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娜
摘 要:自然保护区面积与数量的增加伴随着保护区所牵涉的社区及人口也相应增长,由此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种种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是建设社区共管,它作为协调二者关系的一种方法与手段,即使出现时间不长,但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介绍了社区共管的概念、研究方法(着重介绍了PRA方法)和我国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共管的矛盾。
关键词:社区共管;PRA;解决对策
一、社区共管概念
共管从广义的概念来说,一般指在某一具体项目或活动中参与的各方在既定的目标下,以一定的形式共同参与计划、实施及监测和评估的整个过程。“社区共管”是社区林业的术语,在社区林业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的体现。目前有不同领域的人对这个也有不同的说法。科学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确切含义,指的是当地社区和自然保护区共同参与社区共管的自然资源管理、决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整个过程。它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保护区和当地社区一起制定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计划,共同提高社区自然资源的管理水平;二是当地社区参与和协助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管理工作,把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当成保护区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立社区共管的初心就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使自然保护区内被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还可以寻求改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途径。
二、社区共管的研究方法
(1)对社会经济进行彻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教育情况;家庭收入和支出、生产情况,各种资源占有情况等。
(2)用PRA(参与性乡村评估)和RRA(快速乡村评估法)方法来评估试点社区和重要周边社区。RRA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收集当地社区信息的方法,在调查工作完成后,由调查者在社区之外进行信息分析工作,不过当地社区的人员不参与RRA的资料分析活动。PRA是上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的,它是一系列方法的总和,这些方法是为了提高参与者的切实利益,当地社区有参与相关活动的能力,社区居民在工作中不再是从属角色。这种方法在许多国际发展项目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PRA的产生对很多项目有好处,这种方法对社区分权性的计划制定、民主决策、利知识、持续发展工作、提高社区参与和发挥社区的自主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完善共管委员会职能
共管委员会是一个组织,人员组成可以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代表,还可以是当地有关的政府机构代表、当地社会团体和非政府机构代表、当地有关学术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共管委员会的形成是有一定的作用,在实施阶段过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试点社区进行评估,制定并敦促社区自然资源共同管理计划的实施。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带领群众参与,获得大力支持的前提下,扩大共管委员会的自主权,并调整其监督、激励机制,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增强成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凝聚力,此外还需要根据社区资源利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社区资源管理制定计划。
四、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
1.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目前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数位于中西部和偏僻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区资源的管理一般都是强制性保护,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在严格限制传统经济增长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然而落后地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当地社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限制,又没有新的生活方式替代,所以对当地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很大影响,保护区的建立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当地社区对资源的利用。这样就容易造成当地社区大量违法利用资源的事件,对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保护构成威胁,成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面临的主要矛盾。
2.利益分配不均匀
建立保护区需要很大的经费,然而经费不足,许多自然保护区自己带领走上了开发的道路,通过各种创收途径增加经费来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往往利用特殊的权力获得特殊的利益。由于这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引起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3.社区自身压力的增大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不久前随着社区人口的增加,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压力也增加。资源的开发和經济生长是根据人口及其需要,作为基动力。在短时间内,虽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但是一旦超过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负担能力,就会转变为压力、负担甚至是一种破坏力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土地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开采掠夺自然资源是增加个人收入的首选手段。只为眼前利益而不为后代着想,当资源耗尽的时候,最终结果会导致环境质量退化,使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入双轨恶性循环。
五、解决对策,结合已有经验和教训,提出下列建议:
(1)建立自然保护区一定要根据当地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系,在不限制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关键是要选择和培植支柱主导产业。可以发展养殖业、发展土特产品生产与深加工、改进耕作方法、改良作物品种,这些不仅可以利用当地社区的土地优势来增加经费,还可以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可以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
(2)一定要维持和加强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系统保持稳定。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应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不可以只为眼前利益破坏环境;
(3)改进保护区管理方法。一方面,保护区从内部管理机制着手,转变管理思维,对保护区管理机构性质正确定位;另一方面,引导社区开展新资源来替代传统生产方式,建立适当的社区利益补偿机制;
结语
目前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的两大对策就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的实施成为人类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但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也可以维持生态平衡,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根据调查,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均在快速增长,在对保护环境和资源方面达到了很多有效的对策,社区共管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加大力度宣传生态保护意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群众参与自然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使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成为可能。自然保护区管理者也在实际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意识到社区配合的重要性,孤立地进行保护是不可行的,应建立一个联系广泛、强调与当地社区实施共同管理的举措,不伤害或者降低对社区居民利益的伤害,把保护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护实体。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多建立在处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如果不能有效的找到新资源替代传统生产方式,就很难开展工作,于是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宝银. 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技术方法和实施系统的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05.
[2] 国家林业局. “十五”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5 [3] 刘安兴.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 浙江林业科技,2005,04
[4] 武刚. 建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若干问题[J]. 世界林业研究,2012,04
[5] 曾伟生,闫宏伟. 森林资源监测有关问题的思考[J]. 林业资源管理,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