生活怎么拍?张同道导演很坚持,一再沟通,北师大的张清华教授也打电话给我,最终我也不是被说服的,而是突然觉得我也许不重要,但我身后的背景很重要,白山黑水养育了我,作为对这片土地的回馈,我愿意做个导游,哪怕让观众领略一下北国风光也好。”作家苏童曾这样评价迟子建:“大约没有一个作家的故乡会比迟子建的故乡更加先声夺人。”而在迟子建的眼里,故乡的分量之于她,就如血液一样,没有什么时刻是强烈感知它的存在的,因为它一直流淌在自己的血管里。迟子建相信,作家拥有故乡是美好的,因为有了故乡相当于有了一个梦,故乡梦永远不会破灭,“会跟我一起伴着文学之路这样走下去”。迟子建最近出版的新书《候鸟的勇敢》,正是立足于自己生活的东北黑土地,写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黑土地上有城市也有村镇,这两个领域,对我来说都是故乡。”至于未来是否还会继续以故乡为写作背景,迟子建没有透露,理由是,“文学是爱,而爱往往是秘而不宣的”。

●贾平凹认为小说最重要是给人活得更好的智慧的东西

贾平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山本》写作中,有些关系,以及关系所外化的一些情节,并不是刻意设计,仅是一种混沌的意识,就让它自然地发枝生叶。我一直强调自然生成,不要观念强加,这如土地,它是藏污纳垢的,只要播下种子,就有草木长出来,各有形态,肆意蓬勃。就合乎井宗秀、井宗丞来说,是一棵树上的左右枝股,是胳膊被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在那个年代,有了许多被虚妄的东西鼓动起来的强人,才有了兵荒马乱,也正因为兵荒马乱,许多人的存在都是死亡的存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山的滚坡,会水的淹死,这也是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悲凉。小说的价值不一定须得去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最重要的给人活着和活得更好的智慧的东西。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着对手,或者在寻找着镜子,井宗秀和陆菊人应该相互是镜子,关注别人其实在关注自己,看到他人的需求其实是自己的需求。至于井宗秀失去性功能以及阉割的先例,那是为了情节更合理的处理,也是意味着这种“英雄”应该无后。陆菊人是和井宗秀并无身体的性关系,那是身处的时代和环境所决定的,而陆菊人和花生是陆菊人的一个人的两面,花生由陆菊人培养着送去给井宗秀,也正是这个意思。

●石一枫认为文学应该写点失败者的故事

作家石一枫日前接受采访,谈到新作《借命而生》时说:一次无意间我看到一个信息,1992年版刑法比较严格,1997年又颁布了修改后的刑法,说过去犯罪的人,新刑法之后才被抓住的,判决的依据是“从轻不从重,从轻不从旧”。于是我生出了一个小想法:假如有个人(上世纪)八十年代犯了罪,2000年才被抓住,那他会不会少判很多年?虽然判地轻,但这么多年一直在当逃犯,他的生命到底是值了呢,还是亏了呢?我就想把它构思成一个小说。这个故事和《肖申克的救赎》有相通的地方,也是讲一个越狱和逃犯的故事,这是表层的,当然我自己没有史蒂芬·金那么伟大。更深层地说,《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一个人在绝境中也不放弃,仍然向命运求生,小人物也想要做英雄。我的故事里,杜湘东等人也是因为没放弃,成了另类的英雄。我们讲成功者的故事的地方太多了,文学还是应该讲一些失败者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

●吴玄称小说家应有猫的游戏精神

作家吴玄日前发文称:我一直不太喜欢猫,也不懂民间传说为什么把猫在动物界的地位抬得那么高。后来,有一天我似乎忽然明白了,猫吃老鼠,从来不是马上吃掉的,而是戏耍之,把玩之,猫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一种冷嘲热讽的游戏精神。猫的这种戏耍把玩的态度,完全摆脱了胃的控制,使充满暴力的进食过程,上升为戏剧性的一次审美活动。这在动物界确乎是独一无二的,猫确实比老虎高明。我说的当然是一个隐喻了,我真正想说的是,猫的游戏精神就是小说家的精神,有一种小说家就是猫。譬如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和世界的关系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是一种戏耍把玩的态度,一种冷嘲热讽的游戏精神。他的《孔乙己》《阿Q正传》《故事新编》莫不如此。猫的叙事是冷酷的、残忍的,同时也是愉快的、审美的,猫的脸上总是混合着既像笑又像哭,既不像笑又不像哭的那种表情,大约就是果戈理所谓的“含泪的微笑”。猫的这种游戏精神,面对现实很可能是遭人厌的,而一旦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展现出来,却是伟大的。它赋予了小说从容、幽默、智慧、深刻、冷漠、凶恶等品质,小说因此在轻与重、快与慢、灵与肉、生与死、丑陋与优美、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挥洒自如。

●林那北长篇小说《剑问》出版

林那北长篇小说力作《剑问》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一经问世便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小说题材厚重、情节曲折、笔法娴熟,描述一段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传奇故事。在精准的地理空间、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之下,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令读者“气息亲切”。日前,林那北长篇小说《剑问》作品研讨会在福州市文学院举行。对这部出版于2014年的小说,评论界认为,“是一部被文坛和影视界忽略的精品力作”。本次研讨会围绕《剑问》就作品的创作技巧、艺术性进行点评、探讨,对该长篇小说二度创作和改编成影视作品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讨和论证,并针对如何提高具有福州元素的中长篇小說创作各抒己见。关仁山认为,《剑问》带有原创性的新意,在传奇悬念中树立人物形象。既没有老桥段,在叙述上也没有掉进技巧陷阱。人物关系、戏剧张力完全具备,改变影视剧更具有大家国情怀

●赵丽宏诗集《疼痛》法文版巴黎首发

赵丽宏诗集《疼痛》法文版首发式暨诗歌朗诵会在巴黎Les Déchargeurs剧院举行,赵丽宏和法国著名诗人汤思朗分别用中文和法文朗诵诗集中的诗篇。诗集《疼痛》收录了赵丽宏近年最新创作的50余首新诗,是一本袒露灵魂,表达深邃哲思的作品,诗人以身体感受现在,以灵魂反思过去,以思绪触摸未来,诗作呈现的意象和情感,使读者惊叹。诗集出版后,在国内外获得好评,引起广泛关注。出版一年多,已有7个国家翻译出版了这本诗集。2018年4月,法国著名的阿玛通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法文版《疼痛》,并将其列入在欧洲和世界享有盛誉的“五洲诗人”丛书。该丛书自1995年问世以来,翻译出版了世界各地众多著名诗人的新作,而《疼痛》是此丛书中的第一本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旅居法国的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为法译《疼痛》作序,给这部诗集以极高的评价。阿多尼斯在序文中说:“这部诗集里的每一首诗篇,都是一个莲花池,从中散发出一种叫做‘痛苦的芳香。当我们注视着其中的莲花——‘痛苦,我们会感觉它摇身一变,乘着天梯升腾为云朵。”

●周浩晖《死亡通知单》英文版在美上市

中国作家周浩晖创作的悬疑推理小说《死亡通知单》英文版日前在美国上市。这是美国知名的道布尔迪出版公司首次推出中国惊悚小说,《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近日在文艺版醒目位置对此作了报道。《纽约时报》题为《怎样在中国抓杀手——又一本中国犯罪小说走向世界》的文章说,小说讲述了警方追查一名复仇杀手的故事,英译者扎克·哈卢扎把故事发生地从江浙改成了四川成都。文章援引出版方责任编辑罗布·布卢姆的话说,修改故事背景是出于商业考虑,因为成都的熊猫和川菜更为西方读者熟悉,“更可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还援引周浩晖的话说,犯罪是一个普遍主题。比起其他小说类型,侦探故事或警匪小说更容易超越文化差异。《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一本现代中国畅销书来到美国》的文章说,《死亡通知单》是周浩晖创作的犯罪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公司计划在美发行该书1.8万本,并考虑继续翻译出版第二部和第三部。

●路内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出版

路内的新作《十七岁的轻骑兵》,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了他从2008年到2017年之间断断续续写就的十三篇小说。路内的创作多是中、长篇,从恣肆汪洋的“追随三部曲”开场,到2016年的中篇小说《慈悲》,中间还有《花街往事》和《云中人》,《十七岁的轻骑兵》是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是的,我仍然在写着那个倒霉的化工技校,那群没有名字只有绰号的小青年,以及‘风一样的谜之女孩。”在日前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路内说,印在书腰封上的这句话,不是回答读者的诘问,而是回应他自已。成为作家前路内做过白领、在广告公司干过活儿,但技校读书的经历却一直是他小说灵感的重要来源。尽管这更像是青春作家该有的书写,路内却处之泰然,“我有什么办法呢?过不了这一关。”“我读技校专业是化工机械维修,老师都不知道该教什么好,天天教语文、数学,教到二年级的时候说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教,教你们拧螺丝吧,化工机械第一步就是把螺丝拧下来。全班40个男生,没有女生。”而这正是新作首篇《四十乌鸦鏖战记》的源起。

●第72届戏剧托尼奖颁奖礼在纽约举行

第72届戏剧托尼奖颁奖礼日前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举办,获10项提名的《哈利波特和被诅咒的孩子》最终摘得最佳话剧大奖,获11项提名的《乐队造访》亦不负领跑势头,获得最佳音乐剧、最佳原创音乐等大奖。最佳复排话剧奖花落获11项提名的《天使在美国》。和以情怀和娱乐性取胜的《哈利波特和被诅咒的孩子》不同,《天使在美国》的主题是1980年代艾滋病引发的危机,凸显了托尼奖兼容并包的传统精神。1993年,原版《天使在美国》即有过横扫托尼奖的战绩。最佳复排音乐剧奖得主《小岛故事》打败热门对手《窈窕淑女》和《天上人间》,然而这座奖项亦是其8项提名里唯一获奖的。托尼奖是美国剧场界的最高荣誉,参选剧目包括话剧和音乐剧类,常设24个奖项。1956年,托尼奖由美国剧院联盟设立,与电影奥斯卡金像奖、电视艾美奖、音乐格莱美奖并称为美国艺术四大奖。它对百老汇戏剧,尤其是音乐剧的推广有很大能量。《窈窕淑女》《海绵宝宝》《辣妹过招》等剧都成功地把电视机和影院里的观众吸引到了剧场。

●日本悬疑畅销书《漫长的分离》推出中文版

近日,日裔美籍女作家凯蒂·北村2017年度悬疑畅销小说《漫长的分离》,推出了中文版。《漫长的分离》探讨的是“爱与失去,亲密与背叛”的主题,讲述了一个婚姻濒临破裂的女人,远赴希腊,寻找失踪丈夫的故事。有媒体评论说:“《漫长的分离》读起来像2017年版的《消失的爱人》”“‘分离本来是指两个主角分道扬镳,但我认为,在这本书里,‘分离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叙事者内心不同人格间的自我分裂。她正经历这种分裂,扮演着别的角色——装成忠心不二的妻子。”作者凯蒂?北村说。这本构思巧妙、充满悬疑色彩的心理小说中有两个鲜明的人物:女主人公,即书中的无名叙事者,以及从头到尾都没露面的她的丈夫。女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文学翻译家,她嫁给了放荡的富家公子、文学批评家克里斯多夫?华莱士。二人的婚姻勉强维持了五年,但因妻子无法忍受丈夫多次出轨的事实,终于协议离婚。《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本书展示了某些人性中不可知的部分……权利的游戏背后,人与人的关系,有着不可更改的宿命。”《科克斯书评》说,“《漫长的分离》对背叛和另一半不可知性发人深省的思考......这部详细探讨背叛的小说令书中的人物和读者惶恐。”

●《海德格尔文集》中文版在京发布

日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0卷本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发布会在京召开。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由同济大学教授孙周兴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庆节担任主编,聚集了国内杰出的海德格尔研究界的中青年译者,文集译文力求忠实于原文,在中文表达上又具有可读性,译文质量在同类译著中达到了一流水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30卷的编译工作,把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面貌集中展示给中国读者,使国内学界的海德格尔研究从整体上踏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成果,《海德格尔文集》以约1100万字的鸿篇巨制,将在中国文化界和学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波兰女作家获布克国际文学奖

2018年布克国际文学奖日前揭晓,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凭借小说《飞行》获得了这一殊荣,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波兰作家。在《飞行》中,奥尔加探讨了现今世界的“游牧”生活,故事有关于旅行和人体解剖学,她将与这本小说的英文译者詹妮弗·克罗夫特共同分享50000英镑的奖金。1962年1月29日,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生于波兰卢布林省的苏莱胡夫市。1980年进入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学习,期间自愿进入精神病收容所研究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1985年從华沙大学毕业,后来又到瓦乌布日赫,在那里做一名心理治疗师,她曾是荣格心理学的“信徒”,正如她所说的那样,“荣格的书在我心中播下了秩序的种子,使我相信集体意识是由某种我们可以信任的、更深层次的、固定的规律所支配的”。1987年,奥尔加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初登文坛。九年后,奥尔加出版了长篇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并因此获得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此后,奥尔加开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999年,她的长篇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再次获得尼刻奖。在波兰文学界,奥尔加堪称国宝级女作家,她的地位可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维斯瓦娃·辛波丝卡相提并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对她评价颇高,称她是一位“辉煌壮丽的作家”。

猜你喜欢
音乐剧鲁迅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倾斜(小说)
East Side Story
孔乙己
看音乐剧
文学小说
阿迅一族
不在小说中陷落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