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晴
【摘 要】本文以“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平台的运营发展建设,旨在对平台做出改进,将此平台建设成为一个残疾人、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助残组织的联动网络和资源库,以此为经验来优化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增进残疾人群体的福祉。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公共体育服务;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41-01
一、前言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社会进入全面的信息化,互联网服务业也随之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体育也不例外。我国残疾人有8502万残疾人口,但是我国的残疾人事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的体育参与度不容乐观,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尚不健全。2015年9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推出了“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体育”的模式,旨在为残疾人提供一个便捷、直观的康复体育、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但是目前此平台发展处于初步阶段,有许多待改进之处。
本文基于以上因素,以“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旨在优化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对其提出策略促进其发展与完善,为我国残疾人群体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扩大残疾人的体育参与。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及个案研究法,研究其平台的发展建设,希望能够对平台做出改进,将平台建设成为一个残疾人、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助残组织的联动网络和资源库,以此为经验来提升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优化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增进残疾人福祉。
三、研究结果
1.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目的与功能。
从目前互联网与体育的联动发展中可以看出,“互联网+体育”的产业模式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必然能够为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带来新的思路。互联网平台能够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带来很大便利。残疾人体育中存在的市场开发不充分、体育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能够在互联网优势的补充下有所缓解。
(1)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
①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给带来便利。
残疾人出行不便,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限,互联网能够让残疾人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体育服务产品和服务信息,如针对残疾人群体的运动指导、周边场馆的开放等,从而大幅减少了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带来很大的便利。
②提升平台交互性和信息传播速度。
相比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极大提升。互联网平台的体育传播既可以实现信息自上而下一对多的大众传播,还可以实现独立用户之间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信息传播范围更广泛。电子政务的每个参与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每个参与主体都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资源来创造、共享传播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知识和经验。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个性化、平民化,而且提升了平台的交互性和信息的传播速度,有利于运动知识的普及。
③提升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
电子政务能够有效的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本质上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消费此类物品。互联网平台虽然不能增加政府对于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但是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对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扩大宣传,扩大影响范围,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这个角度来讲,互联网能够提高政府供给的效率,从而提升残疾人的体育参与。
(2)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现有的功能。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全国首个为残疾人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平台,其建立之初提出的愿景是,为残疾人提供更为便捷、直观的康复体育、健身体育服务,作为向公众宣传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形成残疾人、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助残组织的联动网络和资源库。因此,在建立之初,可以将平台的功能提炼如下:宣传功能、交流联动功能和资源整合功能。
2.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维护问题。
(1)信息交流互动不畅。
目前平台只是一个宣传知识的单向平台,信息的传播是自上而下的,缺乏横向沟通。平台并没有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后的反馈交流版块,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时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将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进行分类,残疾人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寻找球友、跑友等;另一方面,平台管理者可以迅速了解残疾人群体的体育活动需求,及时解决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有的放矢的为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服务。
(2)评价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投入的效果和效益也愈发关注。公共体育服务能否满足居民的公共体育需求,如何评价公共体育服务,需要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目前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相应方面的建设是一片空白,这无疑是一大缺陷。没有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平台就无法改进自身,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就无法进一步优化。
(3)移动客户端建设缺位。
相比于传统媒体以及PC端,移动客户端帶有与生俱来的优势,随时随地的信息获取、及时有效的推送以及精准的推荐阅读使得移动客户端越来越被公众所接受。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服务平台”、“965365上海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体育服务平台都完善了移动客户端建设,使得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更加高效便捷。而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在移动客户端建设方面仍有欠缺。
3.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改进建议。
(1)改进的指导思想。
①整合资源,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创新转型发展。有效发挥政府以及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满足残疾人的健身需求。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直观的康复体育、健身体育服务。
②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大胆创新。
③兼顾残疾人事业的特殊性,有的放矢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2)改进建议。
①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整合化。
通过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统一调配资源,充分利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相关体育服务资源和设施。通过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信息整合,残疾人群体可以通过平台获得所有关于体育服务的相关信息,平台的资源排列科学,更加方便查找,同时减少其搜索成本,更加高效的利用体育信息,减小信息的不对称性。
②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内容扩大化。
将平台打造成全国热爱体育残疾人的信息交流纽带和桥梁,使残疾类型、兴趣爱好相同的残疾人汇聚到一起,通过网上论坛等形式互相交流,一方面,极大的方便了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将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进行分类,残疾人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寻找球友、跑友等;另一方面,平台管理者可以迅速了解残疾人群体的体育活动需求,及时解决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有的放矢的为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服务。
③建立评价监督体系,完善其运营维护。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评估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保证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服务效果,提升政府的服务职能。
4.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改进方案。
(1)完善评价监督机制,提升监管力度。
随着国家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投入的效果和效益也愈发关注。因此,公共体育服务能否满足居民的公共体育需求,如何评价公共体育服务,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也不例外。有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保证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服务效果,保证居民真正获得有效的公共体育服务,提高体育部门的服务职能。
(2)移动客户端建设,加强市场细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客户端APP发展迅猛。移动客户端可以更好的进行用户的市场细分,对于残疾人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以及运动兴趣偏好进行整理收集,更加有针对性。因此,除了网页服务平台,开设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移动客户端也势在必行。在用户下载注册指出就引导用户填写残疾类型、程度和偏好等,用户可以自己订阅感兴趣的服务内容,这样就能使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更加快捷、高效。
(3)大数据整合资源,提高供给效率。
将全国各地、各小区的残疾人信息进行统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各个地方残疾人分布的人数、残疾类型等基本情况。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可以了解到本地区残疾人的数量和残疾类型、残疾程度等,使体育设施安排的更加合理,使活动设施发挥更大的作用,改善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与传统方式相比,互联网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有很大的优势。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国首个全国性的残疾人互联网体育服务平台,目前仍存在缺乏互动、形式单一、针对性差等问题急需解决。
2.全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应将宣传推广功能、交流联动功能和资源整合功能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整合,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内容的供给,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效率。
3.本文提出如下改进方案:建立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改进平台建设;完善移动客户端建设,加强市场细分;通过大数据整合资源,提高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闵健. 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 [J]. 体育科学, 2005, 25(11): 3-14.
[2]肖丽琴. 公共供求理论视域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_以浙江省为例 [J]. 体育科学,2012, 32(3): 17-27.
[3]吴燕丹. 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 [J]. 体育科学, 2015, 35(3): 3-11.
[4]董新光. 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及改革取向 [J]. 体育文化导刊, 2007, 3(3): 6-11.
[5]周林刚.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 2011, 2(2): 9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