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2018-08-10 09:28吴远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交流

吴远敬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70-02

一、提到数学,大家往往会想到

1、2、3、……想到讲不完的例题、做不完的习题,很难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到一起。很多人都认为阅读与数学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们经常批评学生“审题不仔细”、“粗心”,其实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有所欠缺。小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数学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一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1.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閱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种语言,“在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 D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语言”。因此,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2.读练结合习惯的养成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②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它是怎样移动的?③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3.设计好阅读预案,放手让学生阅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好阅读预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思考、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放手让学生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学生在放手阅读前,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一看分几段,弄清主和次,各段有啥目的,前后有啥联系;二看重点与关键,边看边动笔,养成好习惯,等等。阅读中让学生将书上省略了的步骤和有关的推理一一讲清楚。对教材中出现的诸如“通常”“一般”“可以推出”等词语要进行研讨。比如,“一般”中有无特殊等等。让学生理解数学用语言简意赅,字字包含重要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交流反馈,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交流的氛围,为学生的数学交流提供可能。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再则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数学阅读务实高效,不再流于形式。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