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斌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应充分合理的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对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的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最终达到将学生的数学上的成绩进行提升的目的,文章中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与策略进行了相关的探究与谈论,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建议与见解,仅供相关专业人士的参考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10-01
数学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在教师开展教学的活动时,要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创设生活化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进行主动的学习,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进行避免,不能一味的对考试的分数进行重视,不对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进行必要的联系,从而导致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脱节,这样的情况的就会造成学生在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能力上降低,对数学的学习也失去了信心,继而产生畏惧的心理,甚至是讨厌学习数学。
一、将生活实际和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接触的事物较少,对周边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作为没有任何基础的小学生,对学习的所有课程并不存在什么负面情绪。小学是以后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他们的一生都十分重要。讲道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并不十分有效,必须要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仅化解了教材生涩古板难以理解和数学本身以理见长特质的矛盾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活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这种方式能将课本知识变得直观、生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很大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将生活实际问题与数学教学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学会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并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两者结合的学习方式,让难懂的课本知识变得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在课下面对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实践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可实施性,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塑造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数学课堂生活化,这样能够拉近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数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视频的方式来展现数学问题,在具体的内容上可以选择动画片中的某些片段或者具体的生活化场景,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往往兴趣高涨,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最终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
2.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以及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将相关的背景导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数学问题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具有生活化的问题,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考察。此外生活化教学方式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要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例如可以布置一些体验式的数学习题,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来解决问题。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写作数学日记,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思考今天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或者自己观察到什么样的数学现象,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三、利用生活联系,引导合作探究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数学研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并且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周率一课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圆周率的数值是3.14,而是事先布置学生用硬纸片做出大小不等圆,想方设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去除以直径,所记录出的数据基本上都在3.14左右,最后让学生阅读《祖冲之与圆周率》。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所说的圆周率是这样被发现的,既激发了探索数学海洋的兴趣,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四、启发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對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教得轻松,学生学的主动,只有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使每一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朱晓燕.优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索用.《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46).
[2]初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