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018-08-11 09:16潘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新课改初中数学

潘刚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调整,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当及时的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数学教学方案和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等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35-01

引言

不同于小学数学课程,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为系统化和复杂庞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立体想象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班级的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加之初中时期学生的叛逆心里十分严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并缺少探究学习的耐心和注意力的专注集中,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想。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和理念,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兴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

数学知识概念的提出、例题的讲解验证以及学生的习题训练直接构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标准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缺少创新和变革,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当对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学生叛逆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于学习有着天然的抵触和对抗情绪,缺少专注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面对知识体系复杂庞大、知识理论十分抽象的数学科目而言,班级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加之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3.数学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少生活化渲染。

不同于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識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体系化和延伸拓展,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压缩内容,注重数学知识理论的灌输和讲解,数学例题也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的学术性过于强烈,缺少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合理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绝对支配的地位,灌输式教学方式贯穿数学课堂教学全过程,忽视了课堂导入环节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PPT课件的放映进行课堂导入,将正数和负数以及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课堂开端为数学教学奠定基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十分规范和庞大,各类数学理论知识十分抽象和晦涩,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难度极大,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兴趣,还可以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难度,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例如:在《几何图形初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生动形象的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同时为学生讲解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构成以及角的知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且范围的授课氛围,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3.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录入教学微视频中,便于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在课上向教师提问,实现师生学习主动权的互换,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参与意识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4.加强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源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总结,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因此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的有效结合,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以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鸡兔同笼共36只,共有100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可以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设有鸡x只,兔子y只,则可以得出x + y=36 2x+4y=100 然后对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出x=22 ,y=14 所以得出有22只鸡,14只兔。

三、结语

综上所言,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当及时的创新和完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合理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生活化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肖清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5(06):53-54.

[2] 杨晓辉.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J].考试周刊,2016(11):157-158.

[3] 刘文斌.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6(07):69-70.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新课改初中数学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