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课堂师生对话特征分析

2018-08-10 09:28韩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师生对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韩慧

【摘要】师生对话,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师生互动成为教学的主要途径。科学合理的师生对话,能够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反思,使教师得到正确的反馈。讲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对话的特性,把握好师生对话的特征,才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师生对话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68-01

绪论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言是微妙的东|西,它包含所述话语的语调、内容、口吻,加上所表露的态度,同一句话语,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由于语言涉及面较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实施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以尊重学生为基础,运用正确的语言技巧,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师生对话的功能作用

1.为学生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交流环境

师生对话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质疑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作为教学课堂中的主导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努力营造轻松平等的师生交流环境,让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多采用鼓励式教育引导,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学习积极主动性。

2.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

师生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问题交流分析时,要不断地进行内容解剖和知识拓展。教师将教学内容作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教学安排更为连贯,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用平等的交流方式、轻松的游戏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學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方式

1.老师“善问”,实现师生对话的本质目的

课堂教学过程,很多学生表面上看似已经理解了知识点,但是在做练习题时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师生对话才能反馈出来,因此要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老师就必须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起来“没问题”背后的“真问题”。其实在课堂上,小学生脑海中所浮现的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问题,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几乎还是空白,当遇到一件新鲜事物时所产生的想法也与成年人大相径庭,而这种奇怪的想法加以合理引导,即可形成其创新能力。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学生问题的实质,为学生及时、合理的解决问题,前提就是与学生保持平等,“俯下身”倾听学生的讲述,研究学生真正的问题。

当然,老师不仅要“肯问”,还要“会问”,即抓住教学重点内容与核心问题向学生提问,以保证问题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教学小学二年级教学内容《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课程中,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美羊羊装修房子需要铺地砖,现在所有样品都在这里,你都认识哪几种?”;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这几种图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有几条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发现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均有四条边,即可引出四边形的概念。老师善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老师善问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到答“问”的过程中与老师产生的交流的乐趣,从而实现问题向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这才是师生对话的目的。

2.通过师生对话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因此,老师要通过和谐、平等、有效的师生对话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合作、探索实践的学习氛围,通过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其勇于表达,与同学共同交流学习心得。这个过程中,老师充当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选择学生中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及意见展开讨论,师生共同分析问题答案。比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相关知识点时,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数十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课堂上直接出示本节课所学内容:求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已进行课前预习,因此知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但是他们仅知道体积计算公式的“表”而不知“里”,即对公式的掌握还停留在简单套用的层面,因此老师要深入挖掘教学中可能的生长点,关注求解结果的过程对学生的启发与影响,带领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验证:要求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积木摆成长方体,学生动手操作,并随时向老师汇报相关数据,老师则用板书将数据记录下来,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长方体共有几层?最下面一层有几排?每排又包括几个?这种老师问、学生答的师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长、宽。

3.建立多维度、开放式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效果进行了解,学生通过练习、提问、回答问题等向老师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老师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修正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评价过程中,老师不能单纯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如考试分数,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充分关注,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水平,并考核其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及态度,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评价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考试、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但是任何一种评价方式均不如师生之间的交流来的更直接、有效、客观,在老师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语气神态判断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发现其是否存在畏难情绪等,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用合理的师生对话调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互动积极性。教师要更新个人教学观与学生观,正确理解师生关系,在明确师生对话特征的基础上寻求师生对话的策略,让数学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查艳.呵护童心,快乐交际——关于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对话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2):167.

[2]韩国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8):147.

[3]张霞.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数学课堂对话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3):104-105.

猜你喜欢
师生对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高效对话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