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盛顿邮报》G20报道观察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

2018-08-10 13:03张雨莲陈庆宇
时代金融 2018年21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峰会世界

张雨莲 陈庆宇

(1.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2.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G20成立于1999年,由19个国家、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组成。G20作为“一种系统内的重要国家之间在布雷顿森林机构体系框架内的非正式对话机制”,旨在通过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对话,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G20仅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希望借助新兴国家的力量,摆脱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困境。观察外媒G20报道可以较为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目前的世界影响力,探索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机遇和瓶颈,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世界影响力增强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量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美国主流媒体对“G20报道中的中国”的相关报道,评析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

(一)研究样本选定

本文以《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为研究样本。《华盛顿邮报》成立于1877年,是美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媒体之一,也是美国国会议员、专家学者发表观点的平台。其报道较为中性,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国际主流媒体对于世界热点的关注情况,报道的热度和信度均维持较高水平,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度和话语领导权广受认可。

(二)时间范围选定

G20正式形成于1999年,故本文以1999年-2017年作为研究时间范围。通过考察这段时间中《华盛顿邮报》G20报道,探寻中国经济世界影响力的形成、变化和未来方向。

(三)样本单元选取

本文以G20作为媒体报道的议题选定,以中国相关报道作为文本分析重点,样本数据库来源于EBSCO公司的Newspaper Source、Regional Business News数据库。在EBSCOhost高级搜索中输入关键词G20,获取《华盛顿邮报》报道345篇。经综合分析筛选,其中与G20议题直接相关的报道有50篇。这50篇中,与中国相关的报道有29篇。

二、《华盛顿邮报》对G20有关中国报道的定量分析

图1 1999年-2017年《华盛顿邮报》对G20的直接报道和报道中与中国相关的报道数量的变化图

根据对1999年到2017年《华盛顿邮报》进行的报道统计,G20直接报道一共有50篇,其中与中国相关报道29篇,比例为58%。从图1可以看出,《华盛顿邮报》G20直接报道在1999年-2008年间一直为0,从2008年开始关注G20峰会,报道在2009年-2010年间达到峰值,之后呈波动趋势发展。《华盛顿邮报》将中国作为议题置于G20报道中则同样从2008年开始,在2009年到达峰值,之后G20中国相关报道数量与整体G20报道数量大致同步,呈波动趋势发展。对比两组数据,G20中国相关报道数量与整体G20报道数量在2013年间出现较大差距。根据对2013年间《华盛顿邮报》的7篇G20报道分析发现,其中两篇报道集中于G20议题(税收)、2篇报道探讨G20与美国关系、2篇报道探讨G20与俄罗斯关系(2013年G20峰会在俄罗斯召开)、1篇报道探讨G20与叙利亚关系(叙利亚问题是2013年G20峰会的重点议题)。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杭州在2016年承办了G20峰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但《华盛顿邮报》对于此次G20的峰会无任何报道,甚至减少了对于G20峰会的常规报道。

从《华盛顿邮报》G20报道的数量分析可以看出,报道数量的变化情况与G20自身的发展状况、全球经济发展情况都密切相关。G20虽然在1999年已经成立,但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G20升级为领导人峰会,2009年G20成为成员国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G20建设为一种新的国际制度,确保产出有效的全球危机应对所需的经济和金融资源。其次,《华盛顿邮报》G20中国相关报道与整体报道情况基本实现同步,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已经跟随G20这一全球治理平台从幕后走向台前,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来,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同时,在《华盛顿邮报》G20报道中,中国相关报道达到58%,外国主流媒体非常关注中国态度、重视中国声音,给予中国更多表现空间和“话语权”。然而,《华盛顿邮报》G20报道对于2016杭州峰会的“忽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冷处理中国提出的新主张、新议题,中国领导全球经济治理之路可能阻挠重重。

三、《华盛顿邮报》对G20有关中国报道的文本分析

本文通过对符合条件的29篇《华盛顿邮报》G20中国相关报道进行文本分析[1][2],从报道目的、报道内容、报道篇幅、报道角度和报道用词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后发现,G20中国相关报道有较为明显的三个时期,每个时间段具有不同的报道特点并且与金融危机的各个时期高度吻合(金融危机初期有些许滞后性)。第一,在2008年及之前(即金融危机前),《华盛顿邮报》对于中国的报道主要呈现“点”式,偶有提及,并未出现大量的集中报道和评论分析,中国初现于美国媒体的视线中,是一个要求“更多话语权”的国家;第二,在2009年-2010年间(即金融危机时),《华盛顿邮报》对于中国的报道达到峰值,各国非常关注中国的意见,此时中国往往以新兴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形象出现,此阶段的报道主要聚焦于中国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同时表达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救市的要求和期许,西方发达国家多以世界经济发展问题向中国施压,报道态度有褒有贬。第三,在2011年及之后(即金融危机后),随着金融危机暂缓,《华盛顿邮报》对于G20相关的中国报道数量有所回落,报道数量随着议题与中国的相关性呈现波动。

从具体文本分析层面,《华盛顿邮报》G20中国相关报道在三个方面展示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变化。

(一)新兴经济体的代名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迅速,GDP总量2007年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三,2010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从时间层面上分析,在《华盛顿邮报》G20报道中,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的报道主要集中于2009年-2012年,此时中国相对平稳地度过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壮大,引得西方国家纷纷注目,有报道甚至认为G20峰会的中心议题还是围绕“G20”-美国和中国展开,美国正在见证中国努力缩小两国之间的差异。中国已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卓越代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话语权不断提升。

(二)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者

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有力地帮助全球经济复苏,在《华盛顿邮报》G20报道中多次提及中国的具体举措,认真听取中国意见,多涉及中国在基础建设投资,进出口贸易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支持。《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中国的公司已经投入了上千万美元的资金到希腊的港口项目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因此获得了欧洲(尤其是希腊)的好感。同时,中国将投入5860亿美元全球基础项目建设,以促进经济的增长,美国部分官员高度评价这一举措。另外,奥巴马政府认为美国消费者仍然非常沮丧,美国国内消费市场仍显颓势,中国这样一些依赖出口的国家,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更加依赖国内消费市场来拉动全球经济。中国官员明确表示支持促进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并且同意促进国内经济消费。在此背景下,中国打算开展一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旨在增加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进口,同时让欧洲国家能借此机会解救它们的银行体系并逆转经济衰退局势。在首尔,中国与美国正协商达成的重要国际经济协定,帮助美国获得更加稳定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与此同时,中国将推动人民币升值以避免之前的货币政策波及到美国及G20的其他国家,如印度和巴西。

(三)潜力巨大的合作方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进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及欧洲各国寻求经济复苏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贸易还是通过对话机制实现的经济策略,中国的支持与合作尤为重要,这也使得中国官员发声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新兴经济体,应该通过鼓励政府和人民消费、基础建设投资、建立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提升居民收入,让汇率自由波动。奥巴马政府寻求和中国的合作,确保中国不会推行那些可能会带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政策。在相关协定中,美国承诺会尽量少的负债,而中国和德国一些主要的出口国要努力刺激国内消费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另外,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欧盟成员、巴西、韩国之间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讨论以更好解决扶贫问题。

在当今世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赢,但在某些时期,因为各自国家利益的冲突,合作难以达成,美国及西方各国通过施压的方式寻求中国的协助,这恰恰也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合作的渴求。美国方面主要要求中国放松货币管制,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的汇率优势以增加对中出口。报道称,美国政府通过建立一个中立平台并设立标准,给中国施压以获取更加灵活的汇率。美国官员努力想要联合G20的成员国一起对中国施压,让中国放弃原本的货币政策。他们认为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让西方各国打开中国市场,而且美国和欧洲需要出口更多的商品到中国市场,拯救原本颓废的经济状态。2011年的G20峰会再次讨论了要如何说服中国减少出口,增加进口,来帮助恢复美国经济。

四、结论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在越来越多的世界性平台上崭露头角,通过对《华盛顿邮报》G20相关报道的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总体来说有较大提升,G20中国相关报道数量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是新兴国家的代名词、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者、潜力巨大的合作者,中国已渐渐走向世界经济的中心,但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仍面临许多挑战。

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策略和中国意见都到了充分展示,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金融危机给中国步入全球经济治理平台提供契机,但在金融危机后,外媒的G20报道对中国的关注又趋平稳,根据议题与中国的相关性波动变化,中国相关报道的主题过于单一、集中(多是金融危机相关),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焦点未能进入常态化,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华盛顿邮报》对于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进行“冷处理”,既没有对中国举办G20峰会进行直接报道,也削减2016年G20峰会的常规报道,中国提出的创新型、领导型新思路、新举措并没有通过《华盛顿邮报》有效传达到世界各地。一方面,中国要继续加强深入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的发展,获得西方各国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大力加强中国媒体的世界影响力,通过自己的平台发出中国声音。

从报道中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正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约和利用。美国不仅通过使用量化宽松政策将自身债务转移,同时也通过所谓“中立”对话平台和多边机制对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妥协、让步以帮助其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发展常常受到美元霸权的制约、控制和威胁。如今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多极化的趋势,为建立更加公平、稳定的经济市场,中国应该引领世界各国完善“一篮子计划”,有效管理汇率制度。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建立更加多元、公平、稳定的货币体系,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寻找和提供新的引擎。

G20的兴起标志着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深化相互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权虽有所提升,但依然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责任不匹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面对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金融危机),中国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大的责任,在基础建设方面大量投资,不仅帮助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同时也采取一系列政策避免金融危机波及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充分展示中国负责任、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但在规则制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占主导地位,中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在国际贸易方面,现有的体制并不稳定,也缺乏活力,不符合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的建设中去,优化中国国际发展环境,谋求更大的发言权,甚至主导权,寻求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峰会世界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