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11 10:22陈正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有效性课堂教学

陈正江

【摘要】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提升个人思想品德基础阶段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提升,通过丰富的课堂经验总结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从而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的课程教学方案和计划,最终给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提空足够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79-02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我国整个素质教育的初期阶段,学习系统中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学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标准需要教师结合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仅要进行课本内容的额解也要结合学科的自身属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增强小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除了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经验总结,更离不开小学生个人课堂的参与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全面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来自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小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方面

品德与社会课程由于课程属性和考试的分配比率方面在部分小学课堂中没有得到重视。教师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通常都是采用集体讲学,没有注重对小学生个人的性格和思想发展进行针对性教育,不能将学生个人进行具体问题的及时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常较为松散,不能合理的运用课堂时间。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强,认为课程并不重要,因此学习态度不良从而影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和意识都不够成熟,但是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善恶交织。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不良思想和行为的途径较为广泛,加之社会风气中对金钱的重视程度较高,部分家长的功利性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学生过多的进出这些不良思想之后,会对品德和社会课程内容的接受会产生巨大的阻碍。教师讲解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进而课堂内容开展较为坎坷。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措施方法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前期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要想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通过课本内容入手,结合一个良好的观念导向,通过科学的方法制定出一个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学生的个人思想品德提升作为根本目标。课前综合广泛的了解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方案与学生特点进行结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带入感,教学内容更加的有针对性。通过设计和规划找出适合全体学生的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不能忘记的屈辱》的课程时,首先要对学生调查、访问的对象进行了解,确保监督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有效性,也能有效节约时间。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情况向结合,树立学生的良好道德意识,进而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达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维护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学生课程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影响地位,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应该注重与小学生群体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跟学生的相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课程讲解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注入和学生性格特点的融合教学。课上和课下教师都要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放下自己的心理防备从而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比如在进行《大家都是好朋友》课程时,教师通过跟学生之间的互通,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目标中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将“虽然你们的年纪小,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少,但是在老师的眼里你们以后也会变得更好的,对不对?你们认为你们现在应该从什么做起呢?”同学们定会积极回应,教师通过互动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对好的事情进行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整个课堂的效率會随之提高,学生因此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

(三)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课程中和课后都应该注重课程教学的评价建设的构思。该举措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评教”和“评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评教”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的课程改进方法也会由此产生,教师的教学态度也能进行及时的自我监督。另外从“评学”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是评定的重要指标。传统评价通常会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其实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态度端正,只是学习方法不当而影响了成绩,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评学”综合考虑,并及时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指导。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课程的教育非常重要的,这门学科对小学生初期的良好思想品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念和思想品质的形成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注重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项目,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具体因素和措施进行分析列举,希望教师在自己提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从而达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谯红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5(9).

[2]韩绍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培训,2015(6X):138-138.

[3]李银合.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文摘版:00001-00001.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有效性课堂教学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