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8-08-10 06:32兰海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数轴原点距离

兰海清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教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总体来看,在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中,概念性的知识还是比较多的,那么对于这些概念性的知识需要教师怎么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效的理解并掌握呢?这就需要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概念形成的过程要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47-02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数学概念作为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概念相关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中的概念,才能学好数学,面对习题才会迎刃而解.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创设概念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时,应体现数学概念教学的问题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感受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数轴”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引入,怎樣用数来表示温度上升5度和温度下降5度,怎样用数表示收入500元和支出500元等这些相反的量呢?引出正负数的概念,进而追问学生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可以引出图示法,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这种引入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发生过程

概念的引出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如何,将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而初中数学教材展现给学生的往往是"由概念到定理、由定理到公式、由公式到例题"三部曲,这一过程掩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简单地给出定义,而应加强对概念的引出,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对新概念的印象。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切忌直截了当就定义而讲定义,应更多地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思维情景,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而且也使他们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三、把握概念本质善于比较与整合

在学习一个个单独的新概念时,学生们时常能理解并运用得不错,若概念学得越来越多,他们就开始混淆。一方面是没有抓住概念的本质,真正理解;一方面是学生们缺乏将知识点分类比较、归纳整合的能力。因此,要分清每个知识点,同时解题时又能联系各个知识点,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准确把握概念本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对于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内涵的把握,是学习数学最为基础的。教师们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概念中关键词、重点词的强调,并细心讲解概念中的难点或是晦涩之处。例如,在讲垂线的性质时,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探究后就会总结得到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结论,此时老师就要提醒学生注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等关键词;在讲二次函数时,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图像,针对概念理解的初步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解题。②多分析多比较,避免混淆,学习了多个概念后,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就要学会分辨和整理各个概念的异同点,这对概念的学习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老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利用图像、表格或是多媒体,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找出其相同点及不同点,从而在比较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

四、概念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以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找到概念的本质特征,更直观、具体地理解概念。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善用“直观教学法”,让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变成看得见、想得到甚至摸得着的实实在在东西,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绝对值”概念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普遍认为难以理解,太抽象、太复杂。为了将复杂的绝对值概念直观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绝对值产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首先,复习“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在数轴中的对应位置。假设数轴上有a、b两点,其中a点在数轴原点右侧的“6”上,即有理数为6,那么a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b点在数轴原点左侧的“-6”上,即有理数为-6,那么b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经学生分析、思考可知:b点距离原点6个单位,因此距离是“6”,也就是-6的相反数。这时候,概念的结论出现了质的飞跃,由“-6”变成了“6”,也就是负有理数成为相反数,即正有理数。这时候,教师就可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同时通过平面数轴的分析,再延展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时,两棵树立在两点的位置,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距离,无论是从甲树到乙树,还是从乙树到甲树,它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而这个距离值与方向没有关系,都是正数。通过以上分析,从已学概念到生活实际,学生基本初步认识了绝对值的产生与应用,有了现实背景的支撑,学生更容易记忆并掌握绝对值。

总之,概念的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应该加强对思维过程的教学,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进行科学的引导,充分挖掘概念的本质,揭示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样便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进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敬超.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8).

[2]陈秀燕,官天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J].学周刊,2011,(16).

猜你喜欢
数轴原点距离
数轴的作用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算距离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