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斌
6月12日发布的朝美首脑会晤联合声明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重申了对朝鲜半岛全面去核化的承诺。次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声称,希望朝鲜的“主要核裁军”工作能在两年半内即2020年底前完成。虽然“特金会”未给出朝鲜半岛去核化的路线图及时间表,蓬佩奥似乎仍为朝鲜的核裁军进程设置了一个时间节点,这一期望是否可行?
核武器的存在表现出矛盾性,它一方面引发核战争风险、核扩散威胁以及核恐怖活动隐患,另一方面又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着独特作用。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奠基于金日成时期,发展于金正日时期,收获于金正恩时期,可谓三代人几十年处心积虑惨淡经营而成。在朝鲜看来,通过拥有核武器这种“非对称手段”来威慑强敌,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一效果是任何常规军事力量都无法比拟的。如果朝鲜对美方的一系列重要诉求得不到保证——如双边关系正常化、保障政权安全、解除经济制裁等,朝鲜不会轻易放弃核武器能力。
当前朝鲜的核武器能力与六方会谈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2017年朝鲜试射了具有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试验了具有氢弹威力的核爆炸裝置。尽管外界对朝鲜是否已经实现核弹头小型化、核弹头能否与弹道导弹相匹配成为核导弹,以及朝鲜核导弹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还有存疑与争论,但毋庸置疑,朝鲜核武器计划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与2003年宣布弃核时的利比亚相比,当前朝鲜的核武器能力也是天壤之别。当年利比亚由于科技水平落后,以致核武器计划进展缓慢,直到弃核之际,尚不具备浓缩铀生产能力。基于对朝鲜目前核武器能力的判断,其在去核问题上可能开出更高价码,谋求更多利益交换。
“特金会”为实现半岛无核化打下一定基础,但所公布的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去核化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此前特朗普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一再提及“先去核、后补偿”的一揽子快速解决方案,而朝方则提出“分阶段、同步走”的方式,即一旦朝方采取实质性核裁军行动,美国也应拿出对等举措,如适时解除相应的对朝制裁等。博尔顿近期声称的“在一年内废除朝鲜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基本上是想沿用“利比亚弃核模式”,但这显然不是朝方所能接受的。此外,对于何谓“半岛全面去核化”,外界认为美朝双方需有明确共识,是朝鲜单方面放弃核武器能力,还是作为半岛问题关键方的美国和韩国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比如美国取消为韩国提供的核保护伞。在推进朝鲜去核化的进程中,朝鲜的合理安全关切不可忽视,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分歧与模糊,美朝还需耗费时日进行艰难的沟通和协调。
自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过去20多年间朝核问题的解决曾多次出现机遇,如1994年签署《美朝框架协议》、2005年六方会谈达成《9·19共同声明》、2012年六方会谈达成《2·29协议》,但最终都与妥善解决朝核问题失之交臂。其中缘由与过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根到底还是美朝缺乏互信。两国之间的信任危机积重难返,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而利比亚弃核之后的乱局、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的行径势必进一步使朝鲜对美国履行相关承诺的可信性产生怀疑。殷鉴不远,朝鲜在去核问题上的权衡与决策将会更为谨慎。
即便在政治层面上,朝美双方能拿出真诚意愿、创造信任氛围以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最终归于技术层面,朝鲜的核裁军工作也绝非像利比亚弃核那么简单——只要拆走铀浓缩设施、搜出并移交核武器计划资料即可,而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具体实施起来进程漫长,环节繁复,技术要求高,时间跨度长。
一般来讲,朝鲜的核裁军行动大致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冻结,即停止相关核活动。这是蓬佩奥所期望的“主要核裁军”的基础,概括起来讲就是“三停一禁”,即停止核试验,停止中远程导弹试射,停止所有场所军用裂变材料(钚和浓缩铀)的生产,禁止敏感设备、材料或技术的扩散。朝鲜迄已采取的若干行动,如宣布停止核导试验、关闭北方核试验场等,都属于冻结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的去核化更精确地说应该是去核武化,也就是消除核武器能力,但可以保留民用核能力。为了确保朝鲜的核武器相关活动已停止,同时防止朝鲜的民用核能活动转为军事目的,还需对朝鲜的核冻结进行监测与核查。
第二阶段是削减与销毁。此阶段的去核化工作可比喻为针对“枪”(核运载工具)、“弹”(核弹头)、“药”(军用裂变材料)、“厂”(核基础设施)、“识”(专业知识和人才队伍)这五个方面展开。其一是“毁枪”,即销毁核运载工具,以此消除核武器可直接用于实战的可能性。对美国来说,将尤为关注能威胁其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销毁。其二是“拆弹”,即拆卸、拆解已装配的核弹头。据国际军控界估计,朝鲜可能已实际装配了10?20枚核弹头。其三是“销药”,即有效处置或管控拆解下的核部件以及库存的钚和高浓铀,使之不可再用于军事目的。对于钚,可以制成MOX燃料用于轻水反应堆;对于高浓铀,可以掺混稀释为低浓铀而用于核电。据国际军控界估计,朝鲜拥有足以制造30?60枚核弹头的军用裂变材料。其四是“去厂”,即核武器综合体(核基础设施)的去功能化、民用转型或拆除,使之无法用于生产军用裂变材料或制造核武器。其五是“转识”,即在核武器设计原理与制造技术不可能消除的客观情况下,切实安排好朝鲜核武器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改行和再就业。
当前我们无法详细知道蓬佩奥所言的“主要核裁军”工作将具体包含以上哪些内容,也不清楚每一项工作将会深入到什么程度,但无疑,其中任何一项的实现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而且还面临着核查方面的挑战。
核查是确认朝鲜推进核裁军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朝鲜核削减不可逆的重要措施。核查需要有“政治接受性”,以保障核查人员自由出入所有场址,包括高度敏感的场址;核查需要有“技术有效性”,即采用的核查程序和技术手段既能保证核裁军进程的真实性和不可逆转性,又要保证不侵犯被核查方的安全关切,不会泄露敏感的武器设计信息;核查还需要有“经济承受性”,无论是采用国家技术手段还是现场视察方式,相关的高额费用能被各方认可、承担。朝鲜核导计划规模庞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历来保密,相关情况外界获悉甚少,这将使包括核材料衡量核算在内的一系列核查工作变得更加复杂。2008年六方会谈最后一轮会谈破裂的原因,就是美朝在核查问题上产生分歧。为顺利推进核裁军进程,美、朝需在核查的“政治接受性”“技术有效性”“经济承受性”等方面统筹考虑,寻找平衡,取得共识。
在朝鲜去核化问题上,特朗普显然有意在其首个任期内取得此前几任美国总统未竟之成果,挟此重要政绩迎接2020年11月的总统大选。但是,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技术层面讲,朝鲜的核裁军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关各方做出长期、实质性的努力。
朝美首脑会晤承诺建立持久、稳固的半岛和平机制,但半岛局势何去何从,仍有很大不确定性。至2020年底,如果朝美能稳步推进双边关系缓和,持续增加互信,彼此有所妥协,就朝鲜核武器计划的全面冻结达成协议,并采取有效的监测与核查措施,就可以算得上是在核裁军方面取得可观进展了。
(作者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