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决定着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而干部的考察和选任,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因此,找准干部成长规律,弄清哪些个人特质能促使干部成为“优秀”,是有效甄别、培养和使用干部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决定着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产生效果。如果干部出问题,将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想象的伤害。在推进反腐败和改革发展的现实中,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甄别、使用和监督等问题极为重要。
干部的类型和特质,决定了优秀干部的养成是一个不断打磨和完善的持续过程
一般而言,不管是什么类型或特点的干部,是否具备原则性、理解力、表达力、敬业担当、坦荡包容、远大志向等个人特质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为个体,一名干部应具有对政策文本的理解能力、落实部门政策的行动能力、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对民众的亲和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本素养。而作为党和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中介,干部既要为党和国家分忧,又要为百姓解难,因而必须具备守法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亲民意识、担当意识等。
这些基本的特质和素养,有些是可以通过学校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加以培养的,但更多地需要在生活、工作与社会体验中用心获取。由此可见,优秀干部的养成不可能是在当干部之前实现的,更多地要在当干部以后不断打磨和完善,应是一个“止于至善”的持续追求过程。
会学习应是优秀干部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一名干部若能做到优秀,尤其是持久的优秀,与其自身的特质和价值追求极为相关。而学习型社会中,会学习应是优秀干部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学习”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敬业乐群地学习一切与职守、工作有关的理论和方法。真正会学习的干部,不仅能明白是非曲直,在手握权力的时候不利令智昏,坚守原则底线,还能利用权力更好地为国家、百姓服务,为所在的部门和机构开拓新局面。不做贪官是对干部最低的要求,而不作为、不解决问题、不承担责任等,也是党和国家的干部政策不能容忍的。
一般而言,身为干部需具备两大方面的素养。一是一般性素养,即要正确认识和用对、用好权力,远离不正当权力,替党和国家把好关,替人民履好职。二是具体做事的素养,即要根据所在部门或单位的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工作的落实和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有了这两方面的基本素养,就可形成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的环环相扣而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选拔的环节,无视后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因为这些实践经验,能帮助组织部门更全面、更深入地过滤最初的删选判断。干部个人的发展轨迹是不同的,从中发现影响干部出现优劣转换的因素和案例,对干部队伍建设、对优秀干部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优秀干部首先是做人的优秀
干部优秀的本质在于,他是否是优秀的人。从这一角度看,干部的培养选任,首先要关注的是干部个人的道德与品质,而不是学位、名誉等外在的东西。近年来,学界曾批评我们的教育培养了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有能力、爱权力,有名头、会宣传,拉帮派、善投机、推责任,虽然他们中很多人有做学生干部、基层干部、企业管理者的经历,但显然不是理想和优秀干部的人选,需要组织和人事部门谨慎甄别。但我们也要看到,学校教育确实培养和造就了更多有理想、有智慧、有胆识的年轻人,他们是优秀干部涌现和成长的社会基础。
各级组织或人事部门应该认识到,干部优秀不能只是学历的优秀、表达的优秀,而首先是做人的优秀,要为优秀干部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打开更宽广的通道,建立更开阔的发展平台,切忌在选任干部的过程中打包票、许愿、贴标签甚至带病提拔,形成消极氛围,误导计划中的培养对象使之懈怠和丧失进取的动力,打击和埋没更多潜在的优秀人才。
也要注意,不是所有有知识、有专长、有专业头衔的人都适合当干部。这些年一些部门顶级职称、学术和教学评奖、重要的学术交流机会等多被领导干部垄断,而他们在优化管理、统筹发展、建设和谐部门等职责范围内的贡献反而不足。真正的優秀干部,应该高度认同自身位置和工作特点,而不会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外与民众争利益、争名誉、争机会。
没有一类人天生就是做优秀干部的料,他们需要生活,有七情六欲,也“食人间烟火”,因此,优秀干部的养成要从做优秀的人开始,在交予其责任、使命之时,要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尽量排除各方面的隐患或不良诱因。尽管“高薪养廉”只能是相对的,因为有限的高薪依然难以抵挡巨大的诱惑,但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必定会使大多数干部具备抵御诱惑的免疫力。
(《人民论坛》2018年第28期)