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I的我国大陆26所师范类高校学科竞争力计量分析

2018-08-10 07:49:12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8期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1121)

1 引言

为增强中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我国高校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要求[1],明确指出要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相继出台了各自的一流学科建设方案[2-4]。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特别强调要以学科为基础,充分利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为学科的发展建设提供有效参考[5]。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2001年美国科技信息所(ISI)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分析评价工具,具有数据权威可量化、国际可比较、能够实现对学科建设绩效的动态监测等优点,是当今国际公认的评价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之一[6]。基于ESI的科研竞争力评估得到国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的认可和重视,已成为衡量高校学科发展和学术影响力的共性指标[7],如在申报“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及遴选重点支持高校等项目中,均把ESI学科数、高被引论文数作为重要指标。

本文借助ESI平台,以中国大陆师范类高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1月更新的ES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ESI论文数、总被引频次、入围的学科数量及类别、高被引论文数、热门论文数和国际排名等指标来展现师范类高校学科的发展水平,为师范类高校科学制定学科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学科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与借鉴。

2 数据来源和指标体系

本文利用2018年1月11日科睿唯安发布的新一期ESI数据进行统计调查,数据覆盖时间为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展现中国大陆师范类高校ESI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学科竞争力分析应遵循科学原则,合理应用定量指标。邱均平教授等认为学科竞争力应该从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学科创新力、学科发展力这4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估[8-9]。学科生产力选取ESI论文数作为二级指标;学科影响力可以通过总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入围学科数来衡量;学科创新力可以由ESI热门论文数来体现;学科发展力以高被引论文占有率作为二级指标。本文采用上述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师范类高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进行调研分析。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根据本次更新,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术机构共有5701家,入围的中国大陆师范类高校有26所(见表1)。现对这26所师范类高校的学科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

3.1 学科生产力总体偏低

ESI论文数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学科生产力水平。从表1可见,北京师范大学以19275篇ESI论文数的绝对优势居我国师范类高校榜首;华东师范大学以14295篇ESI论文数位于第2名;这2所高校的论文数均在1万篇以上,归为第一梯队,学科生产力优势明显,代表了我国师范类高校的最高学术水平。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这5所高校的ESI论文数在7000篇~9000篇之间,归为第二梯队,学科生产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他19所师范类高校的ESI论文数均在5500篇以下,归为第三梯队,学科生产力较低。

表1 中国大陆26所师范类高校的ESI数据

表2列出了我国ESI国际排名前5位高校的相关数据。这5所高校的ESI论文数在4万篇~7万篇之间,学科生产力体现了我国科研工作的顶级水平。相比之下,我国师范类高校整体学科生产力偏低,ESI论文在数量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2 中国大陆排名前5位高校的ESI数据

3.2 学科影响力相对较弱,ESI学科分布失衡

论文的总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进入排行的学科数是彰显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由表1可知,北京师范大学的论文总被引频次最高,超过20万次,高被引论文数达到279篇,两个指标均位于师范类高校的首位,表明其科研影响力最强。华东师范大学的总被引频次超过15万次,高被引论文数达到165篇,均居第2名。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总被引频次超过10万次;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分别为148篇和116篇;这3所高校的科研影响力次之。其他师范类高校的论文总被引频次均在8万次以下,高被引论文数也在100篇之下,科研影响力相对较弱,都亟需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对比表2中的5所顶级高校,其总被引频次在66万次~90万次之间,高被引论文数在700篇~1300篇之间,这26所师范类高校的表现就相差甚远,不容乐观。

我国师范类高校的ESI学科数量和类别见表3。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数分别为14个和11个,遥遥领先,表现出强大的科研影响力。华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均有5个学科入围,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各有4个学科入围,科研影响力较强。其他师范类高校的学科数均在4个以下,科研影响力较弱。由ESI平台数据可知,北京大学进入排行的学科有21个,浙江大学有18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各有17个。比较而言,除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数比较接近国内一流高校外,其他师范类高校的入围学科数量较少,需要进一步努力。

由表3可知,26所师范类高校的优势学科集中在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植物与动物学;弱势学科有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药理学和毒理学、空间科学至今没有一所师范类高校进入ESI全球前1%,是有待开发的学科。

综上所述,26所师范类高校ESI学科分布很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领域分布不均衡,师范类高校的优势学科集中在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植物与动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药理学和毒理学、空间科学至今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二是校际分布不均衡,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数分别为14个和11个,遥遥领先,其他师范类高校的学科数为5个及以下,差距很大。可见,ESI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表3 中国大陆26所师范类高校的ESI学科数量和类别

3.3 学科创新力有待提升

热门论文不仅可以反映高校的创新能力,还展示了科研人员对最新科研动态的关注度和敏感度。由表1可知, 北京师范大学的热门论文数为8篇,居第1位;华中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各有6篇,并列第2;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各有4篇;其余20所高校均在4篇以下,还有10所高校的热门论文数为0。表2列出的中国大陆排名前5位高校的热门论文数在23篇~56篇之间。对比可知,师范类高校的热门论文数量整体偏少,有待进一步提升。

3.4 部分高校的学科发展力表现出色

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可以体现高校学科发展力的高低。26所师范类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占有率见表1。华中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居前6名,分别为2.02%、1.82%、1.50%、1.45%、1.33%和1.32%,表现出色,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表2中的5所国内一流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在1.17%~2.06%之间)相比,也毫不逊色。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这7所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在1.01%~1.23%之间;另外13所高校则均在1%以下;可见,这20所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占有率都不高,学科发展力有待加强。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师范类高校经过多年努力,学科竞争力稳步提升,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各项指标比较接近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平,其他高校也有长足进步,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距“双一流”的建设目标还相差甚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生产力总体偏低,影响力相对较弱,ESI学科分布存在显著失衡,学科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学科发展力和创新力有待提升等。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指导下,师范类高校应把握时机,突出特色,取长补短,积极应对挑战。①重点抓学科建设,在保持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加大对潜力学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既要增加入围学科数量,还要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实现学科均衡发展。②改革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考核奖励政策,从目前的根据在SCI、EI、SSCI等权威数据库收录的或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专利数、科研成果获奖数、论文引用数等定量指标进行考核和奖励的机制转移到总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热门论文数等体现学科内涵的指标上来,更加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学术影响力和发展力, 达到科研产量与质量的协同发展,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③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青年骨干,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助力学科产出。④加强与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促进高校科研人员更加密切地关注国际学术前沿,更快掌握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为开展更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促进“双一流”建设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
“绿色碳科学”专辑编委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总目次(总第221—226 期)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中小学校长(2021年8期)2021-09-11 09:39:54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2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