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2018-08-10 10:30邹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新时代队伍措施

邹贞

【摘要】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造成的阻碍因素比较多,制约了思想工作队伍的进步,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着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職院校 队伍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11-02

引言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数量有限,结构安排不科学。当前高职院校虽然按照国家要求配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但形式主义严重、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一直尚未彻底解决。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思政教师的待遇偏低,职业理论地位与实际情况存在这较大的差异,这导致投入该专业学习的人数逐年递减,高职院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也存在一定的流失。从根本上看是因为高职院校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思政课的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堪忧。从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普遍存在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大多数骨干教师年龄偏高,思政教师老龄化严重。此外,青年教师难以得到职务的晋升,其专业潜能难以得到发挥。因为思政课专职教师供应不足,兼职教师的出现也让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当前因为专职教师有限,思政课绝大多数都是大班教学,很多思政课教师还需要承担授课以外的其它任务,导致时间和精力无法集中于更好地教学,这也对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2.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清晰。辅导员除了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外还要承担许多非本职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使得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完成不理想。虽说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政治辅导员,而很多时候却单纯的成了学生生活上的“勤务兵”。

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受重视程度差、待遇普遍赶不上专业任课老师,加之工作繁重,很多人工作一年左右就离职了。再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人、财、物等很多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都影响了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的积极性。

4.“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培养。十九大报告中继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无疑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路径。全员育人强调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全员”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工,包括领导干部、教师和职工。目前在全员育人方面的认识还未达到一定共识,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现实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意识:就是将育人的根本任务归结于某一部分人,有的教职工在认识上总把育人孤立起来看,提到育人就立即联想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总是把育人看成是思政课教师的事,看成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全员育人的原则是共同发“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渠道和养分,也来自于学校每个岗位、每一名教职工。因此,任课教师要树立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的意识,这两者本身应该是统一的。有教育学家说过:“‘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教书育人”原本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但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却喜欢将二者割裂开来。2017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思政”,对各门课程予以不同的育人功能定位和任务要求,要求任课教师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切实做到教书育人。这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遵循;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儒家遵循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和诠释,正是千年来中国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5.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是约束也是保证,在约束所有教育行为的同时,也使得其必须依赖制度的保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很难以具体的量化标准去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如何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效?如何考量教育对象是否德才兼备?如何考核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效?如何考量各行政部门的育人职能作用的发挥?这些衡量指标往往因为没有相应制度予以明确规定,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实际脱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突围措施

1.完善高职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不管在哪个学习阶段,思政教育几乎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会保障学生端正的思想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也不例外,思政课教师需要围绕工学结合模式来开展思政教学工作,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考评和激励,将会保障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会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丰富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考评激励内容。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考评和激励,应该包括理论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评价两个方面,理论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常规的思政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包含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思政教育评价、思政教学实践活动评价等。其次,拓展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考评激励形式。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考评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激励可以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形式。

2.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都是年轻人,有活力但经验不足,需要在党性意识教育和培养方面下功夫。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中与大学生接触最紧密、最频繁的教师群体,对大学生的动态、信息掌握最多,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也最多。思想教育蕴含于日常的管理中,提高辅导员队伍主体责任意识十分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高职院校要对辅导员进行培养,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要提高他们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着力搭建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愿意付出,有责任担当。高职院校要让辅导员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职业尊严和职业荣誉感,有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始终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同时,高职院校要探索建立辅导员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理解他们工作的难处。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树立这样的共识:做人的思想工作难,做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要给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提高待遇,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要经常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考察、学习,让他们在培训、考察、学习中长见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认识水平、党性意识及“四个意识”,增强他们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成为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第一人。

辅导员选聘时要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选拨,将德才兼备、甘于奉献、有高校情怀、乐于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吸纳进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较高的道德素养,加強职业实践能力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和提升,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加强培训交流等培养机制,加强其在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工作方法与思路的培训考核。同时从职称评聘、奖励评优、薪资待遇等方面加以重视,给予辅导员足够的人文关怀,增强其工作内生的积极性,幸福感,激发辅导员把工作当成终身的事业来做,减少流动性。要想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需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各部门应协同联动,多元合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注重打造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日益显著,因而新时期有必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使学生干部队伍始终发挥着其作用。建立学生干部队伍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它需要学生干部不断的付出,但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学生干部失去耐心、动力或者做出违反班规、校规的事情。基于这样的现状,新时期背景下应完善学生干部管理体制:一是完善学生干部激励体制,增加对学生干部的关心,给予工作表现好、为班级做出巨大贡献的学生干部一定的奖励。二是完善学生干部考核体制和监督体制,学生干部本质上是为学生服务的,但其也拥有着一些普通学生不具有的权力,假如缺乏对学生干部的制约就容易导致学生干部做出滥用职权的违纪行为,因而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和监督,根据学生干部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表现给予可观的评价。此外,还要建立意见信箱,以对学生干部进行监督。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培养特点以及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学生干部队伍梯队的建设。由于大一新生对学校了解较少,大三学生大都在校外实习,因而应以大二学生为学生干部队伍的主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生干部队伍梯队。

4.提升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科研是教学的支撑,搞好科研是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一方面,从学校人事制度上对思政课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学科理论学习培训、暑期调研等提供经费保障;另一方面,把思政课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角色中解脱出来,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指导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理论研究,凝练科研成果,积极打造一支教学水平过硬又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努力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从日常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其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理顺辅导员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帮助其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其在学生工作系统中的职责及工作内容,保证有时间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了解和研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5.理顺若干重要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队伍本身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密切相关。首先,在理顺岗位职责关系上,在已经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或硕士点的高校,教师通常肩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双重责任,教学与科研并重也是多数高校对教师岗位责任考核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在禀赋、偏好、投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整体上存在能力结构分散分流的问题,从而也使得教师队伍经常面临如何理顺教学与科研取向之间的价值选择问题。如何形成因教学而促进科研或因科研而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既是多数教师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管理机构需要在制定和落实各项措施时加以考虑的,这种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体的职业前景和机构整体的内外声誉。其次,从理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合理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须“在马信马、在马言马”,做到有分析、有鉴别、有选择地吸纳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不因出身于其他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的内容、方法而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有的标准和方向。再者,从师资队伍学缘的角度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程度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也面临处理好国内培养与海外研修经历之间的关系。海外研修经历对于教师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全局观念无疑大有裨益,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须站稳政治立场、坚守国家价值,既重视吸纳一切内外兼修的英才,也须进一步把关教师海外研修后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价值立场。

三、结语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主要职责。高职院校要让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践行者,唯有如此,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能见成效、显成果,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季惠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杨晓慧.加强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顶层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17(03):10-14+68.

[3]卢旭东.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管理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14.

[4]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6]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新时代队伍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