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研究

2018-08-11 09:09费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庭审法庭

费红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法制课,可以培养学生用法律思维解决法律问题。知识不只是拿来学的,更是拿来用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运用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实施步骤,希望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32-01

“模拟法庭”是法学教学过程中常用到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作为大学生几乎都会接触到的法学基础课程,有些高校也会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高职学生的自身特殊性并没有被充分考虑进去,重视程度也不够,并缺少系统考核机制,因此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并没有达到,学生的法治意识亦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反观国外,学校和学生对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都很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国内高校,尤其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在“基础”课实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法制教育只占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法律知识多,课时少,因此如果想通过教师仅仅几节课的讲述,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好这些法律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且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利用“基础”课中的模拟法庭实践不仅可以增加法律常识,提升法治意识,同时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思路,将这种思维模式用在专业学习上,从而更好的提升综合素质。其次,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在整个活动的前期资料准备、策划以及后期的组织实施阶段,大家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合作等能力,课堂效果增强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再次,模拟法庭上,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前期的素材准备及开庭阶段,每个人对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会有更深的认识,体验更加直观,社会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高职院校“基础”课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实施

根据高职院校“基础”课授课的实际情况,在法治教育版块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指导和控制等环节由教师负责,学生是实践操作的主体。

(一)案情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来说,模拟法庭最重要的功能是让学生了解诉讼程序,对法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案例的选取应当难度适中,既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又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自行通过网络搜寻合适的案例,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案例。

(二)程序设计

法庭审判肯定要有审判员、原告、被告。因此,在设计好案情后,要把学生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团队组建并分配好角色,包括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审判员、书记员、证人等,还有部分旁听人员。小组人员通过对案情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运用相关的法律条文,对案情中涉及的证物、证词进行整理并寻找相应的法规支持,必要时可以求助于老师。然后撰写相关的法律文书,各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代表的角色从教材或网络上寻找模板,制作需要的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质证意见书、证据等等。审判组对模拟法庭的组织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正式庭审前,审判组必须熟悉庭审的流程,对审理方案、审理思路和方向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三)正式模拟法庭

经过第二个阶段程序设计,各小组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可以进入正式庭审的阶段。该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流程: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法庭调查、辩论、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当事人最后陈述、评议宣判。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體地位,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干预。实践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因紧张忘词或因不熟悉流程而将陈述内容提前等,此时可以按照程序如常进行庭审,待审判结束后进行点评时再将错误指出。但在辩论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背景和庭审经验,容易出现辩论主题偏离焦点、不当言词的现象,甚至导致场面失控,此时,审判组需要负起自身的责任,控制好庭审节奏,如若审判组亦无法维持好庭审秩序,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

(四)点评、提交判决书

审判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旁听学生进行点评,包括案件要害是否抓住、证据运用是否合理、法律条款支持是否到位等等,还可以由学生自评。教师在此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整个模拟法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更深层次的思考程序正义的法律理念。最后,由审判人员出具判决书,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判决规则。

三、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的基本法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高校中有一定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践,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优于以往的课堂教学。但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开展措施,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洪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76-76.

[2]翟业虎.关于规范我国高校模拟法庭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09).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庭审法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民事庭审优质化的标准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