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18-08-10 18:20管福泉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7期

管福泉

[摘 要] 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常规工作,而备课管理是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备课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备课管理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实质、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轻服务、重评比轻指导等四类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改革建议:强化随堂听课,提升备课实质;重视备课过程,实现备课增效;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备课氛围;加强指导反馈,提高备课水平。

[关键词] 备课管理;随堂听课;备课氛围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基本工作。备课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为规范教师备课行为、提高教师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而实施的集检查、指导于一体的教学常规管理。然而,目前的备课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既浪费教师精力和时间,让教师饱受折磨,又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步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因此,积极面对备课管理中的问题,积极实施备课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一、备课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形式轻实质

现在不少学校管理者都浅显地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备课管理就是检查教师的教案。在他们看来,不论什么学科,不论什么教学内容,不论什么样的教师都应该千篇一律地写书面教案。于是,相关部门“潜心研究”,就有了统一格式的教案本。这样的形式有利于他们检查教案数量是否达标,教案内容是否完善,书写是否工整等,最终成为他们客观评估教师备课优良的依据。相反,对于备课的实质内容,由于他们的专业不同等原因却几乎不被重视。结果,本应为教学服务的备课沦落为机械、呆板的“抄教案”,成为教师沉重的负担。每月月末或上级教学视导前,经常能看到教师们夜以继日的加班做“无效劳动”。

2.重结果轻过程

当前,也有一些学校管理者把备课管理狭隘地理解为管理教师备不备课。为了让教师备好课,他们不惜“巨资”为教师订购有现成教案的教师用书或备课用书。当然,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作用,但是却容易引起教师过于依赖教师用书而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最后导致教师备课能力削弱,备课质量低下,千篇一律,没有独到设计和特色亮点。

3.重管理轻服务

备课管理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在备课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的管理范式。然而,这样的统一管理的范式强化了管理的效果,却忽视了备课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关键功能。

4.重评比轻指导

评比是学校管理者进行备课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中教案評比、教学设计几乎是每所学校规定动作。可是,这些评比基本上都是全校教师的横向比较,却没有教师个人的纵向比较;基本上都有总结表彰展示,却缺乏必要的个人指导反馈。这样,教师个人的进步就没有被关注,就会影响教师以后参与评比的积极性;教师个人的指导反馈没有跟上,就会导致教师备课水平难以改善提高。

二、备课管理的改革措施

1.强化随堂听课,提升备课实质

备课的实质是为了上好课,备课管理应该落实到教师课堂。随堂听课是对教师备课情况最好的检查。通过听课,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现场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分析教师备课的情况。这样的检查方式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课前备课,把教师精力从抄教案的“无效劳动”转移到思考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情、是否可以优化上来,从而真正实现备课的功能。当然,这样的管理方式会大大增加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对学校管理者的要求。学校可以考虑设置以学科为单位,由学校管理者、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学术委员会统筹听课指导。

2.重视备课过程,实现备课增效

备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进行全方面把握。因此,学校管理者要重视备课过程,鼓励教师通过分工合作、集体讨论、形成共案、二次备课的方式进行团队合作,实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统一;鼓励教师通过课例研修式的反复研磨,实现理想备课与现实上课的统一。同时,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管理,实现教师教案呈现方式多元化,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实际需求,发挥不同风格教师的创造性。

3.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备课氛围

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备课质量的提升,不是靠学校管理者管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简单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是抓好备课必要条件。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增强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保证教师集体备课的时间,多开展备课交流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讨。

4.加强指导反馈,提高备课水平

备课评比中的优秀作品,理应进行必要的表彰奖励推广展示,这样可以起到激励教师和示范带动作用。但是备课评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彰,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因此,评比后的指导反馈尤为重要。学校管理者应注重发挥备课评比的督促和导向功能,及时与教师个人进行沟通交流,从横向上充分肯定其进步,鼓励其创新之处。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的指导反馈针对性强,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备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对于备课管理,学校管理者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从学生、教师和学校实际出发,走增效减负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