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迁与生态保护

2018-08-11 10:31绿树
浙江人大 2018年7期
关键词:变迁世纪污染

绿树

回首20世纪,我们不得不惊叹,这100年间,人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变迁强度前所未有。20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总量,是此前1000年用量总和的10倍。丰沛廉价能源的开发、人口大幅增加、经济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当然还有亚马孙雨林的退化、南极臭氧空洞以及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

正如《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一书强调的,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与生态的关系,在未来注定要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本书不只关注记录环境变迁。作者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地球历史与人类历史”之间的互动。在他看来,地球的现代生态史和人类社会经济史必须并列讨论才有意义。

以大氣污染为例。事实上,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所制造的空气污染只能算是些许尘埃。在50万年前左右,人类开始学会用火,点亮了地球景观,渐渐地有一些气体释放到大气层中。但尽管如此,人类对大气的影响仍十分有限。随着时间推移,早期的城市出现了,而它产生的空气问题也只是腐烂的肉类、食物和粪便所散出的刺鼻气味。

今天,我们常说的大气污染多半是指微量气体的污染,如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等。而在古代社会,空气污染史仍然以烟雾和煤烟为主,而非微量气体。自冶金术发明,在地中海地区,采矿与冶金便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因此,新的污染物金属污染物(铜和铅)出现了,它们在海洋与各大陆之间漂浮,成了区域性污染的首例。

来自金属的空气污染早期不只出现在西方,事实上在我国宋朝年间我们就已经遭受污染的毒害了。宋朝时期,发达的商品经济促使铜产量飙升,而低效率的冶金技术使高达15%的溶解铜等有毒气体进入空气,尽管当时铜产量不到现代水平的1%。

到了13世纪,伦敦开始使用煤炭,此后应用比例越来越高。根据作者的描述,家用煤炭让17世纪的伦敦空气一片煤烟,当时的人长期饱受咳嗽与肺病之苦。1780年以后,作为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人们对煤炭的使用更是变本加厉,空气污染开始蔓延至英国其他地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尾气管“挑战”了工厂烟囱及家用烟囱的地位,道路交通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空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的历史与工业化、汽车普及的历史可以说是亦步亦趋,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除了大气污染的历史变迁,书中还分别讲述了水文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多个圈层的生态演变史,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分析了人口增长、迁移、科技变革、工业化、国际政治、观念等各种要素。

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北美,土壤板结问题特别严重,每年甚至会造成十几亿美元的损失,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的变革,拖拉机等重机械的过度使用。此外,像1930年以后非洲多个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其中人口增长、经济作物的种植、不确定的土地所有权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成因。

总之,纵观整个20世纪,在各种观念和政策的旋涡中,对生态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人对经济增长的迫切和对自身安全的焦虑。

生态学若忽略了社会力量与历史变动的复杂性,难免会自我局限。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史,一方面,是想通过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认识过去的利弊得失,避免重蹈覆辙,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这对我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更好地认识人口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而这,正是本书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麦克尼尔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版)

猜你喜欢
变迁世纪污染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