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且木?买买提 阿布力肯木?阿不都卡地尔1 热沙来提?艾米多2 喀迪尔古丽?海比尔
【摘要】病理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为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学生参与尸体解剖实践或观摩尸体解剖过程,观看大体变化和切片,同时学生可结合解剖学、组织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和医疗事故相关条例等知识点进行病案分析和死因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对以后的临床学科亦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尸体解剖 病理学 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R3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2-01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积累了丰富的病例资料。帮助医学生打好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有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医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近年来我们通过让本科生参与尸体解剖、取材及临床病理讨论,对教学方法作了一定改进,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观摩或实践尸体解剖
尸检,即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进行系统的形态学分析,对明确诊断、查明死因、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与完善,医疗过程中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医疗风险逐渐加大,为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临床病理讨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条途径,学生通过观摩或实践尸体解剖过程,观看大体变化和部分诊断切片,可系统了解尸体剖验程序,同时结合解剖学、组织学、医学临床各学科、法医学和医疗事故相关条例等知识点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1],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对以后的临床学科亦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为增强学生独立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肉眼和镜下所见-写出病理诊断及死因。熟悉尸体剖验的具体程序和方法,我们主要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教学中开辟了第二课堂,利用业余时间,把对尸体解剖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分组,在每次尸体解剖过程教学中,安排3名同学参与解剖,其中一名同学协助主刀,一名同学协助助手,另一名同学帮助照相和记录,其他感兴趣同学在周围观看。教师在做解剖过程中边做边讲解,还要给参与的同学指导,学生可以直接提问并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教学相长,师生间的交流简单、有效,沟通更加融洽、直观。解剖结束一周后组织学生取材、读片同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临床病理讨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对医学的无限探索,让高水平学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熟悉标本病例的病史,并且对于如何显示标本的病变特点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刻理解病理形态学变化,这样对标本的病理学变化以及与临床的联系就会记忆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由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医学生必须的动手能力,为早期走近科学、接触科研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组织临床病理讨论会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某种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必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必然会涉及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例,通过病例引导,学生将病理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强调了病理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利于培养思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桥梁课”的特色[2]。在实习课堂可针对每阶段教学内容安排临床病理讨论。在课前将病例摘要发给学生,由学生进行充分预习,课下讨论,课堂上在教师的主持下由学生主动发言分析病史,提出可能存在的病理改变,分析各种病变之间的联系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最终提出诊断意见和死亡原因,并提出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要点。病例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它应反映本次实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不能“喧宾夺主”,并配备相应的切片、标本和多媒体演示;且必须经集体备课讨论修改后方能确定下来,对所有病例应作好分类、编号及标准答案,列入学期授课计划内,落实在教案中[3]。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提出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然后宣布尸检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展开必要的讨论与争论,教师则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梳理层次,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四、讨论
对于医学生的培养而言,其要成为一名医生,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必须掌握好,医学生亲自动手在尸体上进行系统的尸体解剖训练,对临床诊断及其他方面都有重要价值。这种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可选用长期卧床病人,某天起床下地活动时,突然倒地身亡的病例,尸检时发现下肢深静脉和肺动脉入口处各有一暗红色条索状物。
试问:1、患者为何猝死?2、条索状物是什么?与患者长期卧床病人有何联系?这个病例很自然地将本章内容:淤血→血栓形成→栓子→栓塞→梗死联系起来,并观察配套切片和标本,不仅掌握了病理知识,而且应用病理知识解释了临床表现,同时强调在临床工作中对久病卧床病人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性,将教书育人融于其中。又如肿瘤章节,选用绒毛膜上皮癌并发生肺转移的病例,有完整的临床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资料,典型的病理标本和切片。病情变化、发展的层次感强,不同的病变阶段出现的症状都非常典型。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理论课知识和观察到的病变,不难对临床表现做出解释,并做出病理诊断。在思考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病变,也理解了病变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说病例似贯穿病理变化和表现之间的“桥梁”,没有病例连接,病理形态变化仅是呆板的文字叙述,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已积累了丰富的病例资料。病理学教学过程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进行病理学教学不是为了使医学生成为病理医生。
参考文献:
[1]唐海林,唐荣军,彭娟,等.引进数码系统,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醫学教育,2006,(7):4-5.
[2]李润津,丁佑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1996,151(1):38-40.
[3]尹红玲,张艳仙.病理学实习课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