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应用题教学的实效性

2018-08-11 09:16黄里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应用题实效性解决问题

黄里玲

【摘 要】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阅读和解答的过程,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堂好的课往往是老师精心预设的结果,精心的预设是为了课堂上更好的生成,为了我们的课堂更有针对性,教学更有方向。

【关键词】应用题;解决问题;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01-02

应用题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重视应用题教学。

一、精心预设,提高应用题教学的实效性

一堂好的课往往是老师精心预设的结果,精心的预设是为了课堂上更好的生成,为了我们的课堂更有针对性,教学更有方向。

1.应用题的教学预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一次收集关于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资料的过程中,老师们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策略”一词可谓费尽思量:有的运用游戏法,通过扑克牌游戏揭示取胜的技巧,引导学生感受策略;有的运用故事,如通过“乌鸦喝水”、“田忌赛马”、“操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策略。其实“策略”一词,在《中国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这样的解释对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理解起来是有很大难度的。故事、游戏的做法无疑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去思考什么是策略,可是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解释一个词汇,到底值不值?问题是花了那么大的资源,学生最后对策略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方法”、“做法”、“手段”上,我们在预设中能不能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容忍”学生理解上的偏颇,顺应学生的理解告诉学生,这里的“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办法,然后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花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策略、应用策略,在实际应用的环境中进一步理解“策略”。

2.应用题的教学预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关于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不能简单的由别人传授,而是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加以构建和发展,从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我发展的过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旧的技能进行迁移和提升,是教学预案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平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不经意地在长句中筛选重点的词语和数量,初步掌握了摘录的方法,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里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更好的实现技能的迁移和提升,在實际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敏感、机智,提高实效

记得有一个这样的教学片段:“一头大象搬了20根木头,3头大象可以搬多少根木头?”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提到20×3=60(根)是这样算的:“先不看20的“0”,2乘3等于6,然后在6的后面加上“0”。老师说:“很好,对。”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老师没有及时作出反应,白白的错过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机会。精心的教学设计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教学的蓝本,但要有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信息是我们在教学预案中没有想到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错失了教学的契机,甚至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课堂上做到敏感、机智。

1.善于倾听。

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中,我出示例题情境图:篮子里有12个蘑菇,把这些蘑菇的3/4分给3只小兔,它们能分到几个蘑菇? “题目中的3/4表示什么意思? ”

生:“3/4表示把这些蘑菇平均分成4份,然后给小兔3份。”

生:“把这些蘑菇平均分开4份,然后拿出其中的3份分给小兔。”

生:“把12个蘑菇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3份。”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3/4表示的意思了,你知道分给了小兔多少个蘑菇吗?”

生:“是9个!”

师:“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计算的过程吗?”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交流)

生:“12÷4=3(个) 3×3=9(个) ”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

生:“12÷4=3(个) 表示先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3个蘑菇。” 3×3=9(个)表示再拿出其中的3份,就是9个蘑菇。

师:“刚才同学们能结合前面认识分数时的知识,提到了先“平均分” 再“取”的过程。(老师同时板书“先平均分”“再取”)

师:“像这样的问题一般可以几步计算?”

生:“可以用两步来计算,先用除法求出一份是多少,再用乘法算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

师:“对呀,像这样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就是低年级时候学过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几个几是多少的知识。”

这个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以师生对答的形式开展的,“题目中的3/4表示什么意思? ”对于这个问题,几个学生的回答是大同小异的,老师耐心的倾听几个同学的回答,能够尊重学生各自的表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化理解3/4在题目里的意思;同时学生的回答尽管有一定的道理,但有时候又是片面的,需要老师及时加以总结,作出适当的提示,把旧知与新知恰当联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样,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认真的倾听。

2.善于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全身心的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因为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的教学预案是让学生对例1的数学信息进行独立地整理,然后把几种不同的整理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比较合理的整理结果。可是在实际教学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学生的整理结果与其他人有较大的区别,多数同学都是选择三行三列的表格,而他画的是两行三列的表格,如下表:

于是在点评的环节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我以这个学生的整理结果作为切入:“你对这个表格有什么看法?”同学门马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把最后一列小军的‘42元和‘?本的位置调换,因为第二列是本数,第三列是总价。”“第二列应该加上一条竖线把本数和总价分开。”“还可以在上面加多一行,写上姓名、本数、总价。”……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地完善这个同学的表格。调整后的教法比原来的预设更能展示学生思考整理的过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只有一颗贴近学生的心,才能从细微处做文章,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堂课。

猜你喜欢
应用题实效性解决问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