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文物管理办公室,广东 深圳 518172)
当前,非国有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相继出台有关利好政策和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政策扶持下,非国有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就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如何带动非国有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在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1905年,此时,民国实业家张骞创办了我国第一座非国有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王静在其硕士论文《浙江省非国有博物馆研究》中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已有详细的论述,自1905年始,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经历过3次发展高峰:20世纪初、改革开放后、进入21世纪以后[1]。这3次发展高峰,尤以最后一次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增长速度最快(表1)。
表1 2010年以来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统计表
从表1可看出,自2010年起,我国非国有博物馆每年以100座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随着国家关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可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非国有博物馆仍会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
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人出资、企业出资和民办公资3类[2],这也折射出我国非国有博物馆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单一性。按馆藏主题的不同,主要分为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综合类等。非国有博物馆在藏品数量和场馆面积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1)扶持政策执行力不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紧密相连。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与其所在的国内大环境密不可分,且与国家出台的各项关于规范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息息相关。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提出了“十五”期间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民办博物馆”首次出现在了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此后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文件和政策(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国家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根据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情况适时制定相应政策文件,且在2015年前,国家关注的是鼓励发展非国有博物馆,侧重点是数量增长;2015年后,随着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的不断上升,对其规范发展尤为迫切,侧重点是质量提升。
表2 2000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有关文件和政策
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仅是宏观上的指导,缺少具体明确的实施意见,而且很多指导意见不具有强制性,因而非国有博物馆的规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行业发展环境松散。非国有博物馆所处的行业发展环境对其自身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2010年4月,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7年更名为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专委会主要负责为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活动搭建平台,并根据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路径。随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较快的省份陆续成立本区域的行业协会,并积极致力于本地区非国有博物馆持续稳定的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协会各自为阵,且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2.1 硬件方面
(1)馆舍问题。据了解,全国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场所,有的是举办者的自有物业,有的是租赁的工业厂房,有的是政府提供的场馆。前两者由于受举办者经济状况的影响,场馆的面积通常不会太大,藏品展出效果往往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固定场馆缺乏和馆舍面积狭小成为很多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展陈设备问题。博物馆的馆舍解决后,面临的是展陈设备的布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静态展示模式已不能吸引文化需求多样化的观众。对于资金有限的非国有博物馆来说,绝大多数博物馆处于展陈设备落后、展示手段单一的局面,博物馆宣传展示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2.2.2 软件方面
(1)资金短缺。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经费多由举办者自行负担,资金短缺是绝大多数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的现实问题。开馆之初,很多非国有博物馆举办者热情高涨,但随着博物馆的继续开放,各项费用支出逐渐增多,博物馆运营压力日渐增大,资金来源后劲乏力,很多非国有博物馆不得不面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闭馆的尴尬境地。
(2)人才匮乏。非国有博物馆的另外一个困境是缺乏应有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可望而不可求。很多非国有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多是举办者的亲属或朋友,缺乏应有的管理、营销和科研技术人员,加之缺少相应的培训和引进人才的政策,人才匮乏已成为非国有博物馆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3]。
(3)管理不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匮乏导致管理规范化水平较低。很多非国有博物馆的馆长是某一领域的收藏专家,但在博物馆运营管理上却显得力不从心;馆内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在博物馆管理、展陈设计、藏品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知之甚少,导致馆内管理制度缺乏,博物馆总体管理局面较为混乱[4]。
为规范非国有博物馆的管理,国家文物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15〕2761号)、《非国有博物馆章程示范文本》、《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文物博发〔2017〕16号)等文件,均要求非国有博物馆按照相关规定组建理事会,但现实中很多非国有博物馆较为排斥理事会的组建。目前我国大部分非国有博物馆仍未建立本馆的理事会,多数处于“家族管理”的现状。
在美国,非国有博物馆占到其博物馆总量的一半以上,博物馆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补助、企业和基金会资助、门票收入、文创产品收入、各种活动收费等,此外博物馆还提供各种休闲饮食消费场所。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2016年会员年费收入位列其所有收入项目第三,其文创产品销售额高达5亿美元[5]。作为美国影响力较大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解决场馆运营经费主要是通过对外输出博物馆品牌,吸纳加盟方加入,由加盟方出资加盟费、土地征用费、投资兴建费等。再如著名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2004年初,法国政府对该博物馆进行管理改革,博物馆由原来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机构转变为具有较大财物支配自由的经济实体[6]。在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大胆尝试下,卢浮宫成功引入商业管理方法,通过时段票价、场地出租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自身运营费用的问题[7]。
在博物馆事业发达的美国,其博物馆采用的是理事会管理制度。事实证明,该项管理制度能良好地促进博物馆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理事会负责博物馆的宏观管理工作,如博物馆的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活动,具体日常事务由理事会聘任的馆长负责。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使美国博物馆不受政府行政管理的约束,具有自主开展业务活动的权力[8],确保了博物馆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理事会的设立体现了博物馆“社会公益”的属性,成功地实现了非国有博物馆“化私为公”的社会角色转换。
《博物馆条例》中对于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的条件没有明确细化指标,目前各地设立博物馆条件主要参考《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14〕21号)中的设立条件。具有量化考核指标的有:展厅面积不得低于400 m2,藏品不应少于300件(套),办馆注册资金不得低于50万元,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不应少于6人。由于作为指导意见不具有强制性,因而很多地区在审批博物馆设立时,很少达到指导意见中列明的设立条件,导致很多带有先天“硬伤”的非国有博物馆进入博物馆系统。因此,为提高今后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的办馆质量,首先要在审批上设置较为严格的条件,如适当提高场馆面积、藏品数量及开办资金金额,组建完备的理事会制度,尤其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来源及藏品质量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非国有博物馆在成立之初便成为真正意义上合格的社会公益文化服务机构。
由于非国有博物馆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藏品管理混乱,绝大多数非国有博物馆没有藏品总账目录、对于一些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藏品亦没有单独建立管理台账,有些地区的文物行政部门甚至连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基本情况也不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发展。为摸清全国非国有博物馆馆藏家底,并为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国家文物局2017年年底印发了《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全国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的通知》(文物博发〔2017〕27号)。这一举措将对改善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管理混乱的局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能尽快督促非国有博物馆完成藏品备案登记,进一步厘清博物馆法人财产与举办者私人财产的关系。
目前国内的非国有博物馆因受举办者个人思想观念的制约,理事会的组建工作不尽如人意。很多非国有博物馆举办者将博物馆视为个人的私有财产,不愿让“外人”参与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对于这类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者,文物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其业务素养的培训,只有打破“家族管理”的怪圈,非国有博物馆的管理才能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虽然早在2006年《博物馆管理办法》中便提出非国有博物馆应设立理事会等机构,但目前全国非国有博物馆设立理事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为加快推进非国有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立,设立理事会应当被列入博物馆设立条件之一,并作为强制条件予以执行,以此来保证非国有博物馆内部管理机制的健康运转,确保博物馆社会公益属性的正常发挥。
为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办馆原则应始终坚持自愿办馆、自筹资金、自负责任、自主管理的原则。下一步国家可根据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的情况,综合考虑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馆藏质量、管理水平、社会效益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只有适当的资金扶持才能不断调动非国有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获得政府扶持的非国有博物馆,要建立定期财务审计及运行评估机制,并将其每年的年度工作及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予以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让非国有博物馆的运作在阳光下进行。对于运行评估不合格的非国有博物馆要实行退出机制,逐步促进非国有博物馆的质量提升。
文创产品对博物馆来说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国内很多大型国有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据有关报道,2017年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总销售额为1亿4 000万元。国内一些著名的非国有博物馆也开展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如观复博物馆和建川博物馆,但绝大多数非国有博物馆仍未涉猎该项领域。下一步,国家层面可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非国有博物馆针对本馆馆藏资源开展文创产品的衍生开发,增加博物馆收入。此外,非国有博物馆也应开拓办馆思路,借鉴国外博物馆“开源”的相关做法,如发展会员、争取企业资助、借展服务、提供培训等。
美国1969年颁布的税务改革条例,鼓励社会上经济实力雄厚的个人和企业捐助社会公益性机构,奠定了美国对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捐助实行免税政策的基础[11]。在我国,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社会力量捐助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大气候。今后,国家可考虑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捐助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入博物馆事业发展大军,切实盘活社会资金,逐步形成全社会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政策氛围。
非国有博物馆在我国已历经100余年的发展,随着这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量的不断增长,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该类社会公益文化机构的规范管理,非国有博物馆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