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地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通过充分发挥高校和研发机构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科技优势,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弥补地方科技创新的短板。
关键词:校地合作 机制
近年来在渝高校与地方合作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由渝企和在渝科研院所研发的镁合金相关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市汽摩、电子、军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带动相关產业实现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且已成功输出或转移到国内多个省市并实现产业化(1)。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新时代加强产学研合作有过之而无不及。垫江县也参与了一定规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如2009年我县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2012年县农委与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以及近年我县两所三甲医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北京东直门医院、重庆中药研究所、天圣制药集团等建立 “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关系,成绩显著,但产学研合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垫江正加快发展动力转换,面临着传统产业盘子不够大、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等短板,迫切需要加强校地合作,借助知名大学的高端创新研发能力做强产业优势、补强创新短板,因此垫江加强校地合作势在必行。
建议如下:
一是创新政策环境,调动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企业是产学研合作主体,县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或者向高校、研发机构购买科技服务,为此需要营造宽松的科技创新氛围,建议出台优惠政策:考虑制定风险投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科技产业投资;考虑制定税收减免政策,以税收抵扣研发费用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研发活动;按规执行《重庆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保障企业享受研发权益与奖励;考虑制定人才交流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之间人员的互联互通。
二是对标市场需求,确立校地合作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具体的校地合作项目为抓手,实现垫江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根据垫江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定位,可以考虑以富源化工、长安集团、捷力轮毂、天圣制药、鼎发公司、兴发金冠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找准产业发展存在的技术瓶颈,在中医药、牡丹、机械加工、天然气精细加工等优势产业领域确定校地合作项目。
三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形成互惠互利关系。政府部门、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研发服务单位、个人应该平等地分享科技创新价值,校地合作的各成员单位需通力合作,将科技创新成果最大化作为目标,提升整个创新组织的绩效,以此达到每个合作成员单位的利益最大化。为此校地合作可以考虑统筹产学研合作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以利益分享凝聚人力,以人才分享积蓄实力,明确投资回报权责,在分享与共赢的理念下促进校地长效合作。
参考文献:
(1)参阅《重庆日报》(2017年11月28日)第009版文《产学研推动“重庆造”镁合金产品成果转化》
作者简介:
许婷(1987.2--),女,陕西南郑人,重庆市垫江县委党校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产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