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盐碱荒地,摇身一变成了波光粼粼的鱼塘,岸上工人们抓紧检修养殖设备,一派喜悦繁忙的景象。这是近日笔者在山东省利津县汀罗镇陈家屋子村看到的一幕。
“我们村土地盐碱化程度很高,什么都种不了,就把大量不能耕种的盐碱地改造成台田和池塘。2017年村里还把鲈鱼等海鱼品种引进碱水池塘,试养了黑鲷、红鲷等名贵鱼种,试养成功后进行全村推广。”陈家屋子村党支部书记尚文光说。
既不临河也不靠海,却在盐碱旱地上发展起碱水鱼虾养殖、淡水养殖海水鱼等特色养殖模式,这让陈家屋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专业村。原来,这得益于陈家屋子村探索推广的“上农下渔”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新路子,通过挖池筑台、深沟排碱,将挖出来的池塘搞渔业养殖,挖出去的土堆成田,由于位置高盐碱上不去,可以种植农作物,实现了“池塘养鱼虾、台田种庄稼”。
据介绍,陈家屋子村自1997年就开始探索“上农下渔”模式,最初以养殖鲢鱼、草鱼等四大家鱼为主,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周边水产养殖业的兴起,陈家屋子村很快失去了市场优势。
一次偶然的机会,尚文光了解到由于台田渗水的作用,池水含有一定的盐度,不仅适合常规淡水鱼类生存,而且非常适宜放养广盐性鱼虾类。他便大胆引进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进行试养,没想到收益竟比传统四大家鱼养殖翻了几番。目前,全村已经发展虾类养殖33.3公顷多。
“去年,我们试养了15亩淡水鲈鱼,亩产量1500多斤,实现了海水鱼类的淡水养殖。”尚文光介绍说,海水养殖鲈鱼很难保证活鲜供应,而淡水养殖口感却不如海鱼,中国海洋大学与双瀛水产公司培育的新品种淡水鲈鱼,既能保留海鲈鱼肉质鲜美的优点,又具有更长的暂养周期,市场很可观。在养殖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养殖户发现养殖淡水鲈鱼不仅不需要对池塘进行淡化,而且这种鱼生命力顽强,非常适应盐碱池塘的环境,成活率高达90%以上。
淡水鲈鱼试养成功,真正让“治碱”变为“用碱”。如今的陈家屋子村,不仅有了养殖池塘,还有了能够种植黄金桃、雪桃、垂柳式苹果等特色果蔬的良田。曾经带不来一分钱收益的盐碱滩,现在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据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