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2018-08-12 09:19本刊通讯员白旭东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卢氏县卢氏信用

□ 本刊通讯员 白旭东

大山深处的卢氏县农村一角。

卢氏县是秦巴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全县农业人口31.5万人,2016年底仍有贫困户16301户50628人,是河南省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县。

2017年初,卢氏县创建金融扶贫试验区,到年底,全县新增扶贫贷款9.83亿元,是2016年底的11倍多。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认为,卢氏金融扶贫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供需对接难题,成功破解了小额信贷扶贫政策的落地障碍,探索了一条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也认为,卢氏经验其实是解决了金融扶贫长期存在的根本问题——谁来做、扶持谁、怎么扶。

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卢氏经验,就是我们建成了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共担、产业支撑四大体系,探索了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3类贷款主体,“农户自贷”“合作社自贷”“龙头企业自贷”“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6种放贷方式,生产带动、劳务增收、产权入股+劳务、设施租赁+劳务、订单农业、合作经营、带资入股、自主创业8种带贫模式。

金融活水破冰来

2017年3月,河南省财政厅、扶贫办、省政府金融办等单位联合出台《金融助推卢氏县脱贫攻坚试验区工作方案》,卢氏县配套出台了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3个方案,信用等级评定、信息管理、农户授信、贷款办理、风险补偿等10个办法。

对于贫困户而言,资金的缺乏是现实问题。但现行的银行体系架构却很难与贫困户直接对接,这也是河南省落实国家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面临的机制性障碍。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卢氏县在试点中采取政银融合、三级联动的模式,设立县级金融中心1个、乡级金融服务站19个、村级服务站352个,形成了“牵头推进有机构、办理服务有人员、贷款发放有流程”的工作格局。

官道口副镇长苏西场说:“镇里金融服务站的主任由主抓扶贫的副镇长担任,副主任由镇政府、邮储银行、卢氏农商行三方的工作人员组成。村里的服务站均由村支书负责,他最熟悉村民的情况。试点开始以来,贫困户热情很高,咨询政策的队伍每天排得老长。过去,贫困户家里穷得要啥没啥,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主动上门提供金融服务。”

在东明镇当家村,贫困户张志强曾经非常纠结:县里有政策可以让贫困户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但是他却不知道这钱应该怎么用。而当地养殖龙头企业昊豫公司负责人尹志平一度也很纠结,公司主打产品卢氏鸡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鸡蛋和鸡肉都供不应求,但是由于缺资金、场地,扩大养殖规模进展缓慢。

依靠 “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双方各自纠结的难题现在都解决了。

在政府支持下,当家村成立了养鸡合作社,像张志强这样的贫困户以各自的免抵押、免担保贷款5万元入股,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合作社和昊豫公司统一使用这笔资金,公司建立鸡舍、投放鸡苗,提供饲料和技术支持,合作社负责日常饲养。

当家村49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每户贫困户每年不仅可以获得每亩48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还有3000元的固定股金分红,以及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目前,当家村的贫困户每年收入在两万元左右。

“建立金融服务体系的意义,就是把有贷款需求的一家家贫困户和有扶贫意愿的龙头企业发掘出来,作为批量客户提供给银行,以解决贫困户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供需不衔接的问题,通过政府多跑腿实现银行和贫困户少跑腿。”卢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会方说。

不折不扣执行4.35%的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和财政全额贴息三项扶持政策,这是金融扶贫的“魂”。

卢氏县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建档立卡已脱贫户)的贷款,参照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对扶贫经营主体的贷款,原则上按照贷款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10%。贷款期限都在3年以内。对贫困户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按照年利率3%贴息。

铸牢信用评价体系是金融扶贫的根基

“金融扶贫的症结在哪里?一缺金融意识,二缺信用确认,三缺抵押物。银行的信贷投放靠什么?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信用。”河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孙新雷道破了金融扶贫面临的困局。

破局的核心就是构建信用评价体系。

在卢氏县金融服务中心,一排排档案柜里存放着全县8.82万农户的信用报告。每户的报告包含20大类超过180项信息。

“我们收录了贫困户信息1.77万户,贫困户第一次有了信用记录,为银行放贷提供了信用基础。”孙会方说。

卢氏按照“三好三强”(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责任意识强、信用观念强、履约保障强)、“三有三无”(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致富项目,无赌博吸毒不良习气无拖欠贷款本息、被列入贷款黑名单记录,无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行为)的定性标准和据此设定的144项定量指标,全县组织3000余人,实地查看,调取公安、法院、银行等部门数据。

“这么多的信息,收集起来也忒麻烦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乏这样的感慨。

“不能怕麻烦,开展扶贫这么多年,弯路走得还少吗?直到现在大家才搞明白,银行有银行的风控体系,按人家的标准把信用评价体系做好,贷款其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孙会方笑着说。

在村里采访时,许多农民向笔者反映,银行给农户批贷款时,有的给1万元,有的却一次性给10万元甚至更多。这中间难道有什么亲疏远近的奥妙吗?

陪同笔者采访的卢氏县农商行工作人员马云安肯定地说:“有!这奥妙就是县里推进的社会信用建设,也就是县里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台的信用评价体系。”

卢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规定:每户基础分为100分,实行加分、扣分制和治安、失信、欠款等一票否决制。根据不同的分值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纯信用贷款。

采集的信息和评定的结果统一录入信用信息系统,政府与金融机构共享,实行动态管理,农户的车辆等重要财产信息随时更新,部门提供的专项信息和信用等级一季度一更新,农户基本信息一年一更新。

卢氏以机评为基础,以人评为补充,以公示为手段,率先应用了河南省农村信用信息系统。

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右一)查看连翘产业发展。

对系统自动生成的贫困户的信用结果,由乡包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及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一般3—5名党员推选1人)、村民代表(一般5—15户推选1人)组成评定小组,结合贫困户遵法守纪、邻里和睦等情况进行再次评定,最终评定结果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对无异议的进行数据录入,对群众提出异议的重新进行审议。

卢氏农商行工作人员到官道口镇新坪村养殖户王聪理家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并为其办理贷款。

“俺家俺不当家,她不当家,是‘诚信’当家。”东明镇当家村村民张玉方、吴玉华夫妇以村名谐音作的开场白很有意思,“要不是诚实守信给俺当着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在给4个标准化鸡棚里的1万多只鸡喂过一茬饲料后,一脸朴实的张玉方娓娓道来:“有了给俺当家的诚信,就能很快、很方便地获得金融扶贫贷款。”

旁边的群众都说,张玉方就是社会信用建设的活教材。由于信用历史记录优良,他被评定为AAA+级,获得了20万元的最高授信额度。

“俺第一次用贷款时批了1万元,第二次3万元,一直到现在的20万元。”张玉方现身说法,“为啥银行给俺越贷越多呢?就是守信用呗!比如1号是还款日期,提前一个月俺就开始琢磨着还款了,不曾拖欠一天。资金充裕了,俺养鸡的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是年年看涨。”

在张玉方的示范带动下,村里人明里暗里比诚信、比贷款、比发展。村民段铁斌贷了1万元、郭群山贷了5万元,种植烟叶,武军贷了20万元承包小工程……

经过评定,卢氏全县已授信农户7.1万户,授信率为82%,其中贫困户1.86万户,授信率达80.6%。

对农民进行信用评级,构成了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软实力。

王清华说:“大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对优化农村金融生态、防控金融风险作用非凡,而且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对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对贷款户进行回访,是卢氏县构建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中的一部分。

2017年7月12日,卢氏县农商行官道口支行客户经理陈建强顶着烈日,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官道口镇黑牛村,到刘松花等贷款贫困户家中走访。

刘松花是黑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4月29日通过申请拿到5万元扶贫贷款,购买了4头黄牛和8箱土蜂。

“我们定期对贷款户进行回访,了解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看是否符合当时申报的脱贫项目。”陈建强说,“如果贫困户的贷款不是用于产业发展,而是用于其他地方,我们就会对其停止授信、停止贷款。对不良贷款率超过3%的乡镇或超过5%的行政村,我们也会停止发放贷款。”

对于像刘松花那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果出现了贷后风险,该由谁承担?

孙会方介绍说,卢氏县创造性地推出了“四位一体”的风险共担机制,财政拿出5000万元设立了风险补偿金,由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金与银行、省农信担保、省再担保集团,按比例分担。

卢氏农商行官道口支行行长李根生说:“有了风险共担机制,我们对贫困户和扶贫企业的贷后风险,只承担10%和20%,银行放贷更加放心了。”

与黑牛村贫困户贷款自己发展产业不同,江槽村的贫困户常换峰虽然也贷了5万元款,但他却将这些钱全部入股科尔沁牛业公司。

科尔沁牛业卢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青占告诉笔者:“我们推行的贷资入股模式,通过政府设立的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我们还能以此为基础,向银行申请贷款。”

苏西场介绍说,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就是针对大型扶贫企业的资金需求建立的。其中政府出资30%作为风险补偿基金,企业出资70%作为互助担保基金,建立基金池,再由银行按放大若干倍来投放贷款。

此举既降低了贷款风险,也破解了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社贷款的瓶颈。

为了扎好“篱笆” 控住风险,卢氏县建立了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建立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和到期贷款周转基金“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和金融风险分散机制。同时,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将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非传统抵押物纳入担保范围的途径,搭建银政、银保、银担、银企等合作平台。

卢氏县还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与合作银行、省农信担保公司、省担保集团签订了《金融助推卢氏县脱贫攻坚试验区合作协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后风险,省财政支持卢氏县设立5000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金与银行、省农信公司、省担保集团,按照20%、10%、50%、20%的比例分担;对扶贫农业经营主体的贷后风险,由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金与银行、省农信公司、省担保集团,按照20%、20%、40%、20%的比例分担,形成了“四位一体”的风险共担机制。

卢氏县设立跟进保险防范机制,与中原农险签订了《特色农业互助保险试点合作协议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保险;与中保财险等保险机构合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设计了小额扶贫贷款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产品,实现保险全覆盖。

除小额扶贫信贷引入保险外,卢氏县还开发了适合贷款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支持人保财险、中原农险开展肉牛、肉羊等地方政策性保险;同时,财政筹资1427万元为未脱贫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兜底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帮助银行、贫困户和经营主体把可能出现的风险转嫁出去。

卢氏县建立风险防控监管机制,对所有扶贫贷款,建立贷款资金流向跟踪、投入问效、风险收回机制,由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组织负责。贷款发放后,密切关注资金使用情况,发现贷款资金未按约定使用,且拒不改变用途的,向银行申请冻结资金;密切关注借款人生产经营效益,出现经营不善、好吃懒做等影响经营效益的,第一时间通报各方采取措施;密切关注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发现有弄虚作假、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的,会同金融机构清收贷款。

卢氏县还建立了激励约束熔断机制。若全村信用户比例达70%以上,授予其“信用村”称号。若全乡信用村比例达65%以上,授予其“信用乡镇”称号。在扶贫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政策扶持等方面向“信用村”“信用乡镇”倾斜。

凡行政村贷款不良率超过5%的,全县所有金融机构停止对该村授信和贷款发放;若一个乡镇30%的村被熔断,全县所有金融机构停止对该乡镇授信和贷款发放。

有了风险防控体系,银行从不敢贷“变”放贷快。

在新坪村金融服务站,笔者遇到了卢氏农商行官道口支行行长李根生。“县里建成风险防控体系后,我觉得机遇真的来了。”他兴奋地说,“以前放贷,银行要承担全部风险。现在只要你是信用户,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不用找担保,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放贷。2016年一年我们支行放贷107户,2017年仅一个月时间就放贷80户。”

邮储银行卢氏县支行一位工作人员说:“贷款只要拿着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过来办理就行,非常简单。”

产业支撑浇开金融扶贫之花

杜关镇民湾村,一字排开的香菇大棚一眼望不到边。这是卢氏县最大的农业综合体项目——河南信念集团恒温食用菌工厂,可年产香菇640万袋,帮助4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河南信念集团董事长叶传林介绍,眼下,杜关镇种植基地流转土地600亩,规划建设万袋香菇大棚320个,首批45个已经建成,有20个大棚投产。

杜关镇的香菇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村里致富能手带领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申请扶贫贷款,信念集团提供担保、负责还本付息。

“按照这一模式,我们给每个贫困户的保底年收益是2万元,不足部分公司补齐。”叶传林说,公司计划在卢氏县建设1万个香菇大棚,培育百亿元产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据介绍,为解决信念集团的资金需求,卢氏县与信念集团组成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担保基金。信念集团以此为合作社提供反担保,银行为合作社贷款2.1亿元,这笔钱由信念集团统一使用,用于发展产业。

此举既降低了贷款风险,也破解了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的“贷款难”。◄

猜你喜欢
卢氏县卢氏信用
河南省卢氏县李家坡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
开封卢氏鸡特种养殖助力脱贫致富
卢氏县
卢氏连翘生产现状与产业转型升级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卢氏生态县建设的探索及对策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