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一天节目,节目组通常为每个普通职业观众支付80元,而最终只有40元落到观众手里。观众和电视台之间隔着五层群头,每层群头从每个观众抽取5到10元的利润,层级越高,收入越多。
我(本文作者刘悠翔)第一次听说职业观众是2013年。当时某音乐类综艺节目正红,节目中观众夸张的陶醉表情引发关注。大部分人这时才知道,原来观众也有“假”的。观众群体成了中国电视产业一个欲说还休的秘密。
观众:大爷大妈录节目就是图个热闹
在网上搜索“职业观众”才发现,这个庞大的世界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在微博、微信、QQ群,以及生活服务类网站上,招募职业观众的信息铺天盖地,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北京和上海。
2013年兴起的电视节目制播分离,使得北京上海成为中国电视节目录制的绝对中心。据统计,中国最活跃的11家节目制作公司,有10家在北京和上海。因此,全国的热门电视节目制作也汇聚这两座城市。
我以职业观众的身份录了三场节目。在这期间,我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职业观众。在北京大兴星光影视园,我旁边坐着一位大妈。她来自附近农村,与同来的老街坊都是头一回录节目。候场时,这些大叔大妈争先恐后地往门口挤。真正坐在演播厅里,大妈却在动感的音乐中睡着了。在录一场明星竞技类节目时,观众席末排的一位大妈甚至掏出十字繡,她身边的大妈也争抢着绣起来。对这些闲在家里的老人来说,录节目就是图个热闹,与听戏、乘凉没有多大区别。
群头告诉大妈,看节目要听导演指挥。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两台摇臂摄像机缓缓摆动,现场导演腰间缠着微型扩音器站上舞台。在她的示意下,观众们起立,冲着滑向观众席上方的摄像机镜头鼓掌欢呼。跟着她的手势,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掀起阵阵高潮,这段录制持续了10分钟。
坐在观众席前排的是年轻观众,每人可以拿到40元,但规矩很严格:不能早退、打瞌睡或者玩手机,需要在每个选手表演时鼓掌或者投否决票,并在主持人访谈选手时认真听故事,作出反应。
这些领钱的观众被称为职业观众,组织他们来录制节目的人叫做“群头”。
“人贩子”:可能会因涉嫌非法聚众被抓
“倒卖”职业观众的群头,被戏称为“人贩子”。在北京,这一行的历史超过15年,群头体系秩序俨然。
长期呆在上海的小宋就是初级群头。每招到一个年轻观众,上线会给小宋45元:40元给观众,小宋自己赚5元。事实上,节目组通常为每个观众至少会支付80元,剩下的钱被小宋的上线们——另外四层群头抽走了。
李宁混到了第三层群头。2007年,他当了一次职业观众以后,决心做群头。奋斗七年多,李宁已经不需要直接招人。每招一个年轻观众,上线会给他60元,他再按50元的价格把活派给手下的小群头,自己抽取10元的提成。如今,李宁每个月收入超过3万元。
湖南人李子辉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那类群头,他直接从节目组拿钱。李子辉生意最好时一个月赚过十几万,如今他只需要与节目组的负责人喝喝咖啡,通过电话指挥手下的群头。
群头小崔接过一个丰胸整容节目,要12个女观众,要求是胸大,扮演手术受益者。“凭空拉肯定不行,发信息,也不管事。最后想到美容院。”小崔联系了一家高档美容院,双方谈到每人800元录一天,作为“互动嘉宾”,与主持人和专家谈丰胸经历。“其实都是假的。不过假不假跟咱没关系。”小崔说。
群头也会惴惴不安。近年来,从引进版权到节目制作都越来越规范,但是唯独在职业观众这个环节,行业内部欲遮还羞,法律上更是空白。
群头召集观众时,通常会在地铁口集合上百人,这涉嫌非法聚众。小崔就经常遇到警察盘问,“其实他们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抽查了几个身份证就放过我们了。如果较真的话,节目组没给我们开证明,我们上百人只能被乖乖抓走”。
现场导演:录一期节目几十万,不能砸观众手里
2013年,众多综艺节目受到此前《中国好声音》的启发,加大对明星嘉宾的投入。作为综艺节目的延伸活动,明星嘉宾的接机也成为产业。北京一家观众公司兼营接机业务,“开发出了5万元的接机套餐,包括七八个拍照的,二三十个尖叫痛哭的,还有四五个哭晕的,清一色的长腿美女”。
对现场导演来说,如何鼓动观众达到节目效果是一门必修课。在节目正式开录之前,指挥观众鼓掌、欢呼、大笑、尖叫,业内称为“热场”。“热场”时录制的观众镜头会在后期剪辑时穿插到节目当中,业内称为“贴镜头”。这是大部分电视综艺节目的必选动作。“有的节目录一期几十万,如果观众镜头不事先录好,节目中该笑的地方没人笑,风险就大了。”
热场时,现场导演各显神通。
我录过的某中部省级卫视综艺节目,热场方式十分简单粗暴——节目还没开始,明星也没出现,现场导演一上台就让观众们冲着镜头鼓掌欢呼,并且不断要求大家“再热情一点”。“坚持一下就好了。”身后一位女观众鼓励同伴。为了看明星,她们凭空鼓着掌,还得满脸激动。
而那些有分量的节目,热场时就“文明”得多。比如某知名歌唱类节目流出的热场录音,现场导演添油加醋地把节目的家底一一细数:嘉宾有多大牌、同时请来这些大牌有多不容易、音响设备有多贵多先进、用这么昂贵的设备现场听几位大牌的演唱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云云。说到动情处,音乐响起,这就有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鸡血观众”,他们自觉自愿地打着节拍、手舞足蹈……
如果播出平台好,也可以由此大做文章。
2015年“五一”前夕,央视《黄金100秒》热场时,现场导演告诉全场观众:“这是我们节目改版后的第一期,你表情投入了,才能吸引我们的摄像机,你的镜头才能在央视播出。”这招颇为奏效。
(《南方周末》2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