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2018-08-10 09:28江小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错题运算

江小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7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学习时间最长、分量最重,但是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因为相对于其它的诸如“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等内容来说,计算一般不会被纳入“难题”之列。每次出现计算错误时,孩子及家长总是容易将其错误原因简单地归究为:马虎、粗心、不仔细,有时甚至老师也容易将计算错误简单化而不深究。但其实不然,在计算的错误成因中,除了马虎、粗心外,其实还是有许多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原因,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这些错误成因,并及时加以纠正,那么将对计算的教学与学习提供很多的帮助。

一、审题不细、感知不准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容易被大家认识到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改正起来极其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直观、笼统、模糊,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在抄写数字、符号时,速度很快便下笔,造成抄写的错误,比如:8和6、+和-,那么结果错误便是必然的了。

二、自控乏力,干扰过甚

小学生自控能力及对周边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不够理想,这跟小学生的注意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段的注意品质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缺乏思维的持续性与深刻性,受情绪影响比较大。如果是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那么必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产生影响,使计算的错误率上升。对于小学生的计算作业,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经常有家长这样跟孩子说:“快点做,做完了就可以去玩。”指导思想固然不错,先做作业后玩,但是如果孩子心里只挂念着做完了才能玩或看电视的话,那么完成作业时的心态必然是焦虑和烦燥的,结果也势必不能让大家满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对于计算来说至关重要。计算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丰富的、多变的方法,如游戏、儿歌、比赛、奖励等。例如在进行人民币换算的教学中,我给学生编了“大化小,乘以进率,添加0;小化大,除以进率,去掉0”的顺口溜,化难为易;在计算教学中,穿插了多种多样的比赛方法,小组比,同桌比,同类比等等,让枯燥的计算教学能够充满乐趣,让学生爱上计算。

三、忽略计算、重视不够

虽然计算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但是除了简便计算以外,其余的计算类型一般都不容易受到重视,学生对待计算类题目的态度也不如其它的题型。在一年级的家庭口算作业调查中,家长每次检查的占到21%,家长偶尔检查的占到20%,家长要求孩子检查的占到59%,学生自觉检查的人几乎没有,都是一次性地写完就完事,或者推给父母检查,甚至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检查完在错题旁边打了记号,而第二天作业上交时,错误答案与记号仍然留在本子上。而且,一年级的家长代替孩子检查作业或要求孩子自己检查,更多的是为了培养一种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而并非是重视计算所致。

四、轻视法则、理解不深

相对“解决问题”之类的题目而言,计算中的算理一般在初始教学时被重点强调外,在后来的计算作业中,很容易被忽视,但有时学生的计算错误恰恰不是因为马虎,而是因为对计算法则、计算规律及运算顺序不熟悉造成的。比如在学习完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后,再出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时,学生往往容易做成先加减后乘除,或者相加得整数的时候就会先加再乘除的计算法则错误,而在习题内容中,为了验证学生对此类题目的掌握程度,又会频繁地出现两种运算顺序都能算通的结果,学生就很容易上当。

五、优化不足,整合不够

新课程改革以后,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的想像与发挥的空间,但是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面对多种多样的算法,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进行整合与选择,反而在计算时由于受到多种算法的干扰,而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出现了20以内数的减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破十减”、“想加做减”、“连续减”、“点数法”、“划一划、圈一圈”等多种方法,如果在进行算法多样化学习的同时,不能及时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整合,还停留在“点数法”、“划一划、圈一圈”等比较直观的计算方法上的话,那么在以后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就是遇到极大的障碍,会出现更多的计算错误。

教学中可适当设计对比训练,在学生所出现的计算错误中,有很多情况都是由于思维定势的负效应造成的,知识的迁移有时也会对后面的计算产生负面影响。那么,设计对比训练就能够很好地解决知识迁移所造成的弊端,在避免负效应的情况下使利益最大化。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可以设计:30-20÷5和(30-20)÷5等;为了让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区别,可以设计:30+50和30+5等;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运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可以学生一起来计算:75+38+25,2137-88-137等类似题,让一部分学生按照顺序计算,另一部分学生用简便方便进行计算,从时间与正误上来体会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科学性,从而加深印象,提高认识,运用于实践。

六、思维定势、效应排斥

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率,教学中还可以开展错题会诊,分阶段开展错题会诊,以合作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找出计算中的典型错题,小组汇总或班级交流,通过转换角色,扮演医生或啄木鸟的角色,将错误找出来,并进行错误分类,在错题会诊游戏中寻找快乐,锻炼提高。总之,教学改革需要勇气,继承同样需要魄力。计算教学不能过于依赖情境,有时也需要复习铺垫;算法和算理不能“分道扬镳”,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好计算的方法;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让学生体验估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劉萍.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2]苏婷婷.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错题运算
量子计算错误识别能力提升十倍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有趣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循规蹈矩”,自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