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编剧与构思》教学内容的探讨

2018-08-10 09:28廖唯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内容

廖唯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近年来热门的“绿牌专业”,各高校都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于每个高校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是所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培养上都开设了《编剧与构思》这样的基础课程,鉴于此,笔者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关工作经验,通过教学工作总结归纳,简单的的对《编剧与构思》教学内容在此作出以下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编剧与构思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35-01

一、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编剧与构思》教学现狀

(一)高校重视度不高

目前高校中真正开始《编剧与构思》这门课程的学院并不多,并没有引起高度的课程重视。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言,作为一个新时代科学技术引领孕育而出来的新型专业,目前的教学内容重心更多的是在技术能力的培养,培养能设计出游戏动画人物原型,培养能进行后期剪辑合成。

固然技术非常重要。笔者通过教学经验发现,近几年的教学中,学生无论是完成好的动画设计,还是好的影视作品,必须要有好的剧本作为支撑。然而实际教学中《编剧与构思》课程的学习时间是非常少的。甚至有些高校并没有安排这样的教学计划。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艺术类学科,应该重视学生对剧本的敏锐度,应加大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从源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才能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二)课程内容更新度不高

《编剧与构思》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在部分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教学。就目前而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环节上并没有重视到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非常生硬的固话的教学内容。使得课程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在接触《编剧与构思》课程学习时接受度的表现。笔者认为《编剧与构思》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需要考虑到新一代学生对文学,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多方面感受的集合体现。

二、《编剧与构思》课程教学的探索

(一)关注学生新思维

要关注学生的新的思维理念,包括在剧本的创作上面,在完成《编剧与构思》的基础课程内容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创意思维进行撰写。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身边人身上找故事人物原型,学会将身边故事进行提炼,用编剧与构思的基本改写方式,加上自己的新的思维进行在创作。鼓励学生置身其中的创作,让自己就是剧中人,能在创作中感受到自己所设计的人物是有感情的,有思想的。

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在的学生很喜欢科幻题材的内容,例如学生的剧本里会出现“住在乡下的伯特再一次无意的观察星座中发现一颗特殊的”星星“,恰好从事天文望远镜研究的布兰妮刚好回到伯特的农场来玩,这一发现彻底勾起了两个人的好奇心,于是两个人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偷偷潜入放有女主刚研究出来的高倍天文望远镜的天文台,发现那颗星星并不是星星,而是一个巨大的镜头,自己生活的世界竟然是别人研究的小世界.....”那在教学中,积极的开展科幻类写作的教学安排,激发创作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方式去设置开端,设置中段的冲突,以及结尾的结局。更有有益于学生的创作。

(二)关注课程与比赛的结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剧与构思》这门课程时笔者提倡“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学生省美展获金奖作品《楼神记》为例,剧本主要内容是:黄鹤楼里面住着一位天神,大家尊称他为楼爷爷,由于预感到有灾难,动物们向楼爷爷来求救,他上告天庭,希望能拯救无辜的人类,得到太白金星及小七的帮助,天庭放过了人类破坏环境的恶行,小惩大诫,望人类能有反思之心,自净其意,断恶修善,让人间充满和谐和美满。初看所选题材,就已经可以确认为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材内容。关于课程创作与比赛的结合,需多关注社会主旋律,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题材更适合社会类比赛的创作,在整体内容上把握正常写作的“起承转合”的同时,激发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增加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也更利于学生的灵感来源和创作。

(三)与微电影和动画接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程阶段学习《编剧与构思》,创作剧本作为一个基础,是为了更好的微电影拍摄或动画的制作。教学中发现,写作阶段应该让学生与最后将呈现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写作。在教学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剧本写作和实际拍摄和制作时有巨大差别,以及在写作时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拍摄中或者动画制作中问题出现,甚至会有解决不了的可能性。

例我院学生参加的“微电影大赛”由于基础创作阶段并没有很好去揣摩剧本怎么穿插一些故事情节,以至于剧本内容很空,在后续拍摄中就发现了问题。导致整个影片内容很空洞。拍摄出来的成品并不理想。这也是提醒创作者要和最终的呈现的结果进行先导性的预判。要提高自身的对基本创作的把握能力,要提高写作水平。也说明《编剧与构思》课程的重要性。

高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而逐步的端正自身的教学目标,依据市场变化,增加或者是删减教学内容,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且将《编剧与构思》与微电影和动画制作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具有专业综合能力的人才。另外要“以赛促学”的建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通过实际比赛,参与到实际基本创作中,将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的比赛中有效的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创作应用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就目前市场发展要求而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完善《编剧与构思》教学内容。因此,笔者积极分析现阶段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编剧与构思》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探索策略,以此推动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编剧与构思》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2001.

[2]王嵋.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学习为例[J].艺术教育,2015(8):251.

[3]王子凯.设计教学与创意能力的培养[J].出版与印刷,2008,(2):59-60.

[4]孙川.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探究[J].才智,2014(13).

[5]宋一菲.浅论新媒体艺术的趋势[J].活力,2014(22).

[6]曾婧,李炜.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科技,2013(4):299.

[7]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09.

[8]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

[9]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