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FS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

2018-08-13 06:32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杨向红字尚永尹宏丽方可团
现代农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麦蚜虫药剂拌种噻虫嗪

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杨向红,字尚永,尹宏丽,方可团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 678000)

蚜虫是大麦主要害虫之一,成、若虫吸食大麦叶片、茎秆、幼穗汁液为害。蚜虫严重发生时,大麦叶片逐渐变黄,麦穗枯白,且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对大麦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1-2]。蚜虫具有迁飞性,多胎快繁,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3],生产中常因防治不及时而影响大麦产量,或因用药量大、防治次数频繁而增加生产成本。云南省保山市大麦常年种植面积为3.47万hm2,对大麦生产影响较大是蚜虫。目前,生产中主要采用吡虫啉、藜芦碱等喷雾防治蚜虫。但在长期、单一、大量使用农药后,蚜虫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明显抗药性,防治次数也逐渐增加,造成严重环境污染[4]。使用传统喷雾方法防治蚜虫,不仅持效期短、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对天敌有不良影响[5-7]。刘爱芝、赵加涛等[8-9]研究表明,药剂拌种防治蚜虫是一种高效防治方法,可控制蚜虫危害,且持效期长达4个月。刘猛道等[10]研究表明,15%三唑酮WP处理大麦种子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持续期长的杀虫剂品种进行适宜浓度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选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研究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药剂拌种防治大麦蚜虫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FS),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

大麦品种为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多棱品种保大麦1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位于保山城郊板桥镇板桥村,前作水稻。土壤类型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地海拔1 665 m,保山市年均气温15.6℃,年均降雨量974.2 mm。

试验设5个拌种剂量,每10 kg大麦种子分别采用20 mL、30 mL、40 mL、50 mL、60 mL(制剂用量)30%噻虫嗪FS拌种处理,另设清水对照。试验共6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3.33 m2,四周设保护行。大麦于2016年11月13日播种,全生育期未施用其他杀虫剂。

1.3 调查时间和方法

大麦出苗后,调查出苗情况。药效调查频次视大麦蚜虫发生情况而定,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定点定株调查活蚜数量。每7 d调查1次,当日增蚜量超过300头时,每3 d调查1次,共调查8次,计算防治效果。收获前调查各处理有效穗,以及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时取样测定穗实粒数、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各噻虫嗪拌种处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随着调查时间的推移而降低;2017年2月20日后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噻虫嗪拌种处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高剂量拌种处理的防效要高于低剂量拌种处理。在大麦分蘖盛期,蚜虫发生初期(2月6日至13日)调查,噻虫嗪各拌种处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为100%;在大麦孕穗期,蚜虫增长期(2月20日至3月6日)调查,各拌种处理对蚜虫的防效为70.6%~99.1%;在大麦抽穗扬花期,蚜虫盛发期(3月13日至20日)调查,各拌种处理对蚜虫的防效为40.8%~78.8%;在大麦灌浆期,蚜虫发生高峰期(3月27日)调查,各拌种处理对蚜虫的防效为20.8%~59.8%。从大麦整个生育期看:自2016年11月13日至2017年2月13日的前3个月,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100%;拌种3个月后,随时间推移防效降低,但防效仍较理想;第5个月,防效下降较快,但此时大麦已基本成熟。总体而言,噻虫嗪拌种处理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优异,持效期长达5个月。

表1 噻虫嗪拌种处理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

2.2 不同处理对大麦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30、40 mL拌种处理的基本苗数与空白对照相同,其高剂量处理(60 mL)对大麦出苗率影响较大,基本苗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剂量处理。采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每10kg种子制剂用量不能超过50 mL。

表2 不同处理对大麦出苗率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剂量噻虫嗪拌种处理的有效穗数均高于对照;随着拌种剂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加后减少,在剂量为40 mL时,有效穗达到最大值。噻虫嗪拌种能不同程度增加大麦有效穗。

不同剂量噻虫嗪拌种处理的穗实粒数均高于对照,且随着拌种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噻虫嗪拌种能不同程度增加大麦穗实粒数。

不同剂量噻虫嗪拌种处理的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10 kg大麦种子采用50 mL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大麦千粒重最高,为34.1 g,较空白对照增加10%。噻虫嗪拌种能不同程度增加大麦千粒重。

不同剂量噻虫嗪拌种处理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着拌种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且各药剂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每10 kg种子用50 mL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3 结论

药剂拌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拌种防治大麦蚜虫具有防效好、持续时间长等优点,且整个生育期不用喷施其他杀虫剂。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对大麦出苗率、长势、分蘖数均无显著影响,对大麦生长较安全。该结果与魏会延等[11]研究结果类似,噻虫嗪对小麦发芽率无明显影响。选用药剂拌种时,药剂剂量十分重要。剂量过少,则药液浓度太低,防效较差;剂量过多,则药液浓度太高,对种子发芽率等有影响。因此需要确定对发芽率、发芽势无影响,且防治效果较佳的拌种剂量。本研究中,每10 kg大麦种子宜采用不超过50 mL的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

每10 kg种子采用20~50 mL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各处理对大麦出苗率均无显著影响,对大麦生长较安全。噻虫嗪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时间长达5个月。噻虫嗪拌种对大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穗增加7.5万~28.5万穗/hm2,穗实粒数增加0.7~2.7粒,千粒重增加1.3~3.1 g,产量增加933~1 200 kg/hm2。本试验仅对不同剂量药剂拌种防治大麦蚜虫效果及增产作用进行研究,未对农药残留问题继续研究。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在大麦生产中推荐剂量为40~50 mL拌10 kg种子。在此用量下,其能有效防治蚜虫,提高大麦产量及品质。

猜你喜欢
麦蚜虫药剂拌种噻虫嗪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查治小麦蚜虫防治要点
竹醋液对水中噻虫嗪的光稳定性作用
洛南县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初探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
2009年平舆县麦蚜虫发生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